美第二轮量化宽松或成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导火索 zt

把握市场趋势;交易在当下;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财政政策、利率政策空间丧失且效用微弱的背景下,11月3日,美联储再次启动量化宽松,向市场投入6000亿美元,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

  危机曾经让G20团结一致;现在,危机后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却让各国各自为战。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固然是救急的无奈之举,却将通胀推向了全世界。换言之,美国治理通缩,却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引发加息和加息预期,加息对复苏中的新兴经济体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动力更多的来自财政政策,当财政政策的效应释放殆尽,彼时利率处于高位,货币不断升值,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可能嘎然而止。一旦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失速下滑,则意味着危机后的复苏态势中断,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现实风险。

  “二次探底”不再是一个传说,美国力图在危机后的寒冷中自保,却将全球经济推到了“二次探底”的边缘,奥巴马为第二轮量化宽松辩护时说:“对美国有好处的,对全世界也有好处。”而现实却是:“对美国有好处的,对全世界没有好处”。局势的进一步演变,还将让美国认识到:“对全世界没好处的,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一、美豪赌“数量型货币政策”扭转复苏乏力局面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及时采取了很多举措。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就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自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历史低位之后。此后,美国已经无法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采取实质性行动。

  从2009年3月起,美联储转而倚重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购买1.7万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将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力图用这种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的声明指出,美国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的步伐依旧缓慢;受制于高企的失业率和微弱的收入增幅,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受到抑制;企业增加设备和软件投入的增幅比今年初放缓;新房开工量依旧低迷。 美联储当天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美联储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解读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美联储通过买入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美联储公布的将逐月实施6000亿美元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计的5000亿至10000亿美元的规模和方式。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美国刺激经济复苏的路线图。财政政策刺激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刺激先后登场,但效果甚微。最后,美国不得不启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这张王牌,开启美元这架监管缺失的印钞机,大量印制美元,向美国经济注入活力。可以说,面对失业率高企和经济增长缓慢的难题,有通缩风险的美国将刺激经济增长的重任压在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身上。

  二、美第二轮量化宽松遭全球“口诛笔伐”

  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霸主美国不但不承担其应尽的责任,而且还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孤注一掷的损人不利己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等,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美元。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交易、资本流动、直接投资也主要使用美元。欧洲中央银行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上的头号国际储备货币,尽管比重持续下降,但2009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仍高达62.2%。鉴于美元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元的发行国——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

  笔者认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金融海啸后,各国在经济复苏的道路已现“各自为战”的趋势。

  不同于去年的G20匹兹堡峰会上的祥和氛围,“大难临头各自飞”,先前各国达成的不会打货币战的承诺已经成为泡影。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复苏陷入停滞,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措施使全球“货币战争”的火药味更加浓郁。正如笔者年初的文章《2010年,势极而反》中所言,面对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各主要经济体尚能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然而,在危机阴影逐步消散的时候,政策协同变得远没有维护自身利益重要,美、中、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各行其是的重大风险。若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协同不再,政策方向和步骤、节奏产生差异,必将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例如,面临通缩风险的美国希望通过量化宽松来拉动就业和通胀,以刺激经济复苏;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已踏上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之路,目前面对的头号问题乃是通胀。

  2、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必将抬头。

  美国利用货币这一王牌向美元资产注水,必将令美元汇率持续走低,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热钱大量涌入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普遍上涨,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输入性通胀。

  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欧元兑美元(1.3582,-0.0110,-0.80%)的汇率一下冲高到1∶1.4282,创今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

  受到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资金流入影响,日本东京股市日经股指连日来不断攀升。日本媒体指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造成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泡沫出现等副作用。

  3、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隐患。

  美国把新印刷的6000亿美元注入美国经济,实际上是让美元贬值约20%,从而稀释了各国,特别是把美元作为重要外汇储备国家的资产。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数次提出尖锐批评,指出美联储的行动不仅不会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比如,美元贬值,贸易摩擦加剧,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市场有可能会对它们的出口造成毁灭性影响等等。这些都将给给全球经济复苏添加更多的变数。

  三、美量化宽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

  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基于下述3种。一是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的担忧。二是美联储深知美国政府已背负巨额赤字,财政刺激今后数年间将边缘化。三是美国的利率、资本充足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竭尽所能。

  那么,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能否收到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效果呢?

  笔者认为,美联储通过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释放流动性,不能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历史告诉我们,你可以廉价充分供应货币,却不能强迫人们借贷。你可以诱发投机,却未必能创造健康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有个常见的比喻是:就像推一根绳子,无从着力。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把美联储提议的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比喻为赌博,赢面微小、风险颇大,后果可能是制造资产泡沫、破坏世界经济稳定。他认定,美国经济增长微弱、前景不确定之际,定量宽松并非解决之道。

  1、伯南克的论据难以成立

  伯南克支持定量宽松的论据是,如果美联储购买债券,投资者将增加对其他资产的需求,尤其是股票,从而提高股票价格并增加家庭财富和支出。

  可是,自伯南克开始讨论这一手段以来,股价已上涨10%。股价还能再涨多少?这对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贡献?美国家庭持有市值大约7万亿美元股票,如果股价再涨10%,股民将收益7000亿美元;如果转为消费支出,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25%,对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从其他角度看,定量宽松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效用同样不大。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在房价再次下跌时收效甚微。增加银行流动性同样毫无用处,因为大银行已有大量超额准备金。大型上市企业现金充沛,而小企业依赖的那些银行依然缺乏资本金。

  2、负效应不容小觑

  笔者认为,美联储此时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负面效应要大于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

  (1)对美国经济而言,量化宽松政策并非对症下药。

  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当前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和维护强势美元,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新增的流动性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且有可能为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飙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笔。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认为,美国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不可能用增加债务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只会给国际金融界带来“更多的问题”。他认为,美国经济的问题并非缺少流动性,现在的做法是冒险,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深刻危机。

  (2)对新兴经济体而言,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中断经济复苏进程。

  美联储不受控制地发行美元以及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新兴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危险,减少债权国外汇储备的价值。热钱涌入、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和本币升值等经济难题蜂拥而至,导致其刚刚好转的复苏局面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3)对全球经济而言,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加剧动荡和失衡的危局。

  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战争”,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加剧全球经济就很难走出动荡和失衡的危局。

  四、全球经济必然“二次探底”的逻辑演绎

  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这样,美联储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总计将采购8500亿至9000亿美元的国债,是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购买国债金额的近3倍。毫无疑问,升级版量化宽松将推倒全球金融多米诺骨牌。

  笔者认为,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引发全球通胀抬头,新兴经济体将通过加息来抵御本币贬值和输入型通胀,这样就会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经济发展减速甚至中断,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不可避免。

  1、全球财富大洗牌在所难免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走软,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黄金、原油等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财富向这些国家分配。

  如最近在美国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黄金价格突破1390美元、原油价格突破87美元。此外,货币升值、黄金、股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些投机资金可以从资产价格波动中渔利,发达国家的主要对冲基金资金实力雄厚,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经验,能够乘势投机,操纵市场,获取丰厚利润,进一步放大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投机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赚取利润,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

  同时发达国家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进口这些商品国家的物价上涨压力,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加。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物价水平上涨,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同时稀释美国的对外债务,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

  2、美国减负 世界埋单

  美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它不仅是美国人自己的本币,而且更是国际标价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或将带给世界灾难性的后果。

  比方,美元大幅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资源类价格暴涨,这将导致各国被迫“输入”通胀;与此同时,各国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外汇资产及美元债权将严重缩水,而美国自己的外债负担却会无形“减负”。由此可见,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与各国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既是货币大战、汇率大战,也是贸易大战,其实质就是掠夺、转移或重新分配世界财富。

  3、美国加息日 泡沫破灭时

  当我们的生活重新回到通胀时代,各国将不得不提高利率来抵御通胀,美联储也不例外,将被迫采取积极行动,迅速提高利率。那时大量热钱又将撤出新兴市场回归美国,等到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破灭时,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就被迫熄火,新一轮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再次发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