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林》2010年秋冬合刊 |
文/吕红 |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
目录 主编寄语: 名篇特选 小说拔萃 心灵之旅 文论译介 天涯芳草 文坛纵横 华文校园与小作家园地 文讯剪影 封 面 见鸣/幽谷鹿鸣(油画)
主编寄语:边缘的坚守 吕红 秋冬之际,第16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帷幕刚启文友相聚,随后海外女作家协会第11届年会又掀热潮,为华文大业,共襄盛举。难忘离开台北前夕,到文坛前辈陈若曦家拜访,她不仅欣然表示愿担任《红杉林》顾问,赠与自传《坚持·无悔》,明心可鉴。作为海外女作家协会创办人,呕心沥血推动华文创作,与海外姐妹携手发展,21年成长亭亭玉立,阵容靓丽,是参与者们共同的慰藉。 阅读《坚持·无悔》,不禁感慨当年《现代文学》发起人,早已步入人生辉煌、并相继成为本刊顾问,秉持良好意愿:让突破藩篱勇于创新之火继续燃烧。细解《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和《中外文学》在停刊与创刊之间的重迭,不难发现其一脉相承的人文关怀与独立思考:试图以实际的创作或译介、评论提出某一种文学主张。透过所能掌握的有限资源,“不计成败得失,以一股缓慢却悠长的力量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形塑一种值得骄傲、值得维系的文化品格。”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亦吸引了西人关注,詹姆斯教授以英文译介《道德经》,新书引言经文坛新秀晨曦再转译成中文,无疑显示出跨文化交流已成今日有识之士的共识;王克难的中英双语游记,以及朝东的译诗及诗评,字里行间,涵盖时空地域思维及语言的碰撞与交融。 女作家海云的长篇《放手》,以现实手法描摹海外新移民的困惑与探寻;依娃的《鸟儿唧啾的早晨》,剥茧抽丝叙述枪案前遭受失业打击的华人心迹;诗人小平素喜韵律沉吟,《查理的鑽戒》却另辟蹊径生发小说新构思。而旅美画家孟昌明的艺术随笔、旅日诗人郁乃等散文,真知灼见不乏真情实感。 资深评论家李硕儒为《今日美国:痛与变革》作序,青年学者蒙星宇论述《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双维写作模式》,王文胜评析施玮小说的创作特色,依林解读范迁的长篇小说《风吹草动》,周萍对《美国250》之观感等,无不体现了创作与评论多向交流的热度及深度。 无论以什么渠道或形式支持艺术创作,既是一种境界或胸襟,也让海内外文人有边缘坚守的凝聚力。卓越、独创,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宗旨,更是边缘坚守的力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