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只神通广大的猴子,神通广大是赖菩提祖师传授,不过这个好师父不是天上掉下来非要硬教本事。孙悟空在拜师前和普通猴子差不多,老了也会死,所谓“天地生成”只是个不实惠的噱头,孙悟空并没有与生俱来的神通,他的天父地母远不如有个神仙爹妈来得实惠。孙悟空最后能成佛,在于他的出海寻师。 孙悟空为什么会出海去寻找师父,原因是他不愿死后受阎王管束,要学个长生不老的法术,长生,这是孙悟空拜师一以贯之的目标。要说天地生成的石猴和普通猴子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这个了,孙悟空有学会长生,不受阎王管束,永享自由的雄心壮志,别的猴子就没有,他们只满足于眼前的享乐:“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第1回),每天大吃大喝,不用守王法,他们就觉得是天大的自由了,这点眼光和志向注定他们是凡猴,悟空是神猴。 如果仅满足于眼前利益,可能眼前的利益也守不住,如果想让眼前的利益长久,必需获取更大的利益。众猴就是满足于眼前享乐的利益,却没想到老死之后到阎王手下就日子难过了。悟空想得长远,他要永远拥有自由和快乐。 孙悟空驾着竹筏出海拜师去了,坚持加点运气,终于找到了一个顶尖的好师父,初试过关,须菩提祖师认为这只石猴没有说谎,确实是诚心拜师。 但是进了师门并没有马上就学大本事,可不是电视里那样,镜头一换悟空就在腾云驾雾了。悟空入了师门后,“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这样过了七年,悟空并没有学到半点神通,七年时间也不算短,一般人可能会等不及,师父怎么还不教我本事呀,或者怀疑这个师父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别介只会耍耍嘴皮子唬人的?悟空没有怀疑师父,与其说是相信这个还没教过本事的师父,不如说他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个师父一定是有本事的。悟空更没有等不及,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 说不定这七年也是菩提在考验悟空,这只天地生成的石猴到底是不是块好料,初试时悟空说的话不能一下子证明真假,七年时间应该能看出品性是诚实还是奸诈。白居易有诗“辨材须待七年期”,菩提祖师让孙悟空先待七年,正是在辨材。 七年考验合格,菩提祖师决定教悟空真本事。不过临教之前还要考验一下,菩提先对悟空说了“术流动静”几个旁门,能“趋吉避凶”“朝真降圣”“参禅打坐”“采阴补阳”,还声称“皆有正果”。七年考验的是品性,这些旁门考验的是定力。有个成语叫“歧路亡羊”,在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常常会无所适从,忘了自己最初的目标,所以不光要会做加法,还要会做减法,排除不需要的东西。菩提故意说这些很有迷惑力的旁门,看悟空是不是满足于学这些小本事。如果只想在人间混吃混喝混个出头露脸,那么这些旁门该够使了,学趋吉避凶的术字门,该不会比长安城里妙算无私曲的袁守诚差;学朝真降圣的流字门,到乌鸡国车迟国去呼风唤雨绰绰有余,狮子精和虎鹿羊三个妖怪不就下了两场雨让国王把他们当神仙供;学参禅打坐的静字门,给比丘国的病鬼国王收收心,该比白鹿精的一千小儿心肝做药强;至于采阴补阳的动字门,好这口的皇帝多了,随便弄几国的国师当当。 但是悟空不屑于这些小伎俩,七年等待没有淡忘最初的目标,对菩提说的每一种旁门,悟空只问一句:“能长生么?”不能长生一概免谈,离开花果山,漂了两重大海过了一个洲就是学长生来的,想拿那些唬人的小玩意儿打发我,没门啊。悟空牢牢抱定长生的目标,任凭菩提怎么说,非长生不学,其它只作无视。对此菩提表面上作发怒状,其实应该是很满意,这个学生又一次经受了考验,不被花里胡哨的旁门迷惑,是个有大志向可以学大本领的好材料。至于打三下的盘中之谜反倒是小事了,长生的本领不能传给那些平庸的学生,所以约个暗号半夜传授。 对菩提的佯怒,悟空自是心有灵犀,但别的学生却当了真,都埋怨悟空,在他们看来,学“术流静动”这些旁门已足够受用一辈子,趁这当口大家一起学了正是好事,让悟空一串“不学不学”给搅了。这些学生是花果山群猴的翻版,有一点小甜头他们就很满足了,后文悟空学了筋斗云,一人说“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在他眼里大神通只用来送信寻饭吃,凡人的眼界决定他即使学会神通也还是个凡人,所以菩提祖师不教这些人大神通。 人一般是这样,太执着于目标的,常常会缺少耐心,恨不得一步登天一夜暴富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结果欲速不达,反而绕弯路。等得起的,难免会在等待的过程中失去目标,这世上诱惑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看这也好那也好,忘了自己要的是什么。孙悟空在学艺过程中既有耐心,又没有忘记目标,循序渐进学到了理想中的本领。孙悟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在于他能打破菩提祖师的哑谜,而在于他心有大志,执着又耐心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