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几位不能领奖的获奖人【组图-视频】(文章来源: StillH2ORunDeep)

身无万贯盈家彩,心有一书翰墨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文出处: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2&postID=8426


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几位不能领奖的获奖人【组图-视频】





诺贝尔和平奖99年的历史中(1901年至2010年),和平奖98次被授予个人,



23次被授予团体。



根据美联社报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秘书Geir Lundestad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史上发生过几次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本人无法亲自到场领奖的情况。





历史上第一个不能亲自到场领诺贝尔和平奖人是德国记者和和平主义者



Carl von OssietzkyOssiettzky伯爵当患重病,纳粹当局限制他得离开德



, 不能出席1935年的领奖仪式。





Carl von Ossietzky1889103 - 193854日)是一位激进的德国和平



主义者。他于1931年因公布德国涉嫌违反凡尔赛条约重建空军的细节,及在苏联训练



飞行员而被判叛国罪和间谍罪。后被关进集中营。19365月,他在盖世太保的监视



下因肺结核被送进医院。仍处于警方拘留中的Ossiettzky,于193854日死于肺



结核及在集中营遭受虐待导致的后果。





其女儿Rosalinde von
Ossietzky-Palm
1990年曾上诉,但德国联邦法院于1992



年坚持对Ossiettzky的裁决。(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l_von_Ossietzky





在冷战年代, 当时的苏联对国内和东欧的异议人士采取密切控制。1975年,



苏联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因被苏联禁止离境领奖,只能由其夫人代表接受  
贝尔和平奖











萨哈罗夫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53年获科学博士学位,被选为苏联科学学会的会员,
并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荣誉。从
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关注他工作所牵涉的道德和政治问题, 反对核武
器扩散。参与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
1963年的签署。



1967年当反弹道导弹成为美苏关系的重要议题时,萨哈罗夫写信给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接受美国的建议,
双方共同放弃对反弹道导弹的研发。他被禁止在苏联出版书籍讨论这个议题。
1968年后萨哈罗夫被禁止参与
与军事有关的研究
, 因其关于反弹道导弹是核战威胁的主要因素的文章作为地下出版物被传播并在苏联境外出
版。在
1970年代,他与瓦列里·查里兹和安德烈·特韦尔多赫列博夫共同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并因而面对当
局更大的压力。







1972年,萨哈罗夫与同为人权行动主义者的叶连娜·邦纳结婚。他于197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被苏联禁止
离境领奖,他的妻子叶连娜在颁奖典礼上代他宣读演讲辞。



萨哈罗夫的社会发展理念,使他致力于将推动人权作为政治的基础。1980年他因为示威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而
被捕,随后被流放。在
1980年至1986年间,萨哈罗夫受到苏联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声称他
在高尔基的寓所经常被搜查和抢掠。
1986年,由于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萨哈罗夫被释放。



1988年,萨哈罗夫获得国际人道和伦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颁发的国际人道主义奖。
之后,萨哈罗夫协助了苏联最早的一批独立政治组织的成立,并成为苏联反对势力中主要一员。
19893月,萨
哈罗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成为民主改革势力的领导者之一。萨哈罗夫于
1989年死于心脏病发,终
68岁。(摘于http://eltonzeng.blog.hexun.com/28712551_d.html)





1983年,由于波兰政府的限制,波兰劳工袖瓦文萨的诺贝尔和平奖也只能由夫人



Danuta Walesa代为接受。 





瓦文萨,波兰政治活动家,
著名的团结工会领导人,波兰共和国总统(19901995)。1981年《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198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瓦文萨1967夜校毕业后即进入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任电工。1970,他参与组织了一次罢工 80名工人死于防暴警察镇压。瓦文萨因被指控犯有反社会主义罪入狱一年。1976,瓦文萨在造船厂征集签名,要求为死难工人立纪念碑,因此被开除。



当造船廠于1980再度發生罷工时,瓦文薩成為罷工的領導者。格但斯克及波蘭各地陸續有其它罷工響應,由瓦文萨所领导的作为波兰工会联盟的团结工会于1980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成立,团结工会主张非暴力的反抗模式。团结工会的出现及持续的存在,不只是在长期由波兰统一工人党一党专政的波兰所前所未见的,也是在由苏联统治的东欧集团共产主义国家前所未见的。





1989,以團結工會為首的聯合政府上台。瓦文薩在1990當選總統,1995競逐連任但落敗。(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B1%E8%B5%AB%C2%B7%E7%93%A6%E6%96%87%E8%90%A8





Dec. 5, 2008Walesa is hosting a handful of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s to mark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his Nobel Peace Prize during a
gathering of Nobel laureates in Gdansk,
Poland
 (AP Photo/Czarek
Sokolowski) 





1991年,缅典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女士诺贝尔和平奖, 鉴于军方



政府采取的措施,该奖由其儿子代为领取





昂山素季是缅甸提倡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1990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



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



20101113日终于获释。1990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65岁的昂山素季女士20101113终获自由。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450) this.width=450" src="http://lh5.ggpht.com/_LM32qI_s73w/TP7n6MMeprI/AAAAAAAABnU/xVbFitg1IMo/pic38.jpg"
/>



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波。







 









刘晓波(19551228-)是出生于吉林长春中国作家, 持不同政见者,
著名政治犯
曾任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独立中文笔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会长。2010获得诺贝尔和
平奖
,表彰他长期以来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国争取基本人权。













198942764,刘晓波在北京参与六四事件,是发起者和天安门四君子之一。
1989
6619911月因参与六四事件,被判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而入狱。六四之后
著书立说呼吁政治改革,长期以来以非暴力方式争取
中国基本人权,多次被捕入狱。在
2008
发起《零八宪章》。在2009因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剥夺政治权利
两年,目前在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
(摘自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8%98%E6%99%93%E6%B3%A2



 





刘晓波虽然不是第一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人,但是唯一的身陷囹圄的获奖人。





虽然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在国内被封锁,但在消息宣布的当晚,



仍有部分支持者聚集在刘晓波夫人刘霞的家附近举行了短暂的庆祝。





当局很快即采取行动,禁止记者接近刘霞的家进行采访





Nobel
Winner's Wife Hopes to Collect His Award



 





刘霞很快也被禁止外出





香港民众举行示威活动,要求释放刘晓波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仪式, 由于中国政府的限制,刘晓波本人和其夫人将
都无法出席。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秘书Lundestad认为这种限制不会阻碍颁仪式
的进行。他表示,如果
刘晓波及其家人不能出席颁奖礼, 1210日将如期举行
盛大颁奖礼,
授奖仪式的主席台将有把空椅子和刘晓波的肖像。Lundestad又指
出,没有什么比无人前来领奖的讯息更强烈,这是最强而有力的说明。
裔小提
琴家张万钧(
Lynn Chang受委员会邀请,将在仪式中演奏两首中国民谣《茉莉
花》及《彩云追月》。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近些年来由于其授奖的人选受到种种批评,甚至指责。
挪威议会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Aase Lionaes夫人在1975萨哈罗夫获奖仪式的
颁奖词中的一部分讲话,早就对这种批评做出了回答:
 





Aase Lionaes夫人并在致颁奖词中回顾了诺贝尔和平奖建立的最初宗旨后指出,
如可以预料的,诺贝尔委员会对于获奖的前提的解释
随着社会对和平概念的变
化而有变动。



诺贝尔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独立于任何国家机关,政党,团体或个人。
其决定的基础完全遵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的意图。委员会将忠实其职责,
不会受任何方式的影响





诺贝尔委员会的网页今年还开创了一件与以往历届宣布得奖人不同的先例,
公布了委员会收到的大量电子信件,











体现了世界各地人们对刘晓波获奖的强烈反响(http://nobelpeaceprize.or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