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魂游亚平宁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0年《牡丹亭》的欧洲之旅,将中国的昆曲介绍到全世界,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王祥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妙的旅程。

《牡丹亭》第一站演出地点:威尼斯市政厅
Palazzo Corner a San Maurizio, di Sansovino
30124 Venezia (VE) - 2662, S. Marco
北纬:45’03’28.90’’
东经:07’42’36.43’’

大约半年前,在北京的皇家粮仓,威尼斯孔子学院院长马可•瑟雷萨(Marco Ceresa)一身中式对襟布衣,坐在我的对面。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他和他的同事想邀请厅堂版昆曲《牡丹亭》赴威尼斯、都灵、博洛尼亚巡演。他说,他和都灵孔子学院的院长史蒂芬妮雅在皇家粮仓已经看了很多遍《牡丹亭》,他们想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一起来分享中国的昆曲。马可曾经翻译过中国陆羽的《茶经》,他与很多中国作家有过交往,比如我偶然在阿城的《威尼斯日记》中读到过对他的记录。这位神情有些忧郁的教授和马可•波罗是同一个名字,当然在威尼斯叫马可的人实在是太多,因为写《马可福音》的耶稣使徒马可就安葬在圣马可教堂的大祭坛之下。大约公元828年,在威尼斯总督的授意下,两名威尼斯商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祖先)将圣马可的干尸从君士坦丁偷运回威尼斯,于是圣马可成为了威尼斯的守护神。400年之后,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元朝的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撰写了著名的《东游记》成为当时全欧洲的畅销书。有学者评价,“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它甚至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Maurice Collis)。1200年之后,一个叫马可•瑟雷萨的威尼斯人又来到中国,他要把中国的昆曲带回意大利……

威尼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城市,你无法想象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建筑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这就如同威尼斯狂欢节的面具,那隐藏在背后的秘密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向往。

马可•瑟雷萨完全理解我的意图,不需要剧场,给我一个古老的建筑,哪怕是一个古老的院落,这才符合皇家粮仓《牡丹亭》的气质。于是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威尼斯市政厅(Palazzo Corner a San Maurizio, di Sansovino 30124 Venezia VE - 2662, S. Marco)成为我们的演出场地,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建筑是16世纪威尼斯首席建筑设计师雅各布•圣索维诺的杰作。
整个大厅的门窗被全部打开,让大运河上来往的贡多拉(威尼斯一种独特的船只)成为昆曲《牡丹亭》的背景,当中国曲笛《步步娇》幽咽地响起,水上的景象在一瞬间停滞下来,意大利观众充满了惊奇,在众多灰色瞳孔的背后,是一种懵懂的喜悦。第二天的演出,观众增加了近一倍。意大利警方对公众场所的面积与人数有严格的比例限制,马可的助理塔尼亚小姐悄悄地告诉我,今晚我们都“违法”了。

之后在威尼斯大学的一次聚会上,一个叫莱昂纳多的先生向我冲过来,表达他观看了《牡丹亭》的激动和喜悦。他高耸的眉骨似乎和达芬奇真的有些相像,他是意大利歌剧的狂热爱好者,但昆曲让他感到一种比歌剧更优雅的状态,他用水来形容这种感受。我进一步向他解释,“昆曲是中国江南的戏曲,中国江南的自然地貌与威尼斯有非常相似之处,水系丰富,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密不可分,比如苏州、周庄、乌镇、同里,桥和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苏州的园林,湖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昆曲表演中使用的水袖、演唱中的运用的水磨腔也是与水字息息相关……”莱昂纳多先生把手中的酒杯举起来,提议为威尼斯和中国昆曲的某种契合干杯。

威尼斯的贴士
TAVERNA SAN TROVASO 圣塔罗瓦索酒馆
VENEZIA DORSODURO 1016 威尼斯 多索都罗区 1016号
在威尼斯,雨是忽然就来的,云也是瞬间散尽,出来的是湿漉漉的阳光。圣马可广场是必去的,这座被拿破仑形容为欧洲最美的客厅里有成千上万的鸽子在放肆地飞行,而进入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胶片的美丽回廊则是鳞次栉比的酒吧或咖啡馆,你可以随便找一间坐下来,听乐队讨好的现场演奏,仰望钟楼、教堂、总督宫和带有翅膀的狮子。但如果要吃饭,我建议你多走几步,从阿卡德米亚桥(Accademia bridge)去到大运河对面Fondamenta Nani的岸边,找一间叫TAVERNA SAN TROVASO的小酒馆,无论味道还是价位都能令人满意。特别推荐墨鱼海鲜面,用切成条形的墨鱼肉和墨汁烹制的意大利面(Spaghetti),你的嘴唇将被吃黑,类似心脏供血不足,当然最好再配上一杯充满了果味浓香的散装红酒。


《牡丹亭》第二站演出地点: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
Palazzo Malvezzi
Via Zamboni 22, Bologna
北纬:44’29’43.08’’
东经:11’20’47.45’’

博洛尼亚是全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城,创建于1088年,是全球第一所大学,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意方院长玛丽娜同时也是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在欧美法学界有相当的地位,她可以说上几句中国话,但那种荒腔走板的语调完全是一个饮酒过量后舌头不在正确位置上的感觉,所以每次听玛丽娜讲话,都有酒后吐真言的诚挚感。玛丽娜知道吃对于中国人与意大利人是多么的重要,她站在餐厅中大声地说,大家的每顿饭,既有意餐,也配中餐,听得我们这些众口难调的演员们都心满意足。

博洛尼亚不单是学术的中心,也是制造业的翘楚,仅“兰博基尼”这个顶级跑车的品牌已经为博洛尼亚带来无上的荣誉。据坊间传说,兰博基尼之所以要制造顶级跑车,是因为法拉利在售后服务中对兰博基尼的意见不屑一顾,放言“一个搞农业机械的家伙也要对跑车说三道四”,于是盛怒之下的兰博基尼创建了这一与法拉利为敌的超级跑车品牌。

博洛尼亚也被称为“廊柱之城”,从我们入住的酒店走到我们要演出的场地——古老的法学院(Via Zamboni 22, Bologna),几乎是从南向北穿越整个城区,雨在不停地下,但你却无需打伞,因为整个博洛尼亚的街道完全由高大的回廊连接起来,只有建筑与建筑之间才偶现天空。法学院坐落在博洛尼亚16世纪著名的马尔维茨家族的豪宅当中。

王翔,明天晚上要下雨!
演出开始前,雨会停下来!
为什么?
因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可以让博洛尼亚的雨停下来!
真的吗?
到时你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以上是玛丽娜和我的一段对话,晚上不到九点,博洛尼亚的雨在中国的花神出场之前居然就神奇地停了下来。玛丽娜跑过来,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但我们还是在室内演吧,外边太冷了,不过明天可以按照你的意见,我们去庭院里去表演。”她这样试探着说。

原计划在庭院中的演出,因为阴雨不断和低温天气,第一场被迫转移到室内,但马尔维茨的壁画与穹顶依然为《牡丹亭》提供了奇妙的空间。尽管窗外的街道上,球迷们因为意大利在世界杯的出局而游行和发泄,但曲笛檀板却不紧不慢地演绎着一段来自中国的遥远的爱情传奇。紧邻法学院的博洛尼亚歌剧院,因为政府财政紧张将面临关闭,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耸人听闻的标语:“没个剧院的城市无异于死亡的城市”,但今年的演出季却丝毫没有受到财政的阻挡,十余部歌剧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大门之外是排队等候退票的观众。

全体演职人员最刺激的是在博洛尼亚的第二场演出,当然也包括玛丽娜和她的同事。次日,天气阴郁,但雨完全止住,庭院之上的那一方天空聚集着浓厚的云,观众露天而坐,演员、乐队就在这样一个三面两层的意式回廊中上演着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回廊的穹顶被微弱的灯光勾勒出来,昏暗幽明之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从拱门深处悠然出场,轻盈的台步伴随着淡定的牙板与婉转的曲笛,古罗马时代的天空之下突然闪现出中国江南园林中的婆娑舞姿,东方与西方、明朝的昆曲与哥特风格的建筑……就像是一场时空穿越之旅,让人有些迷惑,不知身在何处。当穿着金色蟒袍的花神和书法师出现在海神波塞冬的雕像之下,挥毫写出“惊梦”二字,一切更加变得扑朔迷离。

博洛尼亚的贴士
TAMBURINI坦布里尼熟肉铺
Via Caprarie, 1, Bologna, Italia, 40124 博洛尼亚 卡普拉利大街1号
从伫立着海神雕像与喷泉的马乔雷广场(Piazza Maggiore)向东大约500米,就是卡普拉利大街,紧把街角是一间非常别致的肉铺,名字叫TAMBURINI,你一定要走进去享用一番,这家创建于1932年的肉铺见证了博洛尼亚近一个世纪的“吃猪”的历史,正如维基百科中的描述,博洛尼亚是the learned one and the fat one。墙壁上有当年屠宰和贩售生猪的油画,餐桌头顶是巨大的吊挂猪肉的铁钩和铜秤,柜台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起司、香肠和火腿。服务生也热情有加,充满乐观的态度。这里无需菜单,全凭手指,多少可用ok和no。如果碰巧,你会遇到一个大叔用推车在向厨房运送刚刚砍伐来的新鲜树枝,你就完全明白了,这里的猪肉采用了类似北京烤鸭的果木焙炙,这是TAMBURINI的猪肉之所以散发出诱人浓香的秘密。TAMBURINI的佐肉面包必不可少,面粉的清香会让人想起小时候吃的戗面儿馒头。


《牡丹亭》第三站演出地点:都灵皇后行宫
Villa della Regina, 10123, Torino
北纬:45’25’54.39’’
东经:12’19’53.38’’

都灵,意大利的工业重镇,菲亚特和巧克力之都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都灵孔子学院的院长斯蒂芬妮亚女士更是细心有加,她干脆安排中方院长周晓霞博士来博洛尼亚陪同我们前往都灵。

演出场地设在都灵波河南岸山坡上的萨沃伊公爵的庄园之内,这里又称“皇后行宫”(Villa regina, 10123, Torino),是在17世纪初叶的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丽的庄园。“皇后行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门入口处悬挂着UNASCO的遗产标志。所有进入行宫的演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检,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形成完善的监控系统。站在行宫北侧的平台上,可以看到如练的波河穿越城市、银白色的阿尔卑斯山横亘天际、整个都灵尽收眼底,真是一处极佳的风水之所。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以东方文化为时尚,这座行宫的主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行宫四个角上的房间壁画与天花彩绘都是意大利工匠模仿的中国绘画。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几百年后会有来自中国的传统戏曲在这里上演。“皇后行宫”的现任负责人克里斯蒂娜•莫赛缇(Cristina Mossetti)一脸兴奋,她说斯蒂芬妮亚女士在和她商讨要合作这个演出项目的时候,她就已经充满期待。

“皇后行宫”的大厅分为两层,类似我们现在建筑的跃层,挑高的穹顶与跃层的护栏形成有趣的关联。《牡丹亭》的表演被放在一层,而乐队则被放置在二层,这样的演出方式持续了两场。观众对乐队与表演的关系很好奇,音乐从他们的头顶上漂下来,而演员的歌唱来自正前方,并与乐队溶为一体。斯蒂芬妮亚向我建议,太多观众希望看到乐队的演奏和他们演奏所使用的“匪夷所思”的中国乐器,能否让他们下楼。但大厅的表演空间限制了乐队,我建议斯蒂芬妮亚与场地方协调,允许我们打开门窗,让昆曲乐队坐到大厅外的巴洛克式的花园中去。场地方的反馈是,行宫必须恒温恒湿,否则会报警,除非关掉报警器。但最终克里斯蒂娜•莫赛缇决定,为了中国昆曲表演,关掉报警装置!

都灵,北纬45°,类似中国哈尔滨的纬度,六月下旬要等到晚上九点左右才近傍晚,这也是演出开始的时间。笛师、鼓佬、抱笙、琵琶、古筝、胡琴被搬到了庄园的庭院中,在青峦环抱之下,坐成一个半圆形,他们穿着中式的衣袍,隐约在黛兰色的天光之中,等待演出的开始。而演员的化妆则在奢华的东前厅,这里陈列着萨沃伊家族的巨幅画像与十九世纪都灵的俯瞰图。但是,天花上《提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确实比较血腥。

都灵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它拥有耶稣基督的裹尸布,尽管这块神圣的麻布被碳十四测出其时间与耶稣受难的年份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影响都灵的品质。正如圣马可是威尼斯的保护神,圣约翰则是都灵的保护神。斯蒂芬妮亚告诉我,在都灵演出的最后一天(6月24日)正是都灵日,《牡丹亭》当晚演出结束后,意方将举办一次香槟酒会,邀请全体演员和嘉宾观众在萨沃伊的庄园,一方面庆祝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意大利访演成功,另一方面大家可以欣赏山下都灵城的庆典活动与烟火燃放。无数次的谢幕,令观众与演员都兴奋不已。斯蒂芬妮亚在催促,“香槟即将打开,我们应该去花园啦!”当都灵日的烟火升上天空绽放着绚丽的花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 三套新闻节目主任奥兰多•佩雷拉(Orlando Perera)的兴趣却不在这儿,他抓住饰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演员,探讨昆曲的发声方法、位置和意大利歌剧有什么不同。

都灵的贴士
Caffe\' Vittorio Veneto Snc 维托里奥咖啡馆
Piazza Vittorio Veneto, 2, 10123 Torino 都灵威尼托区维托里奥广场2号
我们的酒店就坐落在都灵威尼托区的维托里奥广场(Piazza Vittorio Veneto)一侧,两条有轨电车的轨道从广场中间穿过,如果你站在轨道中间,沿公路向上望去,就是阿尔卑斯山,向下望去就是建有“皇后行宫”的小山丘。而广场四周的露天餐馆、酒吧则遮盖在层层叠叠的白色阳伞之下。抵达的当天中午出来喝咖啡,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忘记了带钱,服务生友好地说没有问题,下次来一并买单,这真是给了我特别的好感。餐食并不重要,关键是周围的人、街景和可以远望的风光,在艺人手风琴的伴奏下,无论玫瑰红的甜酒、啤酒、拿铁或卡布奇诺,哪怕是一瓶冰镇加气的凉水,也足够开心。


北京皇家粮仓
Imperial Granary
No.22 Dongsishitiao, Beijing
北纬:39’55’57.63’’
东经:116’25’31.15’’

全体演职人员完成意大利三个城市的七场演出,于2010年6月26日中午11时(北京时间)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当他们登上接机的大巴后被告知,皇家粮仓7月2日(周五)3日(周六)的演出票全部售罄,北京的观众在等待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的归来。
null_(c)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