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兵莫沛德讲述亲历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试验场景,称“头顶原子弹工作,我们也怕”
“头上顶着原子弹工作,战友也会顾虑和恐惧,因为他们都知道原子弹的厉害。”肇庆籍老兵莫沛德说。不过,看到聂荣臻元帅直接坐在核导弹塔架下,看着两弹对接直至通电试验完成,莫沛德说他“五体投地”。聂帅的身先士卒,打消了他们对核导弹的恐惧。
莫沛德,军龄31年,其中26年献给了导弹基地。其后,他转业到肇庆市科委工作,直至退休。23年来,他从未跟人提起过自己在导弹试验基地的往事。今年3月,莫沛德度过了自己的70岁生日。当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中国首枚核导弹试验直接参与者中惟一健在的广东籍老兵后,他决定开口说话。“二分队广东籍的就剩我一个。”他想在“八一”这天,向过去的战友问好。
【秘密调人】娃娃军官被选中
在莫沛德心中,抗美援朝的二哥是个英雄。因此,1953年,16岁的莫沛德初中一毕业,就在老家参了军。当年冬天,他跟随大部队北上,半路上听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于是火车头一转,这支喀秋莎火箭炮部队在阜新煤矿驻扎下来。
5年后,准尉莫沛德成为这支部队一名团机关一级文书。这年夏天,领导告诉他,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北京工作,全团就他一个。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大红花,莫沛德拿着部队为他买好的火车票,一个人悄悄上路了。去北京做什么?领导没说,莫沛德也没问。在这个懵懂的娃娃军官心中,他只单纯地觉得换个新地方也不错。
拿着介绍信报到后,莫沛德渐渐意识到自己在从事一项保密工作。没多久,他作为第一批选调干部开赴大西北,来到酒泉。
【家人询问】总是回答在当兵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1966年,中国第一枚核导弹在这里试验成功;8年前,神舟飞船从这里成功飞天。随后,发射基地部分地区逐步对外开放,和胡杨林、沙漠一起成为旅游景点。
早在莫沛德之前,10万人的施工部队已开进沙漠,在沉睡千年的戈壁滩上展开国防工程建设。公路、铁路、机场、发电厂……全部出自开路先锋部队之手。
“他们比我们还要艰苦。”莫沛德感慨:“虽说享受飞行员伙食待遇,但那个年代,哪有东西补给呢?”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里面有个烈士陵园,据说604座墓中埋葬的多数是施工部队的战士。
戈壁茫茫,沙石漫天,帐篷难抵飞沙走石,莫沛德和战友们平常吃的是盐碱水煮的、又苦又涩的“沙拌饭”,水分蒸发大,皮肤很容易被风吹得龟裂流血。“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不知是这群年轻人创造了这句响亮的口号,还是这句口号激励了年轻人,莫沛德铁下心在这里奋斗终生。时至今日,他说起“为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倾尽全力”这句话时,还是激动得有些发抖。
就这样,这个南方青年的命运和戈壁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像任何一个当地土著一样,他娴熟地去胡杨林打苦豆作为开荒种菜的肥料,去打骆驼刺晒干磨粉补充短缺的粮食。而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在从事什么工作,二哥问过他两回,他只回答“在当兵”。
【伺候核弹】发眉左右不同白
年过七旬的莫沛德,仍然结实有力,近30年和核武器的接触史,给他留下的印记外人不留意也看不出来:他的右侧头发、眉毛明显比左侧白,而且身体右侧不会出汗。
他说,因为当年不直接接触原子弹,他受到的辐射还算轻的,很多战友因为癌症已经离世。他提到当年在基地“伺候”原子弹的两位战友:一位姓刘,上世纪70年代患白血病去世,另一位叫陈耀鹏,是陈庚大将的侄子,现在是广州军体院无线电专业的教授。
他说,刘姓战友和陈耀鹏当年在技术阵地负责从控温、控湿等各方面“伺候”原子弹,因为要直接接触,他们要穿像黑色雨衣一样的防护服。按要求,防护服每隔几小时用水冲洗。陈耀鹏讲究科学,按照条例定时冲洗,但却被讥笑“怕死”。刘姓战友“不怕死”,表现神勇,没有严格按照条例来操作、清洗。多年后,刘姓战友谢世,陈耀鹏还健在。不过,就是这样,比莫沛德小5岁的陈耀鹏头发眉毛也都全白了。
【八一在即】想向老战友问好
前年和去年,莫沛德回过基地两次。他说,基地变化不大,技术阵地、发射场、烈士陵园、老公路、电厂还是以前那样,最大的变化就是神舟飞船有了新发射场地.
莫沛德琢磨着,明年基地建成50周年回去看看,“见见曾并肩作战的战友,回顾一下过去。”在基地艰苦奋斗的几十年,莫沛德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那些载入史册的事业中“也有我出的一份力”。
“我们这一代航天人活剩下的不多了。”莫沛德伸出因核辐射而弯曲如沙姜的手指:“二分队广东籍的就剩我一个。”他想在“八一”这天,向过去的战友问好。
在这个从导弹基地走出来的老兵心中,“两弹一星”精神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人要活得简单,无论时代怎么变,这个精神都要发扬。”只要祖国需要,他说,他还会重返战场,“因为,我是一个兵。”
老兵路
●1953年 16岁的莫沛德初中毕业,参军到一支火箭炮部队。
●1958年 被秘密抽调到酒泉某导弹试验基地。
●1966年10月27日 亲身参与并目睹中国首枚核导弹发射成功。
●1984年 转业到肇庆市科委工作。
●2007年 23年来,首度讲述自己“伺候”原子弹的经历。
老兵话
“头上顶着原子弹工作,战友也会顾虑和恐惧,因为他们都知道原子弹的厉害。”
“原子弹头和导弹的联结,是由一个叫田现坤的小伙子全凭大扳手和螺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