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淅沥的雨,窗上的雨滴缠绵,窗内的孤灯在过水儿的杯口飘曳,一只黑管静卧窗前,冲雪碧半盛的杯身张口结舌。从早到晚尽播阳春白雪的有线K台,这天重播了一个莫扎特的专题片,算是对他英年早逝220周年的纪念,片头那一曲柔板,直入人心境,唤起一波嘌呤散碎的记忆。
那是个短命的阳光男孩儿一生中谱出的最后一曲柔板 -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所谓A大调,就是按下钢琴键盘中央C靠右第5个白键,每秒振440下的音,以之作音阶的主音,谱出的曲儿就算A大调。
无论在报刊杂志还是网上,看过不少音评人士人云亦云,称此一曲柔板与莫氏性格相辅又相成,看得人都不好意思把他们的瞎掰当回事儿,有些靠音乐评论换粮食吃的思路离谱说话不靠谱,还有学器乐的科班儿离开乐器就不会“唱”谱呢,好比在燕山大堂吧和一瓷器熬夜那次,吧池的钢琴女孩儿弹累了去洗手间经过座位,瓷器挤眉弄眼儿问她哪儿的?她说是中国院来走穴的,为什么不叫音院?被人家占先儿了呗。瓷器跟她套瓷能否给来点儿肖邦时,她煞有介事作答:削…梆?削什么梆?先生我一般从不喜欢弹硬梆梆的曲子……
有多少莫氏的交响奏鸣协奏是串串唯美和谐音符的排列,通过旋律中太多千篇一律宫廷经典味道的喜庆感受和印证他的性格,但把终其一生的性格扯入这段柔板乐章里,就是牵强附会。也许就是这么一段相思的柔板,暗示了他从顽皮到犯痞的动感人生的行将完结,暗示了生命列车的即将脱轨。整部协奏曲虽从第一乐章欢畅而始,在单簧管现声前好长一阵弦乐声衬的欢歌笑语里不乏悠扬不乏起舞,于翩翩舞步中圈出爱的喜鹊苑,然而欢快未能逃出昙花一现难以为继的宿命,进入第二乐章就一改调号,淌成一曲爱的忧伤河。这像是老柴跑来的中场客串,与这位情迷姊妹花的短命男孩儿的作曲风格迥异,听得人叹短吁长,听得心黯然神伤。单簧管与乐队的呼应,像一只不安的白羊遇色则避咩声在报春花开的原野上,将岁月咩成流水,情怀咩成无奈,青春咩成梦影,女人心咩成了天上云。
(供图by林韵)
我是怎么得以熟知此曲的呢?那还是在淋漓如歌行板的80年代末期周末的夜晚,在北医跃进厅舞会上结识了一位北影的靓姐儿,打舞场一接上头,她就开吹,什么晓庆那点风流事上礼拜又被老厂长汪洋给臭损了个狗血喷头啦,什么大宋佳被厂子里的人叫成琼瑶的“大花瓶”啦……吹完圈儿内又吹她下午才从二炮回来,明儿上午还得赶去装甲兵……我不由自主焦急地跟了句:您像是一军妓。
(在教学楼楼梯顶层无人角通宵未叙)
“嗯,顽皮的孩子……现在大专院校还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呢吧,以后送你一盒儿磁带,莫扎特的黑管儿当补品吧,看好不好听……”后来证明她是个从不动气的人,话说得总是细语慢声,姿态端得总是平和,无论拿什么词儿怎样揶她损她挤兑她。舞曲把我们推上舞场,她在我的臂弯之中云山雾罩继往开来,罩得我眼前一会儿海阔天空一会儿海市蜃楼。她见过的世面太多,说的做的皆我所不知,最后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近来北影常放内部片,全是刚从美国弄进来的拷贝,没翻译没字幕,片片都有带色儿镜头一点儿没掐。舞会散场时给她留住址,“惦记上黑管儿了吧,嗯,不会忘的,带子是朋友特意从维也纳带回来的,英国古典音乐榜上排第一的。”唉,随她吹吧。
不到月余,订在宿舍门上的纸袋里被悄悄投进一盒儿贴着W.A.Mozart: Klarinette Konzert…什么花体德文封面的录音磁带,留了张条儿:“厂里快要放走出非洲了,带子里有一曲柔板走出过非洲,算我履约了吧,听完就来我们单位到五楼找我聊聊感想吧。”
她姓X,名儿保密,大我几龄,个头高屁股大,大得好看,大眼窝深凹传神,模样长的好演技孬,几乎排不上片场,栖居在演员剧团单身宿舍五楼,周末喜欢流窜于各大专院校舞场。是她的信息让喜欢看电影的我有好一阵子感到文娱生活特充实,梅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主演的《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出演的《往日情怀-Memory》,还有两人合演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等等,片片带荤不掐令人眼界大开不说,还培养出欣赏原版片声响的情操,哪怕听不懂个子丑寅卯也觉得比配音片更有滋味儿,当时影迷们的思想境界多停留在着迷于上影译制厂配音的阶段,男影迷们听李梓刘广宁的配音心猿意马,女影迷们听毕克童自荣的配音海底针心。
要票的走票的太多,放映地点从小放映间范围挪到厂外三环大马路南胡同口职工礼堂,离北太平庄就一站地……美国片儿都在现场请人同声传译,至今还清晰记得几次特逗的场面:一个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目击者- The Witnesses》内部放映那天,请来的同声传译是个三十来岁的女士,她就坐在礼堂一楼中场位置,影片开始不久,忽听她对着麦克喊:“看见啦没有?片子里那头公马,哎,那睾丸,只有一个,是的没错儿只长了一个睾丸……”再一个是放《往日情怀》时,不知从哪家外院借来的老教授,说话口吃,还带长音儿,临场翻男主演罗伯特和女主演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片中互诉爱意的对白时,对着麦克结巴:“那个男~~男的对女~~女的说,你~~你长得好漂亮呀,那个女~~的对那个男~~的说,你、你~~长得也不赖嘛……”笑场声夹杂满场座椅板被拍打成一片爆竹般的声浪。
但是,放映第58届奥奖片《走出非洲》那天,礼堂气氛格外捧场,从头至尾受尽礼遇。演男角的罗伯特是那种长得满脸红斑赤包但凡名校文科系女生见了就爱的情哥型。影片以回忆录方式开始了作者一战期间随夫来到东非肯尼亚咖啡园的故事,还是风骚情妹的作者在那里遇见了情哥,情哥身系贵族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少爷作风,四处云游还带点儿霸道,持枪打死两头狮子救情妹的镜头在CG技术名词尚未出现的彼时显得特来劲,获救的情妹与情哥由此结成一段情缘,孤独的单簧得到了弓弦的情陪意衬。然而一场大火毁了咖啡园,一次坠机殒了情哥的命,情妹带着情哥遗留下的一架留声机走出了非洲,一生怅然若失,于迟暮之年在回忆录中起笔:“他打猎时永远带着3样东西,3支来复枪,1个月的干粮,还有莫扎特……”
情妹所指莫扎特,就是那架留声机,于影片第一秒即播的一曲柔板,是情哥百听不厌的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情妹当初没想到,印象中花花公子哥的他竟然如此情有独钟莫扎特。在8分钟的时间里,它如田园叙事诗般娓娓动听地诉说情感的羁绊之于内心的迷惘,之于双方的误解和彷徨。有如情哥的单簧主题情深意长,开头分两乐段,每段四乐句,情哥每完成一个乐段的诉说,便有情妹的弦乐如影随形,在随后两种声部绞缠的过程中,出现过隐晦的焦虑,短促的冲突和阵阵的低落,在留声机的伴奏下,还出现过婚姻观与爱情观的哲学的交锋,波澜不惊。我仿佛已经无法将音乐和影片清晰地分得开,无论听罢多少遍,也难以切换成文学的语言做到言而由衷遣词达意的释然,在那些充满牵挂的乐思里,有一些无奈的思绪非感怀细腻而不能品位至深。人生苦短,祸福旦夕,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就这一曲柔板,贯穿片子始终。
后来,以归还磁带为由,多次去过她的宿舍,每一次她都不收,要么切个西瓜请我,有时也给我吃香蕉……怕她吹牛吹起海啸来,就从未认真和她讨论过音乐听后感和电影观后感,让她多次抻掇我是个不解温存缠绵的粗人,埋怨我每次来串她门儿的时候时间短话也不多。其实,从第一次踏入她宿舍门槛那一脚起,就再没见过刀光剑影乱侃的她,见到的她是说话时总是双臂垂肩靠墙站好的宁静样儿:“你看过那片子了吧,开头几组镜头是多么的写意呀,红日从非洲大陆的东海升起,一声非洲狮吼将她从昔日打猎穿过树隙的梦中惊醒,令她在晨曦中仿佛又瞧见了他扛枪的身影,想起了他固执的一面和柔情的一面,想起了他载着她飞上东非的天空,从上帝的眼光来看这世界……”
她还告诉我莫扎特写完这部最后的极品不日便离世绝尘,时年三十五,弥留之际掏心掏肺恋过的姊妹花却一个也不在身边。十年后作品始得首演,据说首演那天维也纳的音乐厅里挤满了听众,听后没一个不为之动容而泣的。她给我的带子里的协奏曲,时过廿载至今,在古典音乐排行榜上仍居首位。她推荐的协奏曲中这一曲柔板,结合在走出非洲的观感里,将浪漫中的柔美表现得淅沥、缠绵、感伤……
• 配乐导读 虚度的青春
• X哥的文章写。写。写得也不,不,不赖吗。 -贾平凸- ♂ (0 bytes) (17 reads) 03/03/2011 postreply 10:09:53
• 呵呵,现在正放呢...柔板很美... -雪晶- ♀ (18 bytes) (25 reads) 03/03/2011 postreply 11:50:01
• 让人读得真痛快! -红袖添香老板娘- ♀ (0 bytes) (23 reads) 03/04/2011 postreply 06:02:31
• 写得好啊 -小-青- ♀ (0 bytes) (27 reads) 03/04/2011 postreply 08:18:20
• 好一个柔情的老哥,似知女人心 -fpxjz- ♀ (0 bytes) (19 reads) 03/04/2011 postreply 11:41:04
• 的确,将浪漫中的柔美表现得淅沥、缠绵、感伤…… -简丹儿- ♀ (0 bytes) (9 reads) 03/04/2011 postreply 12:18:37
• 似曾相识的图画,歌声。。。 -苗青青- ♀ (0 bytes) (13 reads) 03/05/2011 postreply 07:43:30
由老哥XD张贴 @ 2011-02-26 13:40:58 (被阅读1100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