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中国应如何“统治世界”!?
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颂扬“改革开放”。其结果不仅是一个新经济超级大国实现了崛起,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也很高。当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应如何使用本国的影响力。我3月下旬在北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此问题发表了演讲。我的观点是,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今要对全球体制负起责任。
这个大国而今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储蓄流动资金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是许多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也是许多产品的定价方。简言之,中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且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目前仍是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身份组合可谓史无前例。
中国而今需在如何使用影响力的问题上形成自己的看法。为此,中国首先须确定本国的国家利益和目标。我认为,中国最根本的利益是在全球维持稳定、和平和合作性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中国经济才有望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呢?大体上讲,上策是进一步发展一套有规则可依的、基于制度的全球体系。
捍卫开放贸易体系
作为世界新兴贸易大国,中国在捍卫开放性贸易体系方面是美国的天然继任者。重要的是,中国要遵守体制内各项制度原则并在进一步完善现行贸易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发挥一定作用,以让多哈回合谈判取得一定成果。此外,中国在保护本国知识产权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因此,确保自身遵守有关规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再有,中国在保护规模持续增加的海外直接投资方面也拥有重大利益。为此,中国应宣传各项保护外国直接投资的规章制度。最后,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确保自身创建或参与的地区贸易安排遵守全球规则也是其重大利益之所在。
在支付领域,当前的紧迫问题是,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对本国及其伙伴国构成了诸多挑战。好在中国自身已认识到,由此带来的结果到头来会导致国内动荡。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最近表示,当前的目标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事实上,中国的贸易顺差虽然数额巨大,但如今的贸易顺差规模大约只是危机前的一半。
中国而今想必已认识到,积累官员所称的巨额“安全”外债须与供应量相对应。不幸的是,而今满足这种需求的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对外赤字,而这些赤字对经济稳定具有破坏性。中国或可通过加快放宽资金外流以及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等方法进行自救。
改革货币金融体系
此外,中国须为改革全球货币体系制定一项战略。这项战略应协调好中国本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稳定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一点符合中国的利益。一种可行的举措是, 与其他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努力协调汇率政策。此外,确保在20国集团磋商过程中以务实方式与伙伴国进行协调,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这项工作应侧重确定失衡指标、寻找各种调整政策的办法以及为有困难的国家提供资助。
在金融领域,中国的目标肯定是:首先,建立能支撑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内体系;其次,推动发展可支撑世界经济的全球体系;第三,保护前者免受后者的过度影响。为实现这种具有难度的平衡,中国应以以下认识作为政策指导:该国金融体系最终将成为世界金融业的中心。但为实现完全一体化而实施的转型不仅旷日持久,还十分复杂和坎坷。其中,银行业实施完全一体化的进程尤具危险性。
确立资源定价机制
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获取资源的问题。中国而今依赖进口工业原材料。这在该国的历史长河中尚属首次。就大多数原材料而言,中国业已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对中国来说,在此领域实行的政策可能最具重要意义。以优惠条件获取世界资源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利益。中国已决定利用本国廉价资本和劳动力以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本国利益,也符合其他消费国的利益。因为资源价格具有全球性,供应量增加会让所有消费国受益。
尽管如此,如果就自然资源投资贸易条款达成共识将颇有裨益。其中一个目标是,确保商品出口国——特别是管理能力有限的穷国——能从外国投资和自然资源出口中受益。中国将在确保此类共识方面发挥中坚作用。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需达成共识:在开放性世界市场里实行自由贸易仍是根本原则。商品价格需根据全球竞争机制确定。
随着中国的发展,其世界影响力将实现几何式增长。中国要协调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要务,二是要全面考量本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中国需制定本国的议事日程,既要确保在国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要在世界上维护稳定,而这两个目标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并非易事。但中国别无选择。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