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Notebook 》观后感

电影《 The Notebook 》以前就看过,是一部不错的爱情片,曾向儿子推荐过,但他一直没看。这次他放春假,说要陪我看,不知是为了拍我马屁,还是听她女同学说看时感动地掉眼泪,我就自作多情一下,认为是50/50吧!

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看懂了。这个“懂”,不是说我知道了谁爱上谁了,谁和谁结婚了。而是说,懂了那种爱情,懂了那种意境,懂了那种故事背后的什么东西。当然,我所懂的,不一定是原作者所表述的,也不一定是导演演员所表达的。所谓懂,是一种感觉,这和我的经历,阅历,境遇,心情,理解能力都有关,我只是想说说我此时此刻的感觉。

故事很老道,一句话,就是穷小子和富小姐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在缓慢优雅的音乐中,以美丽的夕阳背景画面开始,又以一群大雁飞过湖面而结束。电影的表现手法有点和《Titanic》的类似,画面不断在现在和过去之间穿插。故事通过同住一个养老院(nursing home)的一位老头天天给因患老年痴呆而失去记忆的一位老太读写在一本记事本(notebook)上的故事而展开,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就是这么一段一段读出来的。

年轻有活力的农村男孩Noah在一个狂欢节上对跟随父母来农村过夏的城里富家小姐Allie一见钟情,后两人相爱。女方父母不同意,把Allie带回城,并把Noah在一年中写去的365封信藏起来。后美国加入二次大战,Noah上了前线,等到回来,Allie已和一位门当户对的富家子订婚。在经过很多曲折后,----,最后,他们走到了一起。

在看年轻人轰轰烈烈爱情的同时,观众逐渐知道了,读故事的老头和听故事的老太,就是Noah和Allie。Noah为了唤醒Allie,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坚持天天给Allie读故事,当最后Allie终于记起这就是自己的故事,而眼前的人就是Noah的时候,背景歌声响起,而这,就是他们第一次跳舞时的一首歌,“I’ll be seeing you at all the places in the heart ------”。音乐声中,Allie又失去了记忆;音乐声中,我们从飞过的照片隐约看到了他们走过的路;音乐声中,我们知道了这notebook是Allie写下的,并在首页上写着:"Read this to me, and I'll come back to you every time." 这种时候,我的眼睛没办法不湿润。两个人,可以相爱一时,但相爱一世,尤其是在一方失去记忆,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依然那么深情,实在是令人感动!

有些人认为爱情是不存在的,是臆想出来的,所以,我们从来没在真实生活中看到那么感天动地的爱情,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去得到某种寄托。我倒是相信,爱情是存在的,只是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到爱情,从而经不住考验。影片中的Noah和Allie,认识相爱时,都不到20岁,假如没有后面的波折,也许他们的感情反而不会那么醇厚;假如Noah知道Allie有未婚夫,自暴自弃,不去实现自己的诺言,不去翻建那具有200年历史的破房子,Allie就不会再有机会见到他;假如他们在分开的七年中,偏离原来的自己太多,那他们重新见面时,感情不会更加强烈,相反,很可能会感到生疏或者陌生;假如Allie的未婚夫并不优秀,不是非常喜欢她,Allie不用矛盾,不用痛苦,不用认真考虑,就可做出选择,她也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灵魂伴侣(soulmate)是谁。

影片没有特意歌颂不重地位金钱的爱情才是真爱情,相反,Allie的母亲的选择恰恰和她相反。母亲为了女儿放弃Noah,做出正确的选择,特意带Allie去远远地看了一位在工地做工的男人,那人就是她母亲的Noah,母亲和Allie一样大的时候,曾想跟着他私奔,但现在的母亲,庆幸自己没和他好,最后选择了她的父亲。母亲甚至说,她是那么爱Allie的父亲,以至觉得自己配不上他(I don’t deserve him)。

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婚姻的好坏的评判也会不一样,有的认为物质丰厚,是好日子;有的认为少操心,少尽责任,是好婚姻;有的觉得找到灵魂伴侣,其他可以少考虑;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和自己的意中人一起生活!

濛濛江南雨 发表评论于
回复江南白羊的评论: 那你有没有想过,很可能我们一辈子都没有碰到我们的灵魂伴侣?
江南白羊 发表评论于
我几年前看过这部电影,有种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