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终于被正式宣布死亡。
中评社北京5月3日电/新浪新闻刊载专家张国庆文章说,对美国人来说,2011年5月1日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十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
其实,此前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着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
让美国人颇感郁闷的是,尽管布什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但终其任期,都无法兑现诺言,反倒是拉登和美国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惹得一些媒体动辄猜测,布什家族是否和拉登有着不可告人的渊源乃至默契。
猫捉老鼠游戏玩久了,老鼠的心态会比猫好。让华盛顿感到郁闷的是,拉登总是会适时地露一下面,要么羞辱一番美国,要么鼓动一下他的支持者,而且每次都弄得美国及其盟国紧张不已。为此耗费掉的安保费用和脑细胞,都是惊人的。
更为严峻的是,拉登还渐渐地成为成为一种象征,了一个“符号”,而从战略上看,与一个“符号”作战,也着实不如与一个有“实际行动”的人交锋来得痛快,也更有效率。
拉登看上去也很得意他的“符号”功能,这些年来,大多数恐怖活动都交由助手们策划和实施,而他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只一直没掉下来的“靴子”,很是让美国人头疼,也让反恐官员们睡不好觉。
这个“符号”的价钱也说明了美国头疼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会一直很忙,忙着对一些国家喊话,也忙着提交和通过各项法案,但你想到没有,这么忙的国会竟然会为了悬赏捉拿一个人而专门通过了议案,而且赏金高达5000万美元!
让国会山大动肝火的,是一直抓不到的拉登。2007年7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87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美国国务卿赖斯“授权为活捉或击毙本・拉登,亦或是能够为活捉或击毙拉登提供情报的人给予5000万美元的奖赏”,从而将捉拿拉登的悬赏金额提高了一倍。
就这样,拉登成了史上悬赏金额最高的人。
这份议案是在对布什政府的“没头脑”表达“不高兴”的情绪。正如议案发起人、参议员拜伦・多根所抱怨的那样,“已经过去六年了,而基地组织却正在重新建造它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六年过去,他们正在恢复对我们发动袭击的能力。”
在不满情绪之外,美国国内也依然担心基地组织可能会再次发动袭击,这也使得人们对拉登一直逍遥法外的现实感到分外失望。
事实上,追捕拉登的支出早已超过5000万美元。在布什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之后,数年间,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军队派出了超过10万兵力在前线搜捕本・拉登,动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耗费了大量金钱。
可结果呢?用美联社的话说:“历史上最大张旗鼓的一场搜捕行动却交了一张白卷。”
这也给了奥巴马机会。
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于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用奥巴马的话说,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不仅如此,在任内除掉拉登,也给奥巴马的竞选连任加了分。
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对巴基斯坦来说,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本土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很可能会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
从反恐的角度看,拉登已经不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了,此前,拉登已经“让位”给奥拉基了。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似乎也在为他此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伏笔。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 NCTC)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具有也门国籍的伊斯兰传教士安瓦尔・奥拉基。这也意味着,从那时起,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国首要的紧盯目标了。
应该说,奥巴马对布什政策的“换洗”力度是相当之大的,不仅将伊拉克主题换成了阿富汗主题,此番更是将头号敌人从拉登换成奥拉基,而“反恐战争”一词更是早早被奥巴马扔进了垃圾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拉登的“被让位”,其实是源于美国的反恐需要。
对于这次的“人事变动”,NCTC的说法是,奥拉基之所以取代本・拉登的位置,是因为他长于在美国本土招募恐怖分子。据称,安瓦尔・奥拉基会讲英语,可以与当地人直接沟通,还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这对美国人来说,要比已逐渐演变成“符号”的拉登更加可怕。
本土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肉中刺。此前,FBI曾指称基地新头目舒凯里朱马赫是一个在美国生活15年并拥有绿卡的“美国通”。美国调查人员称,舒凯里朱马赫以袭击美国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并且熟知美国体制和生活方式,在加入“基地”组织前,他还是一名酷爱电脑与化学课程的社区学院学生。这些都是最容易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标志性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本・拉登还曾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换取人质获释,否则将“无论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对法国目标发动攻击”。此后,法国情报机构备忘录指称,超过100名欧洲人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接受“基地”培训。与擅长在本土招募恐怖分子的奥拉基一样,这种培训欧洲人进行“本土化”恐怖袭击的做法,也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就是说,拉登虽然毙命了,但全世界与恐怖主义斗争的难度却没有因此而降低,更大的考验在后头。
不过,也有开心的人,刚刚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可谓是两头得好。4月28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了帕内塔,话音未落,拉登就被干掉了,可谓喜气逼人。而且,无论是从中情局角度,还是五角大楼角度出发,他貌似都沾上了光。尤其是这次情报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拉登之死给奥巴马的安全团队调整以新的动力,在阿富汗战争,美国希望能乘胜追击,取得对塔利班的先机,与此同时,也要防范奥拉基们可能会在“9.11”纪念日前后搞出的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