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 《圣诞快乐Joyeux Noël》






/>



导演: 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编剧: 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主演: 黛安·克鲁格 / 班诺·福曼 / 吉约姆·卡内 / 丹尼尔·布鲁赫 / 丹尼·伯恩 / Gary Lewis / 米歇尔·塞罗
类型: 剧情 / 音乐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比利时 / 罗马尼亚
语言: 法语 / 德语 / 英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05-11-09
片长: 116 分钟
又名: 近距交战 / 今夜无战事 / Happy Christmas / Merry Christmas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数以万计士兵的恶梦。有人为了从军而背弃自己的歌唱事业甚至丢下心爱的人;有人放弃神父的职业自愿跟随其年轻助手庄拿芬离开祖家苏格兰上战场;身经百战的法国陆军中尉被迫与远在法国北部家乡,久患重病还怀上孩子的的妻子别离。终于,平安夜来临,德国、法国、苏格兰军营史无前例携手放下武器……本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仍处于胶着状态,参战的欧洲各国在大大小小的战役里争夺自己的利益,各个阶层的人不断的卷入到战争的漩涡之中。不同命运的普通人被各自的国家机器所驱使,聚集到北方战线寒冷的阵地里,徘徊于饥饿,严寒和死亡之前。
  战场上的流浪猫成了两边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伤的歌声唤起了士兵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圣诞树不仅仅是圣诞树,更是召唤和平的橄榄枝。士兵们爬出壕沟,跨过倒下的战友的尸体,抛下仇视的眼神走在了一起。虽然明天命运安排的依旧是兵戎相见,甚至是残酷的倒在对方枪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个圣诞节的平安夜,不再有敌人,有的只是同在异乡的未亡人。德国战士冻僵的双手里,攥着他们的圣诞礼物巧克力,换来的不仅仅是法国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层士兵和下级军官对和平的企盼。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8584/

/>





Joyeux Noël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zt)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44768/

 这几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出现了这样一种可爱的电影,也许可以叫做“欧洲电影”,典型的代表就是The Spanish Apartment(欧式布丁、西班牙公寓)极其续集Russian Dolls(俄罗斯娃娃),还有去年代表法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这部《圣诞快乐》。这种电影不是找欧洲几国的演员合拍或者穿越几国取景那么的简单,而是在电影里通过人物和故事体现着欧洲各国文化历史的碰撞和随着时代大潮的逐渐融合,一个角色代表着一种文化,在角色的碰撞之中体现着各国文化的不同,但是却因为相近的那片土地的联合而求同存异,并且渐渐融合出一种欧洲共同的文化和精神。与《西班牙公寓》的当代年青人背景共同生活的主题不同,《圣诞快乐》讲的是过去,一站的过去,但是这段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看起来都有些荒谬的属于过去的经历却深刻的预见了欧洲的未来。
  
  影片只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靠近法国边境的那么一小块战场,这里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对抗着德国的入侵,三足鼎立的战事一直延续到那一年圣诞前夜,英军阵营有着一个悲天悯人的苏格兰教士,法国阵营的上尉有着一个怀孕并且濒临生产的德国妻子,而德国阵营有着一对原本是歌唱家却不得不参军的恋人。于是在这个每个人都被思乡的情绪主宰的夜晚,苏格兰风笛和歌唱家天籁般的声音敲开了自己和敌人的心门,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根本不属于战场的荒诞一幕,在基督诞生的前夜,这块雪色覆盖的战场上,三方将领握手决定今夜停火,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走到了一起,共享香槟和巧克力,分享着彼此妻儿亲人的照片,一起做子夜弥撒,齐声低吟“阿门”。美好的像一个梦,让人简直不能相信它是真实发生过的一起。
  
  可是它的确是真实的,别相信他们告诉你的,没有战争是正义的,没有战争是属于人民的,它们永远都是独裁者欲望的膨胀,它们永远都是为了龌龊利益的斗争,可是这些利益,永远不属于我们。可是,还活着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即使圣诞夜已经过去了,经历了美好的人们还怎么能够向这些新结识的朋友端起刺刀和扣动扳机?于是便有了圣诞节早上三方将领一起的早茶,一起商量的交换尸体、足球赛等活动,甚至在炮弹袭击之前邀请敌人来自己的战壕避难,这都是真实的啊,我掩面而笑,却有着落泪的冲动。这是在语言不通下属于音乐的力量,它激发出战场上最真挚的人性,却在真正浑身血腥的战争发动者那里起不到一点作用,因为他们早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资格。于是教士被遣送回苏格兰,法国上尉被调到另外一个战场,而德国将领和他的部属被送上去苏联的死亡列车,可是当火车渐行渐远,他们的歌声却从车厢缓缓的飘出来,这让我噙着泪水但是却微笑了出来,这是结局,但是他们的歌声他们的感动永远不会消失。
  
  这是我看到的最“可爱”的战争片,不是讽刺的搞笑,不是刻意的煽情,不是场面的恢弘,却是最真实的最动人的可爱,想到去年金球奖它和《无极》角逐一个奖项,我真替《圣诞快乐》觉得不齿。它的演员阵容虽然也可谓强大,苏格兰教士是《Billy Elliot》中的父亲,法国上尉是《Love Me If You Dare》的男一号,德军将领更是《Goodbye Lenin!》中的主演Alex以及女歌唱家的扮演者是《Troy》中的Helen(不得不说,她选Helen这个角色简直是一失足就……|||),不是好莱坞常见的明星,却都是各国本土演员的中坚力量。


停战之夜(zt)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82204/


初中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说的是一战圣诞夜发生的奇迹。不记得是从哪方开始,但一句战战兢兢的问候“嘿”,引出了战场上最令人乍舌的一幕:敌对双方从各自壕沟走出,像自由漫步在花园,他们交换圣诞礼物、歌唱、举行足球赛,一直欢腾了三天。直到双方上级知道这个羞耻的“停战协议”,“闹剧”才收场。回到残酷的杀戮面前,肆意痛下杀手,看着倒下的敌人,又浮现出前几天各自交换礼物、一同欢笑的场景。
  
  当初在做这篇阅读时,以为这不过是阐述“战争抹杀人性”的谎言,在看完这部与之故事情节几乎完全相同的【Joyeux Noël】后就更为困惑,于是花时间搜索了一下。这才整个事件被称为 ”Christmas truce” ,既“圣诞停战”。影片讲述的是德、英、法三军的共同停战协议,事实却是1914年德军与英军之间圣诞停战,1915年再是德军与法军的停战。无论史实如何,又有多少否认停战的人存在,停战本身就是一出抨击战争的有力申控。
  
  影片开场从法、英、德三国孩童口述各国政府告知国民的“战争论”直接引出“战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身为公民最首要的义务就是为祖国效力、不惜任何代价”抑或“战争是单方面的,个人不存在怀疑祖国参战的正义性”这一主旨。既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其之于个人的影响也就无足挂齿了,因为战争不需要个人意志而是群体、国民意志,政府给予灌输的论调就是至上的“真理”。脱离本片,早期黑白片《西线无战事》亦是如此。大学生们被鼓吹战争的教授激情洋溢的说辞迷惑纷纷涌到前线,而前线的状况却不如其所言,敌人——法国人也并非都是禽兽,自己的罗曼史也被战争淹没。
  
  正如本片德、法、英三军在难得清静的圣诞夜所发生的事。英国人(准确说是苏格兰人)的风笛和志气高昂的歌声划破战争的紧张气氛,接着德国人将不远千里运来的圣诞树装点了整条壕沟,歌唱家Sprink顺着悠扬的笛声迎合着男高音着了魔般走出驻地,朝着音乐信步走去。就这样,音乐让互相卸下武器仇视,卸下血淋淋赤裸裸的战争本性。当夜他们操着不同语言互道问候,女高音Anna洗涤心灵的高歌,随后他们一同祈祷。祈祷什么?为未来不久的全面的停战,还是为能够在战争中幸存祷告?
  
  兴许最幽默的一幕发生在这之后:三方“圣诞夜停战”结束的第三日,德军军官Horstmayer带着歉意对法国人和英国人说:“我们的炮弹大概过十分钟要轰炸你们的壕沟,我希望你们能到我们那边去。”随后就见到浩浩荡荡的英法联军转移到对面100米处,德军的壕沟里!轰炸过后,英国人说:“我们的炮弹肯定会还击,所以还得到我们那边去。”这一来一去,三只代表不同国家的部队往来于敌方的壕沟,完全无视战争赋予他们的职责。这并不代表渎职,而是在圣诞夜的短暂接触中或多或少增加的相互了解。人与人相视而对,即使语言不通,凭借着善良的本性还是能够建立联系。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会持续很久,寄出的信件暴露了前线荒诞的停战协议,无论哪方的上级严厉指责并恢复战争状态。苏格兰牧师Palmer倾听着高级神职人员鼓舞士气之言“上帝说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利剑。(《马太福音》)”而自己的内心似乎早已死去。法国中尉Audebert含泪对父亲谈及出世的儿子,父亲停下责备反问他怎么会知道,Audebert说:“你是不会明白的。”父亲当然不会明白,因为那是Ponchel跟随着奇迹夜认识的德国兵溜到小镇带回的消息啊!对于父亲,这种行为应处“叛国”。 德国方面,Horstmayer被勒令率领自己的团转战俄国前线,在黝黑的车厢里他们哼出最后一曲“奇迹之歌”,随火车将自己驶向未知的地狱……
  
  画面淡出,字幕切入,“在此献给1914年的圣诞以及还在前线的德军、法军、英军。”钢琴声与合唱响起,配合着一幅幅速写画….
  
  据wiki详述,1914年圣诞夜,在“无人之地”("No Man's Land")的一场葬礼上双方战士一同诵读了《旧约-诗篇》的第二十三首颂诗,其中最后一句这样写道: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中译本翻译为: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在这里也可译为:我虽行过战争炮火洗礼的死亡之谷,也就不怕任何邪恶,因为最恶之物我已体验。此时我脆弱善良之心不会再遭受诱惑,在它支离破碎的一地中,闪耀最亮眼的是叫人性的碎片。


几乎跳出了俗套的战争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42746/
1914年一战爆发。在某战场上,法英德三方相持不下,打得不可开交。然而圣诞夜是奇妙的一夜,英军里有一位视生命本身超过一切的牧师;法军统领有位德国妻子;而德军,德军除了有法国妻子的统领外,还有个歌唱家。于是,当艺术,战争和人性回归掺杂在一起时,一个看起来很荒谬的奇迹发生了。德国的歌唱家在苏格兰战壕里传出的风笛声中勇敢的站出来高歌,于是法国人也和他们走到了一起。原本还是互相杀得血红的敌人,在圣诞夜肩并肩坐了下来,跟苏格兰牧师一起祈祷,在美丽的德国女歌唱家的声音中一起被感动流泪,互相交换自己妻子家人的照片看,以及共享巧克力和香槟。这种软化了每个人的温情即使在三方将领宣布停火结束之时,仍然萦绕在每个人心头。于是更荒谬的事情发生了。德军空袭法国人战壕前10分钟,那位会说法语的将领走了出来要求他们进自己的战壕躲避;而第二轮法军回攻时,德军也同样受邀来到对方的战壕躲避。最终他们平和的掩埋了各自战斗中的尸体,在战场上踢起了足球。
  
  这就是你明明觉得荒谬觉得是电影的情节却依然会在比着手势的德语和法语交流中被感动,会在三个将领一起端坐战场共享早晨的咖啡时被感动,会在他们互相干杯,互相用三种语言祝愿着“好运”时感动,圣诞节早晨的阳光照射在不同的军服上,那些胡子拉扎的,乱七八糟的面孔,一个看一个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妈妈等着回去煮10点钟的咖啡;有妻子等着回去分享儿子诞生的喜悦;有生活等着回去继续。
  
  可是发动战争的人们不会理解,也不屑理解这股在最前线涌动着的渴望和平与尊重人性的暗潮。三方部队,最终的结局都是被调离去别的战场。牧师望着鼓动杀戮的接任者发布演说,默然摘下了十字架转身离去;妻子生了个名叫Henri的儿子的消息因为德国人的帮忙而得以传到,法军上尉泪流满面;火车渐行渐远,而日尔曼口音的歌声依旧从车厢里传了出来。直至片末。
  
  诚然这部电影的缺点很明显,在交待三方如何在圣诞夜化解敌意走到一起时过于急切缺少铺陈从而显得突兀,仿佛一切情绪都通过一首咏叹调得到了扭转。摄于近一个世纪后也使得此电影有些缺失沉重感和残酷感。不过这也正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战争里被扭曲的人性一旦得到释放和恢复,很多温暖的情绪同样可以出现在战场上。
  
  戴安 克鲁格流利的德语和出色的表演让我回忆起了她的国籍和身份,从而原谅了她扮演海伦时的不够惊艳--作为一个日尔曼女人,她已足够美。这个角色虽戏分不多,却有很关键的作用。但我全部的注意力是从Daniel一出场便统统转移光的。是的没错就是再见列宁里的年轻Alex。3年时间足以让他蓄起胡须穿上军装用掷地有声的德语发布作战命令。他面色严肃身板挺直(他原本有些疲沓),第一个走出战壕伸出手来握,又是第一个走出来提醒对方轰炸战壕的情报。他披着大衣蹬着军靴,德语流利法语纯正。。。。我不想在这样一个严肃的电影里发花痴,所以只能说,Daniel出演了我心目中的史上最善良可爱的德国军官。
  
  只所以排斥二战片或一战片是因为不想再三被提醒说战争有多么残酷,我深知它足够鲜血淋漓,所以不想被辛德勒的名单强迫面对那些生命大量消失的历史。那么久那么黑暗的战争里,我想应该有些别的,我相信应该有些别的什么让我们可以喘息,可以祈祷,可以温暖的被感动,可以勇敢的互相握手,可以真诚的互相祝福。
  
  “我想某一天在巴黎街头,希望可以以旅游者的身份跟你一起喝杯咖啡。”日尔曼犹太军官用法语这样道别。
  
  
  ps.圣诞夜前夕,只有德国人得到了在战壕中每隔5米安置一颗圣诞树的待遇,看来真的是他们福利比较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