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主张走向观察


陆资登台,考验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


  中评社╱题: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主张走向观察,作者:王建民(北京),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外界一直非常关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主张与论述,也多有讨论,但对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却较少有系统地观察与分析。事实上,在野后的民进党由于还没有明确的两岸政策框架,“十年政纲”中的两岸政策主张也还没有出台,也就不会有完整与系统的两岸经贸政策。我们只能从民进党基本的两岸立场与有关政治精英人物的相关谈话与观点,观察与分析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与调整方向。

  以“政治重于经济”与“政经结合”为基础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

  2008年初,民进党失去政权后,尽管党内曾有人主张展开大陆政策论述讨论,但党中央认为民进党大陆政策明确,没有必要再讨论而搁置。2009年5月,党主席蔡英文同意高雄市长陈菊访问大陆,呼吁党内要求调整大陆政策的呼声,建议党中央拟定“民进党公职赴大陆交流注意要点”。不过,党内对调整大陆政策意见始终不一,争论不断。在此情况下,民进党中常会明确提出“不辩论、不订注意事项、不陷入政治操作、没有鼓励赴中交流”的“三不一没有”原则,进而对前“立委”许荣淑、前“农委会主委”范振宗等赴大陆参加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所谓违纪人士祭出党纪,予以除名,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企图调整大陆政策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0年元旦,蔡英文在发表的“元旦文告”中表示,“在2010年,我们将提出民进党的十年政纲”,将包括“两岸政治与经贸的定位”,但此后一直没有下文,没有提出明确的两岸政策与两岸经贸政策。五都选举之后,民进党决定,“十年政纲”中的两岸政策将留给代表民进党参选下届台湾领导人选举的候选人决定,作为选举主张的重要内容。在没有新的、明确的两岸政策主张情况下,民进党也没有新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提出。不过,通过对民进党政治精英尤其是主席蔡英文、党的发言人等对马英九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攻击、批判与相关立场观察,可以发现在野后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主张。

  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上,与大陆主张的“政经分离”政策不同,民进党采取的是“政治重于经济”、“政治为主、经贸为副”与“政经结合”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即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台湾主权与台湾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将“政治主张置于两岸经济发展”之上。

  客观地讲,民进党并不会完全反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台湾经济非常有利,但它强调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不能牺牲台湾的主体性,不能影响台湾的主权,因此民进党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定位在两岸“一边一国”基础之上的,是“台湾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不是“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更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特殊经贸关系,并在上述政治定位下强调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主张两岸经贸往来与发展。在具体操作上,民进党不直接反对与否定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而是强调在不影响台湾政治独立或台湾主体性的条件下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蔡英文于2008年竞选党主席时表示,“在不妨碍两岸经贸交流下”,取得“守护台湾主权”与“发展新的中国论述”之间的平衡,显示蔡英文企图在维护所谓“台湾主权”与两岸经贸关系之间取得“政经平衡”,即两岸经贸发展不得影响台湾主权,或者在维护台湾主权下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也就是政治与经济利益全要,两者兼得。蔡英文强调,将在“和平交往”与“主权独立”原则下,发展务实的对中政策,寻求全民认同;与中国对话,不希望对方预设前提,民进党希望通过对话加深双方瞭解,并且掌握两岸事务的发言权(注1)。蔡英文主张发展“互惠而非歧视、和平而非冲突、对等而非从属”的正常关系,因此提出“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直接并实质性的对话”,显示了民进党在政治立场不变下与大陆交往及进行两岸经贸政策的主张。

  蔡英文在与马英九的ECFA辩论中表示,“利用中国的市场来拓展台湾的经贸实力,其实我们是持着正面的态度,甚至在条件、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有更积极的作为”。但同时她提出两岸经贸往来应坚持的原则:第一,“我们要有主权,操之在我,进退自如”;第二,“要循序渐进,不能冒进,让台湾产业有调整时间,使劳工、农民、中低级的白领有替代性就业机会”;第三,“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协定,不能离开多边体制保护伞”。第四,要“维持整体外贸平衡,不能过度向中国倾斜”。这一立场对台湾当局签署ECFA产生了一定影响,在ECFA签署过程中,两岸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民进党的主张。但ECFA签署之后,民进党不再强烈反对,而是被动接受,转为扩大ECFA对台湾经济负面影响。

  2009年“双英辩”后,蔡英文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其中提出:“现阶段的政府应该确保一个事实,就是‘与中国交流’应该要和‘台湾国家形象清晰化’结伴出现,携手并进”。日前,苏贞昌也批评马英九大陆经贸政策“过度倾中”,他当选后能够带领台湾“在政治上赢回主权,经济上赢回自主”,仍将政治放在第一位。

  民进党的这种“政治重于经济”的大陆经贸政策主张目的之一在于,形成与国民党或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区隔。民进党与蔡英文攻击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是“冒进暴冲”、“亲中卖台”、“矮化主权”、“图利财团”与“锁进中国”,并提出与此相对或不同的大陆政策主张,即“维护主权”、“审慎渐进”、“稳定细致”、“平衡”、“公平透明”的大陆政策。

  两岸经贸政策路线图是“由世界走向中国”

  民进党如何处理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矛盾?又如何与国民党的大陆经贸政策有所区别?民进党提出一套新论述,即“由世界走向中国论”。

  2010年4月25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与马英九公开进行ECFA辩论中表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走向世界,是跟着世界走向中国”,而国民党是“透过中国走向世界”,即强调民进党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路径是“由世界走向中国”,而国民党是“由中国走向世界”。她认为国民党的策略是先与大陆签署ECFA,再与其他国家签署FTA,而民进党则主张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模式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两岸签署ECFA与台湾同其他国家签署FTA可同时进行或后进行,而不是率先推动。蔡英文认为,签署ECFA会涉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问题,走向中国,加速跟中国经贸的整合,将会改变东亚战略平稳,因此民进党主张国际经贸的整合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同时进行。

  2010年7月,蔡英文参加绿营智库举行的“崛起的中国霸权与区域的挑战”研讨会时表示,“台湾必须建立一种跨太平洋的经济联盟,不能像马政府一心只想‘从中国走向世界’。如同任何经济组织一样,我们必须让所有民主国家都参与”(注2)。蔡英文正式投入党内领导人初选后,再次明确表示,“两岸经贸关系不是‘大胆西进’的关系,而是国际多边经贸体系”。“经济不可能只有靠中国,思考两岸整个问题,要以多边结构来考虑”,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与主张。

  民进党提出的“由世界走向中国”将“中国与世界对立”具有重要的政治考虑。其背后的政治思考就是台湾经济要走“全球化道路”,不走“中国化道路”或避免台湾经济发展的“中国化”,与区别国民党的大陆经贸政策“中国化道路”或所谓的“倾中路线”。民进党回避大陆或企图绕过大陆而直接与世界接轨,或者说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再与通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合作,再与大陆发展间接的经贸关系,是一种不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道路或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路线,但却是民进党尤其是蔡英文不断论述与强化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路线图。

  “管制重于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思维

  民进党不论是否执政,在两岸经贸政策问题上,既不会采取马英九执政时全面迅速开放的做法与策略,也不会采取完全“封闭”的“锁岛政策”,而是会延续陈水扁执政后期提出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主张,即放慢开放步伐,加强严格管制,即“管制重于开放”与“管制先于开放”。

  在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岛内主流民意下,民进党不可能完全忽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实,未来执政后也不会完全管制与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基本上仍会延续既有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格局,如继续实施直航、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两岸相互投资等,但开放的步伐会放慢,管制与限制更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在野时民进党反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主要是权力争夺的考虑,旨在“打马”,不希望两岸经贸议题成为马当局执政的政绩。

  民进党“管制重于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策略在于,认为马英九全面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不仅“亲中”,而且过于“冒进”,过快,图利财团,忽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因此主张在两岸经贸往来中不能过快开放,要加强管制,要照顾“三中”群体,照顾中南部、中下阶层与中小企业,追求符合台湾利益与社会分配正义的两岸经贸发展政策与策略。这与主张已对国民党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产生影响。近期以来,马当局不断强调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应以稳健为主,避免过快过速。

  趋于务实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逐步成为党内主流

  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进党不能不面对这一现实。但党内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意见并不一致,尽管改革派与务实派强调要正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党内主流仍持负面看法,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政治化与污名化。民进党强烈攻击马英九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倾中卖台”,是一种政治斗争策略,不论马英九怎么做,民进党都会攻击与批判,这是政治斗争与夺取政权的需要。但就民进党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立场与态度观察,尽管前后说法不一,处处矛盾,但趋于务实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去年赴台参加两会负责人会谈活动的态度从初期的激烈反对与抗议变为较为理性的表达立场,不再有公开的、有组织性的大型对抗示威活动。二是党内务实派的声音逐步得到肯定。洪其昌、邱太三、林浊水与李文忠等党内务实派对两岸经贸关系的主张得到党内的逐步认同与支持,不再受到强烈批判。民进党前“立委”李文忠表示,既然要和全世界经贸往来,就应大步自由化、国际化,需正面看持中国对台湾经贸的重要性。三是对ECFA的立场从初期主张公投、坚决抵抗与反对逐步转化为妥协与被动接受,在“立法院”审议ECFA方案时民进党立委未进行强烈对抗,而是以平和的退席方式表达立场,并让ECFA方案顺利通过。四是民进党在五都选举中,出于选举策略考虑回避两岸议题,没有大力炒作ECFA与两岸经贸议题的负面效果。五是蔡英文对两岸经贸关系政策主张的表述与以前有较大修正,从“公投废止ECFA”到“寻求共识论与稳定论”,再到“延续前朝政策论”,均显示出蔡英文与民进党对两岸经贸发展趋于务实一面。六是民进党的地方执政首长趋于理性与务实。民进党执政县市长苏治芬、苏焕智等先后到大陆参访,推销台湾农产品,是一种务实的具体体现。苏焕智在网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策是民进党未来能否领导台湾,维护台湾安全、生存、发展的关键课题!一个长期漠视中国市场的观点只会让台湾弱化,更进而边缘化。七是民进党在两岸经贸互动中更重视从大陆争利,而不是否定。2011年1月,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认为,面板产业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为了维系台湾面板产业及相关产业根留台湾,持续提供就业机会及产业竞争力,要求政府效法韩国做法,向大陆争取面板适用优惠税率。最后台湾“立法院”决议通过民进党团提案,要求政府尽快争取面板对大陆出口取得零关税待遇,以避免面板及相关产业出走(注3)。尤其是日前投入党内初选的前党主席许信良提出更加大胆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民进党内政治精英没有给予过度的批判与攻击,形成党内对两岸经贸政策大讨论与多元化的气氛。

  如执政是否会延续现行的两岸经贸政策

  在野的民进党反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尤其是大陆经贸政策,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于2010年9月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会延续前朝两岸政策”。“两岸政策延续论”成为外界观察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重点之一。

  民进党一方面强烈攻击马英九的大陆经贸政策“倾中卖台”,另一方面又要“延续前朝两岸政策”,这是非常矛盾的两岸政策论述。前者已经彻底否定了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并进行反对与抵制,后者则是肯定与认同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否则不会延续。如果是延续马英九执政时的大陆政策,是否包括承认“九二共识”、支持直航、支持ECFA等等,这又与民进党的反对立场相矛盾。同时,“延续论”是否也属于“倾中卖台”?这是民进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种“延续论”是民进党的政治策略,是力图避免外界对民进党执政后改变两岸政策的担忧,以重新夺回政权为优先考虑,重点不是是否“延续前朝政策”,而是要给外界一种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务实调整,不会冒然改变现行的两岸经贸政策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现状。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模糊的政治述语,而不是非常清晰的大陆政策表述。

  蔡英文在抛出“延续论”的次日,又对此表述进行了新的诠释,她表示,对于现在执政者的政策,如果要改变,会寻求共识,并依照民主方式来做,“不会横柴入灶!”(注4)。显然,蔡英文以“民主”、“共识”为幌子,为未来大陆经贸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寻找藉口,“延续论”就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表示未来是否会延续或调整马英九的大陆经贸政策,要通过民主方式讨论,寻求共识,即有共识、有民意就调整,就改变,否则没有条件就维持现状。

  就基本的政治与理性判断看,民进党执政后,尽管不会公然直接彻底推翻现行的两岸经贸政策,政治与经济代价太大,但民进党则会通过技术性手段,放慢或减缓两岸经贸往来,加强更多的管制(注5)。

  强调对涉及公权力的两岸经贸政策的监督

  对两岸经济合作协定尤其是ECFA,民进党一直强调程式的正义与合法性,坚持所谓的“民主程序”,主张“公投”决定两岸重大政策,强调立法院对相关两岸经济议题的监督,坚持两岸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

  2011年1月6日,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表示,“经合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组织定位、运作方式等,必须在“国会”监督下进行,不是采空白授权方式成立;“经合会不应凌驾两岸两会之上,成为不受‘国会’监督的组织,经合可能涉及违宪”,“民进党主张经合会应透明化、阳光化,接受‘国会’直接监督”(注6)。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书记潘孟安表示,“经合会”掌管ECFA的后续协商与通报执行,拥有监察、立法、行政等莫大权力,却不受立法院监督,成为凌驾宪法之上的大怪兽,实在无法让人接受(注7)。

  民进党对ECFA的政策与策略

  ECFA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制度化合作的里程碑。民进党对ECFA的态度、立场是观察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核心问题之一。总体上看,民进党对ECFA的态度与立场从初期的坚决反对、主张公投到逐步有条件与被动接受,更多的是强调ECFA的负面效果与负面影响,而不再是直接反对ECFA本身。而且民进党在ECFA签署前与签署后的态度也不一致,执政后的做法仍存在变数。其主要立场如下:

  一是认为签署ECFA不具优先性或紧迫性。在签署ECFA时机与进程问题上,蔡英文认为国民党推动签署ECFA是一种冒进政策,台湾还有很多选项,可通过WTO、APEC、双边与区域贸易等方式,与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强化经贸关系。她认为台湾与大陆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谈,包括第五航权、货运包机、投资保障、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急于谈ECFA是将自己锁进中国,是非常不知的”。ECFA这一步太快也太大,台湾整个经济能否承受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她认为CECA(ECFA前身)牵涉主权行使空间及独立性问题,政府必须戒慎恐惧,做一个完整的评估,对两岸的政治、经贸进程进行一个总检讨。

  二是主张在WTO框架下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签署ECFA。蔡英文强调两岸贸易正常化应是指WTO架构下的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民进党不反对与中国在WTO结构下有正常的经贸关系”。她表示,民进党主张以WTO双边协定取代ECFA,以与WTO同步的经贸关系作为ECFA的替代选项。台湾只有在WTO架构下签署两岸经贸协议,才会对未来的台湾经济发展定位最有利。

  三是强调签署ECFA的程式、公正、监督与配套。2009年4月,蔡英文表示,两岸签署ECFA,要进行“产业参与、社会辩论、国会监督、人民公投”四项程式。蔡英文特别强调ECFA的人民参与权,反对国民党的“黑葙作业”,强调ECFA的监督与公投。主张在商签ECFA前,应先做好防卫机制、产业调整机制等配套措施。

  四坚持公投决定ECFA。民进党打着民主与“还权于民”的旗号,主张以公投决定是否需要签署ECFA。2009年4月,蔡英文表示,“ECFA一定要公投,人民若要废掉它,就废掉它”。她进一步表示,“民进党将结合社会力量,完成百万人连署公投ECFA案,这是人民意志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这个艰巨的工程,来落实‘反倾中,护台湾’的理念”。在蔡英文的主导下,民进党率先提案要求进行公投,其提案内容是“是否要ECFA公投”。公投提案被否决后,蔡英文与民进党又全力支持、配合台联党的“公投”提案。民进党还于2010年5月20日发动“ECFA公投行动联盟”静坐活动,蔡英文下达“催坐令”,要求党公职人员积极参与,随后又在高雄市举行仪式“人民要做主,ECFA要公投”的集会活动。蔡英文还明确提出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公投废除ECFA”。但随着五都选举的进行与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蔡英文对这一立场又进行了新的表述。民进党执政后,是否会对ECFA存废进行公投,蔡英文又表示“不至于会到那种程度”,五都选举后,民进党会在“十年政纲”中强调稳定的两岸关系。同时,蔡英文后来又提出“延续前朝政策论”,显然是对原来冒进的“公投废除ECFA论”的一种修正。但这并不表示,民进党执政后,就不会发动公投决定是否废除ECFA,未来仍存在一定变数(注8)。尽管投入党内初选后,苏贞昌表示当选后会延续ECFA,但仍强调“好的保留,不好的改正”,仍留下调整与改变的悬念。同样投入党内初选的蔡英文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再次表示,“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不会ECFA政策‘横柴入灶’,一定会按照民主程序及民主规则进行,公投当然是选项之一”,再次透露出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ECFA的存废与落实存在重大变数。

  五是强调ECFA损害台湾主权与自主性。蔡英文与民进党认为ECFA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反对两岸签署ECFA。她强调,“签署ECFA将使台湾经贸过度依赖中国,丧失台湾主权,葬送台湾民主”。她表示,“ECFA限缩了台湾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调整的时间与空间,使台湾陷入了无止境的恶生回圈,在两岸关系中丧失自主性,将成为中国的附庸”(注9)。她认为,“马政府以ECFA降低中国关税来争取台湾产业竞争力,主控权落入政经不稳、对台有并吞意图的中国手上,对台湾是充满风险的一条路”。ECFA的意涵是两岸自由贸易,国共两党最后的目标是加强两岸经济统合。经济之后,就轮到政治,一步步地演进,就像“胡六点”的剧本。签署ECFA会变成一中经济市场,这是走向终极统一的第一步,所以台湾人的未来,绝不能让马政府和中国做决定。

  六是片面强调ECFA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冲击与影响。民进党认为一旦两岸签署ECFA,依WTO自由贸易协定,要在十年内全面开放,一旦大陆商品进口,劳工与农民将面临失业。蔡英文表示,ECFA对台湾(经济)的冲击远大于WTO的冲击,ECFA将引发台湾经济结构的一再一次调整、最大的财富重新分配,最不利于弱势团体、弱势产业、弱势劳工、农民和受薪阶级。蔡英文在马英九的辩论中提出,“一旦签了ECFA,这就是WTO体系下的自由贸易协定,就要被锁进十年内要开放的期程面。大量中国商品进来,劳工与农民将面临失业”。民进党认为,签署ECFA最大受益者,就是财团与权贵,社会底层完成被忽略。蔡英文对此表示,“ECFA是执政者错误的经济发展偏好,将扩大台湾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感受是很大的冲击”。

  七是认为ECFA将改变东亚战略平衡。蔡英文认为与大陆签署ECFA,加速台湾与大陆经贸整合,将会改变东亚战略平衡。她表示,两岸签署ECFA后,中国大陆也会加速与日韩签署FTA,进一步改变东亚实力均衡,成为区域的实质领导者,美国在亚太的实力弱化与边缘化。

  代表民进党的参选人会有怎样的两岸经贸政策

  蔡英文已明确讲过,民进党“十年政纲”中有关两岸经贸政策将由未来代表民进党的参选人提出与决定,看来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主张的出台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目前民进党已经进入党内初选阶段,共有苏贞昌、蔡英文与许信良三人角逐,但基本上是苏蔡对决争雄的局面。蔡英文尽管提出“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的两岸政策新论述,但还没有系统、完整与具体的两岸经贸政策论述。在发表的党内参选演说全文中,蔡英文是在建构“新政治文化”论述的基础上,描绘未来台湾的蓝图与自己的政治理念,完全回避了重要的两岸议题与两岸经贸政策主张,仍只是一些零散的两岸经贸政策的主张与观点,是非常令人遗憾的。苏贞昌提出了“台湾共识”,但也没有提出明确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只是在媒体追问下简单地表示一些两岸经贸政策主张。可以说未来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领导人的蔡英文或苏贞昌至今仍在回避两岸议题,模糊两岸论述,更逃避两岸经贸政策主张,显示了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上的困境。

  志在宣扬政治与两岸理念的许信良在投入党内初选后,不仅大胆公开提出“台湾没有主权流失的危机,台湾没有被统一的威胁”的重要政治理念,而且提出“要让台湾经济持续成长的最有效对策,就是对陆资、陆客、陆生大胆开放”,即延续他一直主张的“大胆西进”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尽管许信良是党内的非主流,不会为民进党主流派所接受,也不会为可能代表民进党参选的苏贞昌或蔡英文所认同,但对苏、蔡是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可能迫使他们在未来大陆经贸政策的主张论述中虽不会更积极大胆也不能过于保守,将在积极与保守之间寻找一条中道的路线,以既满足绿营选民的政治需要,又能争取到中间选民的认同。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不论谁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领导人,都会审慎提出两岸经贸政策主张,其基调仍将是在强调维护台湾主体性与主权的原则下采取更加稳健的、有更多条件限制的、一定开放性的两岸经贸政策主张。

  注释:

  (注1)李光仪,“尤清炮火猛,小英软回击”,台湾《联合报》2009年5月16日。

  (注2)朱真楷,“蔡:台美应建跨太平洋经济联盟”,台湾《中国时报》,2010年7月20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10年7月27日,第9版。

  (注3)崔慈梯,“立院决议:面板输陆,争取零关税”,台湾《工商时报》,2011年1月13日,A4版。

  (注4)李梓铜,“蔡英文:若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旺报》,2010年9月21日,A14版。

  (注5)《中国评论》组织的“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弹性空间有多大”论坛中,民进党人士强调,原则上,民进党会延续现行经贸政策,即“接受两岸关系发展新现实”,但强调“有必要重新去审查、检视两岸签订的协定与ECFA的内容”,即在议题与具体政策上,民进党要保留重新检讨的空间。《中国评论》,2011年第1期,第69-77页。

  (注6)林政忠,“民进党:经合会恐涉及违宪”,台湾《联合报》,2011年1月7日,A4版。

  (注7)庆正,“绿委炮轰经合会是大怪兽”,《旺报》,2011年1月7日,A5版。

  (注8)国民党“立法委员”邱毅于2010年12月初在福建海峡经济区论坛上表示,依过去陈水扁执政停建“核四”的经验,不能排除民进党执政后公投决定是否废除ECFA。

  (注9)“两岸经济协定”电视辩论会,《两岸经贸月刊》(台北),2010年5月号,第221期,第6-9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1年5月号,总第161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