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风云秘辛:江泽民和李登辉曾计划到达海峡中线会谈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纪硕鸣

二十年前两岸打开铁幕。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披露,李登辉为拉拢民进党,拒绝执行“汪辜会谈”决议;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主动与江泽民通电话。他也证实两岸当年考虑在海峡中线的船上会谈。

二十年前,台湾“解严”,开禁老兵回大陆探亲,开启了台海两岸交流交往的新一页,也奠定了两岸注定要一起走向未来的基础。

前中国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于一九八九年从外交部调入台办,直到二零零零年正式卸下官职。他是至今中共授权到访台湾最高阶层的官员,参与写下两岸关系最美好的篇章,也经历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无论是达成“九二共识”,促成“汪辜会谈”,还是面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唐树备都站在两岸交流对话的第一线,成为缔造这段历史的直接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藉著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两岸论坛----在两岸关系发展二十年之回顾与展望”,唐树备接受了亚洲周刊的访问。他表示,退下来以后主要在休息,但“两岸问题是经常思考、回忆的事,这段历史记忆永远难以抹去”。在两岸关系的艰难时期,提出“一中各表”、“展开政治性对谈”等,唐树备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功不可没。

台湾政坛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九十年代初,两岸关系转趋和缓,有人建议安排当时的两岸主要领导江泽民和李登辉见面,见面的地点就选择在海峡中线,由长荣集团张荣发提供一条船,两岸领导人坐直升机同时到达,以示平等。北京方面江泽民已经同意,李登辉却在最后时刻退缩了,也因此改写了两岸的历史。唐树备证实,曾经有过这样的意见,“在大陆方面还没有到最高层次,有两岸一些幕僚们及学者们曾经这样设想,希望两岸的最高领导见面,到台湾不方便,到中国大陆他也不愿意来,香港又是英国人管治的地方。所以也许在台湾海峡找一艘船是可能的选择。我所知道,大陆方面还没有到高层,因为还没有正式的谈”。

唐树备介绍,“汪辜会谈”,是从九一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新加坡会见时任总理李光耀时始,当时杨表示,两岸的政治问题一下子难解决,可以先谈经济。李光耀就说,能不能把这话转告台湾?杨说可以。后来李到台湾见了李登辉和台行政院长郝柏村。过了一段时间,新加坡方面找中国大使馆,台湾方面有回应了,李登辉说了,两岸可以谈经济,由“汪辜”谈。唐树备说:那时“台湾方面并不想举行江李会谈,而是由汪辜谈,有他的意图,这是他的一个试探”。

九二年,在香港的工作性会谈中,海基会会长许惠祐在会上,根据台湾国统会的“一个中国”含义的决议结论,第一次向北京方面表述,“在追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有所不同”。这一信息报到北京。唐树备当时就感到:“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两方的共识,可以找到实际操作和解决办法了。”

唐树备和海协会的同事研究了一个方案,在追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海峡两岸建立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分歧,另一句话是,对一个中国的含义,对方提出认知有些不同,我们提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提及。唐树备说,当时考虑保留“争取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两方面共识,是求大同,另外又存了异。“台湾方面说对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不同,我们就表示在事务性商谈时不讨论,到政治性商谈时再来讨论,这样就有回旋的空间。”

当时的台办主任王兆国、主管台湾工作的副总理吴学谦,都赞成这样的思路。“这样共识的形成,既有原则,又保留了双方间的不同点,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极关键的作用。”

唐树备回忆,从八七年开放探亲到九三年“汪辜会谈”,这一段是两岸关系最好的时期,“历史上五十年来第一次两岸民间授权的领导人见面,几百记者见证,一再要求握手,这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回忆起来,那种欢声笑语,至今还记忆犹新,很多是热泪盈眶”。

但“汪辜会谈”也成为一个转捩点。唐树备说,实际上李登辉是想通过“汪辜会谈”,测试大陆到底对台湾的国际空间是一个什么态度。在“汪辜会谈”结束,总结会谈成果,唐树备给汪道涵起草报告,提出汪辜会谈四项协议能否实现,还不好说,因为历史上国共会谈的协议往往是没有很好执行的。唐树备回忆说:“我们当时判定要看李登辉的政治取向,汪辜会谈,民进党没有参加,民进党这股力量实际上是影响著汪辜会谈的。当时施明德就带了一批民进党的人士在汪辜会谈会场外抗议。我们估计李登辉要与民进党拉开距离,就要执行这个决议,要与大陆对抗,就要向民进党那里靠。”这样一个分析意见,向中共中央报告了。“现在证明,这个估计是对的。”

“汪辜会谈”刚结束,一九九三年的六月份,李登辉就提出要加入联合国,正式在国际上开展两个中国的活动,直到九五年,李登辉访美。美国背信弃义,让李登辉访美,还让他在美国发表政治演说,鼓吹两国论。中国作出强烈反应,召回驻美大使,又实行了军事演习。唐树备表示:“我们明确向美国发出信息,保卫领土的完整高于中美关系,这样一个非常义正词严的说明。我们的军事演习时,美国派了航空母舰的军事群到了台湾海峡,中国并没因此而中断,我们要坚决捍卫。这就是主要向美国提出警告,你在台湾问题上背信弃义的话,我们是不能容忍的。”这个决心,让美国第一次感到,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说空话。为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可以把中美关系抛在一边。

这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唐树备说,台湾要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就非常困难。李登辉当时公开讲,要访问所有的大国,但最后都没有去成。以后,台湾的领导人在位时都没有到过重要的国家去访问过,破碎了台湾领导人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的幻想。

李登辉在一九九九年七月份又抛出“两国论”,目的之一是阻挡汪道涵十月访台,阻挡两岸关系往政治对话发展,其特点是把海协、海基两会关系中断了,而且台湾要把“两国论”入宪,开始法理台独的步骤。两国论出台后,北京发表了声明,强烈反对。七月十五日,美国驻华使馆找了外交部,也找了台办,找了唐树备,说克林顿总统要与江泽民主席通话。七月十八日,江泽民应邀和克林顿通了电话。唐树备说,江泽民表达类似的意思是:假如“两国论”入宪,那么台湾就是以中华民国名义独立出去了,这就是法理台独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美国斡旋两国论危机

不久,美国国安会亚洲部高级主任李凯如正式找中国大使馆称,台湾方面已明白无误告诉美国,“两国论”不入宪。唐认为,九九年是台湾正式推动法理台独的一年,但也是中美在维护台海和平发展开始合作的一年。“因为重要的基础是,九五年美国开始了解了中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在此问题上应该与中国合作。”这样的共识维持至今。

二十年来的两岸关系,尽管有众多的波折,唐树备认为,民间的、社会经济的关系是在大幅度地往前走,是历史上没有的。“政治关系有起伏,是否掉到谷底,还不好说,但我想离开谷底也不是很远了。”

事实上,两岸的民间交流、政党的交往、台湾内部要求稳定的呼声在增强,法理台独增加了新的阻碍因素,未来和平发展,统一建国始终是主轴。


  • 唐树备小档案

    一九三一年生于上海。曾任《福建日报》、中国新闻社编辑、记者。曾任中国驻美公使。一九八九年至二零零零年,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顾问,及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