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Faust Overture 浮士德序曲》



瓦格纳这首《浮士德序曲》写于1840年,这是他于1839年,指挥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后,受到强烈的感动,因而写下的,所以这首序曲多少受到了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影响。

这首序曲是歌德《浮士德》的第一部,根据原本构想,瓦格纳其实是想写成交响曲的,这序曲是构想架构中的第一乐章,因此可以猜想,在原构想中,瓦格纳想透过交响曲的三或四乐章,将《浮士德》完整铺陈。

但后来仅只呈现序曲的短小曲式,应当跟他同时期还创作《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唐怀瑟》,而他当时显然对歌剧的兴趣远远大过交响曲有关。

因著在《浮士德序曲》中音乐主题变形交织的才华,使我忍不住怀疑,若瓦格纳将之改以歌剧形式写就,会不会是《浮士德》改编成的眾音乐中,最伟大的一曲?

瓦格纳这首曲子因其他歌剧创作而搁置著,十二年后,李斯特才首演这首序曲,李斯特於首演这首序曲后又三年,完成了《浮士德交响曲》,所以瓦格纳这首序曲对李斯特的交响曲,绝对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系谱:贝多芬 - 瓦格纳 - 李斯特。

最有意思的,是有很多人怀疑现在我们所听到的瓦格纳序曲,是被李斯特更动过的,这最明显的表现在序曲再现部中,那些上下滑动的小提琴音型,已变形成木管乐器轻浮像在嘲讽的跳跃断奏,这无法不让我们想到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中的梅菲斯特主题。

从李斯特跟瓦格纳因李斯特的女儿而结下的爱恨情仇,来看《浮士德》在两人之间的交互影响,真的是蛮有趣的事。

在瓦格纳这首曲子中,最重要的音型是小提琴先上、而下的滑动,这上与下的音型,又被瓦格纳以奇巧的变形,变成两个主题,交织在其他音乐主题中,它们製造出激动的情感,但当它们再变形成短促的跳跃断奏,又变成一种对其他情感的嘲弄。

类似像这样的主题变形、交织、发展,充斥在全曲中,虽然曲式只是短小的序曲,却看得出它绝对拥有可以发展成大型交响曲的弹性。

也因為各个音乐主题充满变形,儘管是类似奏鸣曲的形式,但不能称之為严谨的奏鸣曲。从这裡也可以看出它对李斯特以交响诗形式完成《浮士德》,是有所影响的。

此外,就是序曲起始时的低音主题,它迟缓沉重,像老年;和憧景期待略带忧伤的高音主题,在两个主题之后,是类似两主题变形、构成情感既延续又创新的第三主题。在这期间,那先上、而下的小提琴一直製造著丰富、激动的情感,交织於期间,直到一声戏剧性的鼓声,才结束序奏,开始奏鸣曲式的第一主题,可是奏鸣曲式主题的发展,其音乐动机已在序奏中完成了,因此奏鸣曲式,根本就是序奏音乐主题丰富的发展与变形。其音乐情感的高峰出现於再现部,音乐主题一边呈现著激烈的戏剧化的情感,一边以木管乐器製造著轻浮嘲謔般的断奏。

En:

The Faust Overture is a concert overture composed by German composer Richard Wagner. Wagner originally composed it from 1839-40, intending it to be the first movement of a Faust Symphony based on the play Faust by German playwrigh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Realizing that he would not finish the planned symphony, Wagner revised the piece from 1843-44, incorporating ideas from the other planned movements, and creating instead a single-movement concert overture. He made a final revision in 1855.

http://news.sin80.cn/classic/o/Wagner_Faust_wwv59.html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