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是一种古今文化界的顽疾,是某些文人酸腐本质的体现,可能已经渗透到其它非文化的行业。三国·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讲,文人之所以相轻,是因为“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人们常说:“同行是一家,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看似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干同样的行业,彼此间可以相互学习,进行技艺切磋和交流;但另一方面,同吃一碗饭,行业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这样就产生了文人相轻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文人,或者其它与文人类似的职业,自命不凡、清高无比,喜欢对他人指指点点,用褒义词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贬义词就是“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当今社会,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网络批判”和“网络打假”行为。网络中,有相当比例的“文人”从事“网络批判”和“网络打假”,揭露社会的不公、帮助无助的平民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批判”和“网络打假”的本意并不坏,可以起到社会监督和公众舆论的作用。问题是,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区,没有健全、公正的“仲裁”机制,大多数“文人”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最完美、最正确的真理来评判他人。有的人得理不让人,甚至还有的人一棍子将人“打死”,恨不得把他人一家或祖祖辈辈全部拉出来示众,搞“文字狱”,与“文革”没什么两样。暂且不论这部分“文人”是否具有“网络批判”和“网络打假”权力,这就由于“文人相轻”而最后形成了“网络暴力”。
有一些“文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行“网络批判”和“网络打假”,是因为他们在大多数行为中是站在弱势群体的一面。但是,当这种行为一旦成为网络优势时,也就不成为“弱势群体”了,而是一种暴力、一种权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红卫兵”式的霸权主义!
将“文人相轻”与“霸权主义”联系起来,并非只是“网络暴力”的结果。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跨领域、跨区域的“文人相轻”行为,最终就导致了“极权思想”和“霸权主义”。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美国向全球推行所谓的美国式“自由民主”和“价值观”。美国政府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价值观”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最优秀的,其它民族都是劣等民族。这种霸道,就是来自“国际警察”的霸道。美国一方面反对他国的“极权”和“专制”,而另一方面却用武力推翻他国政府,实施自己的极权与霸道。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从一种文化现象,到一种国际关系,其中所揭示的不仅仅是人们价值观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和平共处”、“和谐包容”的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的相互尊重”的理念扎根于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