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养越象爹娘


半年前,为是否让儿子去参加合唱团的欧洲旅行,俺纠结了一阵子。俺的理由当然是物不所值。他爹更过分,说这分明是个哗众取宠的旅行,不去。

儿子不这么想。他对这次旅行极为盼望,觉得这是即将到来的、自己人生的一个小高峰。说不定还想象了明星走穴,前呼后拥之类的场景。

父子思想不统一,俺大胆决定站在儿子一边,也就是俺自己的对面(俺不纠结谁纠结啊)。给儿子报名,让他参加旅行。

半年过去。昨天,儿子终于如愿以偿,旅行演出归来。

去机场接到披挂着一身旅途疲劳的儿子,默默回家。儿子累得几乎说不出话了。这种时差来时差去的旅行,最折磨人。孩子跟着爹妈还能耍点儿赖,跟着集体出行,愣挺着,最后就这么瘫下了。那年跟学校去欧洲10天,回来也这模样,两三天没法儿好好跟大家说话。

蒙头大睡到今天,才回过点儿神儿。

中午带出去买东西,顺便聊聊他不在家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孩子的印象里,他们出门在外的时候,家里总是十分危险,父母总是趁他们不在偷偷摸摸干些出格的事儿。比方说看场他们没看过的电影,吃个他们没吃过的餐馆之类的。令他们多年不能释怀。再往危险里想想,这些事儿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人生的心理障碍。所以咱得赶紧汇报,争取宽大处理。

孩子也就顺势说说自己的旅途。不是那种滔滔不绝的孩子,问一问,说一说。偶尔,也能自发地开辟一个话题。比方说,孩子突然问:你说这种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思想终于向父母这边靠拢了。

俺说:俺的感觉,这种旅行,是对你们音乐老师的一种奖励。他们从事这个行业也不容易,也没个股票上市,年终分红什么的。每过几年,去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一次,跟同行交流一下,对他们是个安慰和鼓励。

儿子说:publicity,大概是最主要的作用。

这就对了。热热闹闹一场,跟父母的想法靠近了,不觉得自己顶着光环,也不觉得那是人生的小高峰了。就是一次挺昂贵、挺疲劳的旅行。



花絮:

(一)

说到昂贵,那天去南湾跟朋友聚会,俺还抱怨过这次旅行的费用。朋友的女儿要去上大学了,也曾经跟着一个中学的乐队去欧洲旅行。朋友说,这种旅行,没有5000元以下的。弄得俺还得感恩,好像突然被政府退税1000多似的。

(二)

俺觉得儿子去唱歌一年半,就碰上这么一个旅行,钱不够花啊。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却跟俺说:你儿子运气好好啊,来这么短的时间,就赶上了旅行。我儿子都唱了8年了,都赶上抗战的历程了,才终于盼来了这次演出。

(三)

走之前,考虑这考虑那。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特意来讲解注意事项。最危险的,是在圣彼得堡,抬头照相的时候,包不能放在地上,一定要把一条腿穿在背包带里,再抬头照相。那小偷可是一捆一捆的,一回眸,一微笑,一快门的瞬间,包就会不见了。

所以,千叮咛、万嘱咐。

回家的时候,还真是没少啥东西。

但是,演出的西服,却不是原来的那件西服了。儿子几个月前才被提拔到这个班,才有资格穿西服演出。所以刚刚买了一件新西服。拿回来的这件,虽然没破,却已经相当旧了。肚皮上的两颗扣子只剩一颗了。这一颗扣子,也还是靠一枚大别针固定在衣服上的。俺就不信,谁的衣服成这样了,会不记得。

儿子说,第一天演出,开始没穿西装,都放在后台。等到要去穿的时候,他去自己放衣服的地方拿,就只剩下这件了。问周围的人,谁都说自己拿的是自己的西服。向老师汇报,老师也做束手无策状。但是每天离开后台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在一个表上签字画押,说自己拿的是自己的衣服。那个自己衣服的扣子只剩一个的孩子,画押的时候,是如何想的呢?就算整个团里有数个孩子的衣服只剩一个扣子了,那至少也有其中的一个孩子拿到了扣子齐全的衣服吧?

其实少一个扣子也不是什么大事,衣服旧了也应该有点儿历史的风尘感。问题是,这件衣服怎么有一股homeless的味道,俺没地儿放它啊。就算捐回合唱团,也得等到开学,剩下的这两个月,俺觉得闹心啊。

终于又教儿子一个成语:家贼难防。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