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概对“有困难,找民警”那句话不陌生。人民警察,什么都管,大到民众安全,小到小孩捡的一分钱,有啥问题,找民警就能解决。小时候俺就是这么想的。
民警是一次都没找过,所以不知道找了之后能不能解决问题。这么糊里糊涂地混到了现在这个年龄,突然发现,人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是灵魂没有安放的地方。变化的社会,复杂的人心,不断冒出来的新的科技或思想理念,让我不知所措。于是上网,于是看书,于是各种连续剧、电视、电影一本一本地看。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寻找答案,寻求所谓的真理真相。
这种灵魂迷失的感觉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过。但我很幸运地找到了寻求真相真理的方向(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走)。这个方向,在我看来,就是超脱,就是摆脱任何“观念”,忘记“希望”,只看“现实”。因为,即使我们以为是真理的观念,也只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存在的观念。
简单地说,就是放弃观念上的“应该是这样的吧”,只看事实“事情就是这样的”。或者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里的话。前面一句话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真理真相无形无相,遍布虚空,要按照不生不灭的本性来认识。不要在一切事物和现象上生出执着之想,也就是不要执着于法相。
如果就这么看,《金刚经》很难理解。这就使这本经并不被广泛阅读的原因之一。不过,幸好有很多有能力深入浅出解释佛经的学者帮我们释疑,南怀瑾大师就是这样诠释了很多经文。
对于法相,南怀瑾大师是这样解释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相?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
譬如大家认为大彻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净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识已经构成一个形态,认为悟了道打起坐来,大概内外一片光,连电力公司的发电机都可以不要了。把光明看成电灯光、太阳光、月亮光那样,下意识的构成法相,构成一个形态在那里。”
我看的《金刚经》总共不过三十二品,五千来字,与《道德经》差不多。因为古文晦涩难懂,必须结合大师的解释一起看。幸运的是,南怀瑾大师的解释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常常很风趣幽默。“金刚”的名字,说的就是坚强、坚硬。凡以此悟道的,内心变得强大而不易受伤害。这是我很推崇《金刚经》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很大,历史很久,文化种类太多,人的个性不同,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历史的一小段,面对的也只是我们可能面对的那一小部分人。所谓对错,都是“观念”给与的对错。所谓美丑,也是先有“标准”才能评判美与丑。而观念与标准本身也没有对错和好坏,而是在某个时间段某个群体里大多数人形成的,可以称之为“道”。可是,什么才算“大多数人”,这又是各人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的。我一直要想找到“真理真相”,最后发现,凭人的大脑根本找不到绝对的真理真相,只有发生了的是发生了,没有发生的没有发生。不过如此。
所以我的精神足够强大。我足够自信到不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生,我宁可从人性上找原因,从法律中找保护,而不是用我们年幼时学的礼教去评判,也不会用观念去束缚。因为,没有任何礼教或观念是永恒的。一切都要以“空”为本。。。
我想引用《坛经》中的一段话结束这篇文章。在我引用前,还是要先声明一下,其实所有的“引用”都是断章取义,取文章之一小段为自己所用,支持自己的观点。真正要明白《金刚经》和《坛经》,还需要自己全面的阅读和理解。《坛经》是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其中有一段这样说道: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时无住为本。”
所以,“有困难,找民警”,这句话俺不知道是不是真理;但有困惑,找《金刚经》和《坛经》,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破除观念,接受现实,是我们让自己在这个变幻的社会中不迷失的一个法宝。最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生存不过几十年,你是想被观念束缚还是想被现实束缚?跳出思维的框框,给自己的心一个超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