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社评:中国制造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 2011-07-30 11:52

  • 环球时报






摘要:中国建设和中国制造都会在“7·23”这个悲伤点上深思,但这次事故同样不会成为中国制造从此一蹶不振的转折点。中国人有汲取教训的力量,也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坚定民族性格。中国人从不鼓励对错误的固执,但中国人更加瞧不起一有挫折就完全放弃的懦夫主义

动车“7·23”重大事故引发的悲伤尚未消散,很多伤员还没有离开医院。舆论在反思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种反思的公开性和深度展示了中国最 近30几年积累的社会开放。但中国的复杂性总是在每一个大面和每一个角落里盘根错节,一些人像是要把“种黄瓜结西红柿”强行变成中国舆论场的法则。他们呼 吁“反思”,但却“南辕北辙”,试图把公众的悲伤和对事故本身的不满情绪引向整个中国建设的成就,否定中国制造带给这个国家的各种力量。



舆论的多元化给各种声音都带来了被社会听到的可能,但这不意味着一些极端声音可以羞辱中国社会的判断力



中国铁路的提速完全是“大跃进”,整个中国的建设是更大的“大跃进”。“和谐”号其实是堆“废铜烂铁”,中国制造则是这个国家民生的最大“陷阱”。类 似“批判”经一些人推动在微博上流传,世界上发展最快、经济及社会进步跨度最大的国家遭到各种“被”,“带血的GDP”是各种标签中最吓人的一个。



新中国是迎着各种骂声和嘲弄一路走过来的,我们自己的一些过错总能给贬斥这个大国提供生动的机会。从那些戳脊梁骨的嘈杂声中看过去,中国改革开放的成 就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比如“7·23”事故被那些人振振说成是“必然的”,坐动车和高铁的悲壮犹如“风萧萧兮易水寒”,至于动车和高铁每天运送那 么多乘客而“没有出事”,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偶然事件”了。



攻击中国的建设成就至此,蒙人的雄辩就浅薄得像是一句市井的脏话。中国的成就你骂或者不骂,它都在那里。这个成就不仅仅是中国大地上历历在目的隔世般 变化,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及人生追求的一轮又一轮升级。过去的一个穷孩子生在大山之中,他一辈子都有可能走不出那片大山,而今天这个孩子的命运汇入了人类 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浪潮,中国建设这部列车究竟会把他带多远,这是一个令人兴奋、也不断令中国社会激辩的话题。



中国制造已经开始形成最初的品牌,但中国制造带来的最大形象和品牌是中国的成长。中国制造的声誉十分复杂,它经历的伏击和袭扰数不胜数。它经常在单项品质的被动中作战,它走向世界的路,表现的是生命的韧劲。



中国建设和中国制造都会在“7·23”这个悲伤点上深思,但这次事故同样不会成为中国制造从此一蹶不振的转折点。中国人有汲取教训的力量,也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坚定民族性格。中国人从不鼓励对错误的固执,但中国人更加瞧不起一有挫折就完全放弃的懦夫主义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对更加幸福生活的追求生生不息,这种追求所积蓄的力量是从这个文化的外部无法想象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遭遇了无数尖锐的问题甚至 “死结”,但没有一个能把中国钉在原地,中国发展和中国制造本身就像是大熔炉,中国生产问题,也精密地或者不可思议地将它们熔解



“7·23”事故留给中国的教训是多重的,包括为什么未能避免这起事故,以及事故带来的舆论轰动与今后避免悲剧,如何在大方向上有更高的重合。加强技 术和管理的严谨是非常艰巨的综合工程,舆论的激烈情绪显然做不了手术的“主刀”。少数人把靶子偷换成中国建设和中国制造,但他们制造的热闹是个大气泡,吹 得再大,还是个气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