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随笔:名片
国内现在是叫个人,有份差事几乎都有名片。从京城政要、富商巨贾到乡镇小吏、贩夫走卒,见了面都能掏出片子来。
企业人士掏出的名片无一例外地印上了公司的商标,富有个性。尤其是艺术和创意背景的公司,都把公司标识印制成花花绿绿的彩色图案,名片也是有彩色背景甚至自己的照片拓版。名片当然要标注公司名称和自己的大名,大名下面就是头衔了,国内人喜欢把“总”作为自己的头衔,什么总经理、总监、总工、总管,这个还不够,有的还有各式各样的VP(副总裁)、AD(助理董事),也不知那些所谓的董事是不是真的懂事,理事(长)是不是真的能理事。总之,20多岁的后生们一入行,头衔就是专员,以后升为主管,接着是经理,有不少不到30岁就做到了directory(总监)了。我老人家在国外30多岁才做到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投资不过区区千八百万,手下也没有几个虾兵蟹将。看看国内的晚辈们,尽管这个总那个总下面可能就一个下属甚至一个都没有,这官帽戴得倒是挺高,还是北京人那句话说得好:“这年头儿在北京,处女不好找,处长一抓一把。”
除了公司商标、尊称和头衔,下面印得都是办公地址、公司网站、电话、手机、邮箱。看看公司是否正规,从名片上的邮箱就能看出,管理规范的企业肯定使用企业邮箱,暴发户土财主的企业很多就使用个人注册的邮箱。手机号码呢,很多大集团的老板肯定不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名片上的,有的即使印了上去,那也不是他的手机,而是由助理来接听转达的,当然一般的商务场合,大老板不会自己给人名片的,也是由助理送上。很多企业高管的名片上的手机恐怕是永远无人接听的,一个人手里拥有两三部手机四五个号码是很普遍的,但不会把所有号码都印在名片上。
政府官员的名片也是因地位、区域有所不同,厅级以上直至各个部委领导就是普通的白色名片,市局级的名片就可能花花绿绿,有一个三线城市的局长的名片上居然印上了自己的住宅电话号码,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国内也是小官小吏,越是要身边的跟班送上名片,以县级领导居多,可谓官不大僚不小。
各国驻华外交官和驻华商会理事的名片一律都是印上了自己国徽和会徽的白色名片,除了自己的母语名字,多数还起了文采洋溢的中文名字,比如说有一任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叫白瑞德,美国驻广州总领事叫高来恩等等,名片除了办公地址、办公电话、就是官方邮箱,而且他们的办公电话都不是外线,都使用分机,这点恐怕连国内的村干部都不如。有一次,美国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访华,陪同其来广东的是美驻华公使衔参赞,美国驻广州总领事举行家庭酒会欢迎,交杯换盏之余大谈中美合作中美友好。除了驻华官员,所有的访问人员都使用白色单面英文的名片,这一点和国内大大小小官员中英双语的名片大相径庭。中国政要即使在国内交往也使用双语名片大言不惭地强调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人家老美访华访日访欧洲可不这么想:“所有的外国人他们都需要学好美文懂美语,我们美国人只要会说美语就行了。”
还是聊聊我们劳动人民的故事吧,有一次我的洗衣机坏了,我在街上找了一个家电修理部的小工来几下子就修好了。他告诉我什么家电都会修,冷气也会,我就说你自己给别人打工一个月两千多,自己干吧,有工具有手艺年轻力壮能吃苦就行。小伙子说没有店面没有执照,自己在街上兜揽生意一来怕城管二来怕同行报复。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自己花十元钱印个名片,把经营范围写在背面,前面印上名字和联系电话,然后丢到各个居民楼的信箱和住家门缝里。小伙子说考虑考虑,不久真的实施了,每天有空就挨家挨户的发,还给了一张。我一看笑了,人家给自己起了很斯文的生意名字,头衔是总经理兼总工,上面有公司名称(当然是皮包型的),手机、QQ、电邮,24小时服务,兼买卖二手家电。面对着满脸稚气的小老板,我调侃道:“好啊,有志者事竞成。你脸上有痣,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