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普查定义∶『单亲家庭是一个成年人与一个以上的依赖儿童(不论其为亲生或领养的关系)所组成的家庭为单位』(2008)
数量∶"单亲家庭"现象已经成为全球共有的现象,而且数量与日俱增。在70年代,美国单亲家庭数量增加超过了四分之三,单亲家庭的比例由1980年的23%上升至2002年的31%。在1998年美国的单亲子女有2,013万(约3.4位儿童中就有一位是单亲子女)。
种类∶单亲按成因区分为丧偶、 离婚、分居、未婚同居及收养五种常见的类型。
成因∶虽然造成单亲家庭的常见原因大体分为五类,但每一类又因各种不同成因,以致单亲家庭种类极其复杂。比如,丧偶有因疾病,工伤,意外,战争等;离婚又因配偶遗弃、外遇,家暴,沟通,文化,信仰,观念和个性等不同而不同;离婚率的增加造成单亲家庭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在美国约50%以上的华人夫妇在第一次婚姻中以离婚告终,目前华人离婚率仍在上升, 约有75%的夫妇在第二次的婚姻中依然是以离婚收场;分居有可能是感情不睦 或有外遇,也可能是服刑或是工作分隔两地或家暴等。第六类∶假性单亲,或称「配偶不在」(spouse absent),『空中飞人』或『内在美』,原因可能是一方长期在外工作或其它理由导致分多聚少,另一方在美承担了一切家里的生活重担和教养孩子们的责任。
影响∶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都意味著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改变;这些家庭都会给家庭的当事人和社会带来如下的不良後果。
- 家庭经济地位的衰减∶这是单亲家庭首先面对的困境。美国60%单亲家庭生活在贫困中。女单亲户又比男单亲户的贫穷率明显较高。如何在经济与生活的两大压力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作息与环境。
- 生活压力和情绪的冲击∶家庭一旦解组,主要收入者离去,而家中尚有依赖子女,留下之单亲家长则需工作或增加工作时间以改善经济状况,若缺乏生存技能及财物管理的知识,当事人及其子女须面对传统一般家庭所没有的压力与适应,身体情绪的创伤和自我形象的破灭。尤其突然变成单亲家庭的成员,情绪起伏非常大。各种负面思想不由自主地进入单亲的情绪,如,伤心,难过,孤单,寂寞,忧郁,苦毒,仇恨,愤怒。这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关心与辅导,很可能会自暴自弃,最後误入歧途。
- 单亲和其子女的人际关系的丧失改变∶单亲不但需要工作也面临住宅迁移。因此,许多单亲家庭除了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和工作之外,往往仍须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住宅环境的改变,还表示过去人际关系的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原有的人际网络资源减少,情绪上的支持也相当匮乏,。尤其离婚与分居也会造成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紧张,姻亲和亲属间的关系和感情破裂,对人不信任。且父母和子女相处时间的减少,不但影响亲子间正常的互动与关系,同时也失去或减少模范(modeling)与监督(supervising)的功能。此外,他们除了自己与家人的问题需要适应之外,同侪的排挤与隔离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 心理压力和青少年犯罪∶生活於单亲家庭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三倍多机率在26岁或以前自杀。。研究显示,经历家暴的孩子比较有暴力的趋势。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许多单亲妈妈,特别是年轻的黑人单亲母亲,住在都市中具有高贫穷率、高犯罪率且低就业率的社区;因此,贫民社区与单亲家庭的纠结,成为新兴的弱势族群(Wilson, 1987)。
- 世代间循环或再制∶虽然单亲家庭未必是个「问题家庭」。但不可否认,在缺少一位亲生父或母的家庭组成下,可能使家中成员面对不同於双亲家庭的环境,即刻影响了亲子关系。某些现象会在世代间循环或再制(intergenerational consequences),比如单亲子女也可能会面临婚姻的破碎或家庭的解组,以及贫穷的代间循环。这些问题若未能解决,社会流动的不平等将日益严重。再制问题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这类议题涉及对单亲家庭的长期影响,以及对社会与福利政策之冲击。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子女,未来组成单亲家庭的可能性比较高。,因为单亲家庭的经济普遍低於双亲家庭,投资较少,加上孩子们的情绪波动会造成子女学业较低以致贫穷的代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