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朋路杂文诗歌集(一)


我差点笑死


我一向认为笑是百分之百的正面情绪,没有坏处,但今天晚上的一次偶然大笑,令我后怕不已。


电视正播放北京大学生京剧活动的颁奖会,颁奖前请了两位传统相声演员助兴表演。这二位的面孔我很熟悉,是天津的演员,但叫不出名字来。


表演的段子大意是说,京剧虽然好,但不能用于日常生活。内容是一位“大花脸”要到天坛去玩,由于找不到出租车,便搭乘了一辆三轮车,其高潮是大花脸与车夫的京剧对白:讨论车钱。京剧角色中我最喜欢大花脸,豪放,大度,认真,知错立改——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是也。


我看到这二位功底深、台风正派的老演员时,首先是对严肃艺术家的尊敬油然而生。其次,他们的演技虽然受到侯宝林大师的影响,但创新性极强。一般而言,侯师较含蓄,而这二位却猛烈得多,这当然是受了当今时代的影响。随着演出的深入,我的笑声逐渐加大,精神也不由自主越来越集中。当大花脸与车夫对白时我控制不住自己了,笑过了头。我感到心跳不正常,大脑突然充了血,发晕,最后发展到精神恍惚。大事不妙!


我最后的理智战胜了情绪。我马上关了电视,去他的吧!不看了!闭目几分钟后我恢复了正常。


我对妻子说:“我刚才很危险,我从此相信,大笑可以致人于死地。”


妻子说:“这有什么新鲜,胜方球迷笑死的屡见。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将来能笑死。”


我说:“但愿如此,不过那滋味也不好受。”


我分析这次笑险的原因可能是:一、精神过度集中、兴奋;二、我身体弱;三、我已年老。


在我六十七年的人生中,看到的喜剧太多了,但能令我大笑的不过六次。


1954年,《买猴》,相声,侯宝林;1957年,《逆风而行》,哑剧,法国;1959年《快乐的罗嗦》,群舞,四川歌舞团;1966年,《拳击》,蒙古国杂技团;1995年,《一幅挂歪了的画》,小品,德国。再有就是本次,1999年9月10日晚9时。


我这次没有笑死,所以还有机会接受教训:我今后必须控制笑。看来,人生有喜有悲,也许是大自然对人类情绪的平衡。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悲喜的内容、程度不同罢了。


我建议:评定一个喜剧演员的成就,首先看他能使多少人笑死。


消逝的小河


北京昌平镇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旧县村,都说这里在明代前是昌平县县城(当时可能不叫昌平)。后来现在的昌平镇兴起了,它才降格为村。我的妻子及女儿就出生在这里,我也断断续续地在此生活过几年。我是北京人,所以这里也是我的故乡。


这村子的地理位置好。北面的两三公里处是燕山余脉,南面是平原,在昌平县境内一直延伸到西三旗,而这村庄正处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区。夏秋季节山水流下来后,便自然地流向村南的洼地,形成几个小小的湖泊,具有蓄水灌溉之利。整个村子地下水饱满,家家有压水井,用手压几下,清水自然涌出,可直接饮用。这里从来没有水旱之灾。


村子的西侧原有一条小河,通称西河,是个温泉河,河水就从现在的昌平——南口的高速公路下的一个洞口流出,流长约2公里,之后注入村南的一片湖泊。在这一段河流当中,属我家附近这一小段最美。


小河宽5、6米,深不足1米,河水总是慢慢流动着,十分清澈。冬天,田野冰封,白雪皑皑,这条小河却仍然静静地流淌着,河面上总是罩着一层薄雾,就像是给小河蒙上了面纱,使人难以看清其真面目。春天,小河两岸的青草比别处来得早,接着而来的还有那一片片墨绿色的小蝌蚪。夏天,乡亲们耕作完收工后,总要在河边歇歇,抽袋烟,用河水洗去脚上的泥土,再拧个手巾擦擦汗。这时,河里常有小鱼小虾徜徉,大人们对此不屑一顾,孩子们却极感兴趣,边打捞小鱼小虾边嬉戏玩耍,看到此时情景,使人有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感觉。秋天来了,别处的草都黄了,只有小河边上草仍保持着绿色,如果只看这条小河,你不会感到严寒之将至。


大约在20年前,我们这个村子也出现了水源枯竭的现象。首先是各家的水井压不出水来,于是纷纷加深井管,起初还见效,后来渐渐不起作用了,到最后,全村近200户人家只有15、6户的井有水。当时,我就曾提着桶到隔着三条胡同的一家去压水。我与此户人家并不相识,但也不用说太多客气话,只须叫一声“大嫂”就行了。当时到别人家去打水非但不花钱,有时还会被主人请到屋中叙一叙家常,足以看出当时民风之淳朴。


后来村干部们着急了,用几个月时间修起了自来水,水源来自百米深井,这个自来水一直用到今天。乡亲们用水没有城里人这样大方,但那口井还是在不断加深着。


后来小河的命运是这样的:起初是在冬春断流,夏秋还会恢复,水还是温的,但水面变窄了,小鱼小虾也来不及生长了。


我仍然在期待着小河的再生,年复一年地等待着,但我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天。到了14年前的夏天,小河终于一滴水也没有了,永远地消逝了,只留下了道干涸的河床,而岸边垂老的柳树还忠心耿耿地守护在这里。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我要哭了!但我不能哭,因为我是科技工作者,一生从不悲观地看世界,而且相信人们的良知和科学的力量。我过去和现在都在追求美好,哪怕是在记忆中。


对待自然与对待人是一样的,需要理智、宽容、科学的态度,努力发现和爱护她的美与优。当然,为了生存,我们也不允许自然对我们任意发威,要与它作斗争,但斗到能够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就可以了。自然界也是通情达理的,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切不可对它粗暴无礼。我们是有文化的人,应该预料到由于我们的贪婪可能受到的惩罚。


在这个世界上,有福不一定同享,有祸也不一定同当,但有些祸却一定要同当的,比如这世界上没有了河流。


雪 松


北新集团总部界区内共有雪松48株。这是我今天在这一平方公里上,一口气走了两个半小时,一棵一棵地数出来的。


本区内树种上百,树株数千,为什么我独钟情于雪松?这道理我自己也讲不清,只好借用那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了找出雪松的确切数目,我是下定决心的。从北区经办公楼到爱心湖,西起科技园东到铁路,我走过所有的横竖马路,还闯入仓库、机修及车队大院。


我并不打算将这次普查结果写成一本书。但也总得交待一二。


最大的一棵雪松位于办公楼南,高约15米;最小的一棵位于爱心湖石左方,高2米许;最孤独的,即看不到同伴树尖的一棵位于岩棉厂东头马路口西北角,高约10米。但我最关心的是去年我写的《送雪松记》中的那一棵。


《送》文刊出后,曾有两位同仁对我谈及此树。其中一位说:“你这老头真够浪漫的。”他的意思是说,没想到我会像送女儿出嫁一样送雪松。另一位说:“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那雪松树梢发黄,情况不妙。”我想到大事不好。可是今天去看她却是极正常的绿色,虽然枝叶似乎稀疏一些,但没有不健康的迹象。看来她已度过了对新土壤的不适应期,习惯了新家,自然会逐渐叶茂根深的。凡是生物都得经历考验,不管是否换地方,这是自然规律。


由于喜欢,我便自定了“雪松审美”条件:指得是干要直,越直越好。支干要平,并均匀地伸向四面八方。最好是由于自身的重量而略向下弯,但不要弯的过分。世界上有许多种树以形畸入画,但既然是雪松,必应反其道而行之,不许歪斜,要横平竖直。


其次,树体应下大上小,底部的枝叶离地越近越好,最好能把土地盖住,坐地而出。


其三,树高与底冠径之比最好是7:5。否则就显得过瘦或过胖,英姿大减。


其四,树梢应有尖,这尖不要太硬但指向天空,要能表明我这棵树是永远向上长的。


其五,树身整体应略呈内弧状,形成柔中有刚,刚而不僵的曲线美。


其六,树叶深绿浓密,最好是密到一层压一层,看似密不透风。这表明树的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强,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正常。一句话,身体健壮。


我用这六条来审视厂区的48株雪松,发现大多符合我这标准。于是我不虚此行。


但不知我这六条可否纳入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送雪松记


三月春日和煦。快下班的时候开来了高臂吊车及平托车。于是我知道,我与她——旧托儿所前的那株高七米,冠径六米的雪松——要分手了。我一定要为她送行,而且送到她的新家。


首先我担心的是,她已不是一棵小树了,而今出落得婷婷玉立,从那么狭小的场地内移出,千万别受到伤害。感谢技高的起重师傅们,将她高高举过高架电线,将总重12吨的根土与她一起安然地放到平托车上。


我本以为平托车行动缓慢,会以我步行的速度行进的。岂料开来了一辆绿化水车,将她一溜烟地拉跑了。我不顾行动迟缓,在后紧追,一直追到她的新居——供应大院内。


“您找谁?”门卫老师傅将我截住了。


“我谁也不找。是来看看那棵刚刚运来的雪松的……她是我厂最漂亮的一棵树……我要看看她是否安顿下来了。”


“啊!请,就在那边。”


她已经就位了。环境太好了,四周开阔,阳光普照旁边没有一株树能与她媲美的。我要感谢为她选中这个新址的同志。


“快下班了,今天能培土吗?”我向一位女工问道。


“等卸下根土固板后,我们十几个人一齐上,一人一锹,一会儿就会填好。”


我耐心地等着,直到她又笔直扎根于新的土地中才离去。


十四年前,我送女儿上托儿所。她(不是指我女儿,是指树)只是个平平的小姑娘。但在不知不觉中竟长得如此出众了。我开始钟爱她了,每天都要对她看上几眼,有时候索性抚摸一下她的嫩叶。但后来渐渐地开始为她的前程担忧了:她肯定还要长大,可周围的发展空间太小了。要知道,当年每天从她身边走过的幼儿现在长得过且过比我都高了。所以,我理智地认为,即使不拆旧托儿所,她也该换个地方了。但真的换了地方,我在感情上是十分惆怅的,再不能从窗口便看到她了。


现在,每当我去爱心湖时,总要站在中心马路的东侧驻足向西远望一下她。我想,只要我还能走到爱心湖,我便有机会看看她。当然,人是活不过松柏的,松柏的寿命是以千年计的,而人是以十年计的。不过这没什么关系。


北新的GREEN


——写在春天到来之际


按说,中国人写文章不宜用英文作标题,不过,一个国家语言中的好词语被另一个国家拿去用,也早已是国际惯例了。


Green是个多义词,主要意思是:(1)绿色的,(2)青春的,(3)天真活泼的,(4)保护环境的。


我确信,有文化的个人或集体一定是爱Green的。春天一来,北新的大院里到处是一片绿色,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但是,北新的Green是来之不易的。这一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树是一棵一棵地种出来的,一片片草坪是滴滴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我们流汗挣来的钱中,有一部分就是花了这个Green上,但我们认为这部分钱花得值。这种有形的Green属于北新的每一个人。这是Green(1)解。


青年人也是北新的Green。我们北新每年都要引进一些有知识,有朝气的年轻人,他们是创造北新未来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北新就无法运转,北新的文明也就无从谈起。这可以说是Green的(2)解。


北新还有一种Green,那就是北新的孩子们。我们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可爱得很。这些小东西精力充沛,喜欢草,喜欢树,这本来是可以理解为Green爱Green的,但孩子们是很难分清“爱”“破坏”之间的界限的,于是我们便会见到他们攀树、踏草,有时还把小树枝当单杠,把绿地当球场,甚至带着宠物在草坪上跑来跑去。孩子们痛快之后一走了之,但却给负责物业管理的同志带来很多麻烦,不得不跟在后面不停地补种、补栽。当然,这些钱还得我们来付。看来,在这两个Green之间有了矛盾。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不能责备他们,责任还是要由我们作家长的来承担。比如,当您的孩子在草坪上戏耍时,您是不是可以说:“那小草也知道被人踩着疼啊!”如果孩子攀小树时,您也不妨说:“那小树和你一样,不愿意叫人拧胳膊。”请不要认为这是在骗孩子,这种善意的谎言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帮我融入了文明。”


从小培养孩子的某种美德,往往会引导孩子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试想,一个从小就爱公共Green的人,会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吗?发达民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GREEN,而未来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比现在发达许多的社会中。


小景杂语


一、香肠与小狗


一位年轻女士由北向南缓步走去。她右手提着一根小香肠,香肠垂直立着。一只小狗小跑着跟着主人,它跑几步便抬起头看看那香肠,摇摇尾巴,然后再跑。这位女士连头也不回,但香肠的高度始终不变。看,不用绳牵,不用抱,也不用叫名字,保证这小东西一声不响地跟着主人走。妙!反正我想不出来这一招。


二、童趣


3号楼西侧曾堆着沙土。两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找到了好玩地方。其中一个穿着叠层皱褶的白纱裙,半蹲在沙土上,低着头,用两手使劲往身后扒沙土,像小动物掘食似的。


“你在干什么?”我问。


“做巧克力派。”她没抬头。


她终于扒到下面的湿土,然后用一个圆形的塑料盒盖撮起一些,用手使劲按实,再小心翼翼地磕在砖地上。


“这就是你做的巧克力派?”我问。


“是,比她做得好。”她用手指着对面的小伙伴。


“好吃么?”


“什么?”她不解地反问我。


“回来!”妈妈一声喊,这小家伙立刻跑开了,腿上、手上、鞋里以及那洁白的裙子上都是土。


这才是小孩。如果她面对沙土一动不动地站着,白裙子上一尘不染的话,那么她只能算是洋娃娃。


三、青春的活力


我在北新家园门口买牛奶,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开玩笑,那姑娘手里拿着一根雪糕,慢慢地吃着。


“你完了,嫁不出去了。”


“什么话!”


“别以为自己价码多高。”


“我价码再低也比你高点,我看你该给自己张罗了。”


“哼,走着瞧,咱俩看谁打光棍!”


“去你的!”姑娘说着,抬起腿横向伸出几乎是90度向小伙子身后轻轻踢去,右手仍然举着雪糕。姿势标准、漂亮,有功底,我暗中喝彩。动作做罢,二人又恢复了原状。姑娘继续吃着雪糕。


我也想来个“金鸡独立左劈拐”。于是,我先将拐棍拄稳,定神、运气,意守右脚跟,抬左腿,但还没抬到30度就心虚了,只能恢复原态——三条腿站着。


想当年鄙人腿脚灵活,却是经常听到“不许乱说乱动”之类的话。如今这话没了,可自己想动都动不了了。这只能怪自己不注意保养身体。不过如今看着儿童、青年们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样子,也感到心旷神怡,似乎自己也年轻了。其实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儿童的天真无邪,青年人的聪明坦率,还有小狗那忠实朴素的感情(当然,还是请主人们照章管理,因为他们毕竟与人有本质的区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赞颂的东西。


谢谢比我年轻的朋友,往往你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我却视之若宝。看到你们,我就看到了自己的从前;看到你们,我就看到了社会的未来。祝愿大家都越活越年轻(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祝愿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必然的。


乘坐班车的好处


退休之前,我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班车。我感到乘坐自己单位的班车至少有下列好处:一、不用带现金,也不用划卡,更不用从工资中扣车钱,一句话:白坐;二、不用担心堵车,只要按时上了班车,就等于按时上了班,我还没听说过由于班车晚点被扣奖金的;三、班车吨位大,在市内道路上行走,即使出点事故,乘车人也不会有大的危险,再者班车上不会有小偷流氓,人身财产安全有保障;四、每天按时早起,对身体有益;五、车上热闹自由,人一进入办公室就必须一本正经,但我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单位有不许在班车上说笑的规定;六、乘客利害与共,本企业经济效益好大家都高兴,否则大家都担心,这与公共汽车上几人欢乐几人愁的情景是不同的;七、互助,比如,万一您在班车上患了急性阑尾炎,肯定立即将您送往医院。哦,对不起,应该把“您”改成“我”;八、班车不但能载人,还能载物。比如过年过节,单位里发的各种食品,有固体的,有液体的,往班车上一放就全都带回去了,也不用花运费。乘班车的好处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虽然班车有这么多好处,但不是每一个单位都能拥有班车。一个单位要想拥有班车,至少要具备下列条件:一、要有一定的规模,因为三五个人的单位没必要开班车;二、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班车是只花钱不赚钱的动作,如果企业破产了,或经济效益不好,工人连工资都拿不到,也就开不了班车了;三、有一定文明程度,我还没见过哪个单位的班车上有人在盛夏里“赤膊上阵”,或因抢座位发生争吵的。四、要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以为,一个被媒体曝光的企业在整顿期间最好将班车上的单位名称盖上。班车本身就是广告。


鄙单位北新集团总部现有班车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平时工作日班车有五条线路,用的是五辆新出产的“金龙”空调客车。每天下午5时,五辆班车从总部大门鱼贯而出,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每天有一辆班车专门接送倒班员工,有一辆班车接送住在北新家园里的小学生上下学。每逢周六、周日和节假日还有班车送员工及家属进城购物。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班车,这种车只有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才有。这就是接送北新员工子女参加高考的专用车。由于每年参加高考的员工子女人数不一,所以每年安排的班车数量和车型也不一样。


我与几个班车司机都很熟,我很尊重他们,因为他们都很敬业,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他们个个仪表整洁,举止得当,因为他们知道班车就是一个单位的流动部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北新的形象。


前些日子,我曾经与开班车的王师傅闲聊,谈话间总离不开班车这个话题。我从21年前就坐北新的班车。20多年来,北新的班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班车的变化也看出了北新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全社会的变化。最后王师傅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方便,坐我开的车兜一圈。”我欣然应允。今天谨借这篇小文向曾经为我和我的家属子女服务的诸位司机朋友和有关领导致礼。


我没受骗


几天前一个上午,我到北新西面的天客隆商场去买油。店前停着一辆白色轿车,车的牌子、型号我说不上来。当我经过这车时,车门突然打开,走下一位30多岁、西装革履,相貌也不错的男士。他很有礼貌地问我,附近何处能租到房子;我告诉他,可以贴广告,现在这样求租的人很多。他话题一转:“主要不是为了租房子,而是要找个人家存放一些东西。”见我不好讲什么,他接着道:“能否在您家存放一包布匹,等我从天津回来,后再取走,我一定给您报酬。”


事出唐突,我当然不能随便答应。但他还是不放过我:“天冷,您进车里谈吧。”于是,我进了车。


他指着一包布匹对我解释:“这布匹是商店给我们的回扣,不能让上级知道,也不能带往天津,所以才求您代存。”“你可以把他卖掉嘛!”“来不及了,下午就得去天津。”


这时从天客隆走出一对青年男女,这位男士指着其中的男青年说:“我们经理来了,让他和您详谈吧!”


这位经理进了车就与我握手,我看到他手上带着个很大的金戒指。他热情地叫我一声大妈,然后掏出工作证让我看,一副自来熟的样子。


“经理”说:“您是热心肠人,我就如实说了吧!我挪用公款做了一笔生意,可获利60多万元。本打算立即回上海,没想到今天上司来了电话,叫我专程去天津开定货会,目前我手头只有一万多块钱,想从您那儿借几千块钱解燃眉之急,明后天汇款一到,立即奉还,而且多给酬金。”


等了一会儿,这位经理见我一言不发,接着说:“您做了好事一定有好报。求您啦,就当您多个儿子吧,不然,上级知道我挪用公款,就会开除我,那我就完啦!”


听完他这一整套首尾不一的话,我有几条疑虑:一个挪用公款的人还可以信任么?既然60万元已到手,还怕开除?一个堂堂经理怎能随便给别人当儿子?自称是上海人,讲话为什么不带一点上海腔?


“我们老两口就靠退休金活着,女儿还在上学,是拿不出多少钱来的。”我说。“经理”不再说话,我立即下了车,进入商店买了一桶油。


本来我不想写这件事,过去就算了,可别人劝我一定要写出来,免得其他人受骗。我一想也对,既然是对社会有好处的事,对于自己来说又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去做呢?


善良不要存放


1972年“文革”闹得正欢,在某些场合下使人感觉着人性要失传。但是,我从来没有丧失对善良永存的信念,善良的人不论是谁,我是永远铭记在心的,这是享受。


那年秋天我从辽宁西部小城凌源乘火车去沈阳,我们的坐厢中有6人:一位30岁左右的工人,是个身材高大的东北汉子;一位比我年长的干部;还有一位年轻妇女带着两个男孩,大约6、7岁,小的刚会走,一路都在睡觉。


下一站叫大平房。“三位大哥,你们能帮我把行李送下车吗?”妇女说。“当然,哪几件?”工人问。“这几件。”她用手往行李架上一指。好家伙!4件,两大两中。“你怎么上的车?”工人问。“首发站有人送。”她一点也不慌张。


谁都知道小站的停车时间短,于是我们商量着怎么办:停车前妇女带着她身上的细软小包走到车门口,那位工人拿着大中两件也等在车门口。停车后,我们二人将那一大一小两件从窗递出,工人师傅在下面接。后来,这一计划顺利地完成了,车窗下的站台上果然整齐地放着四件行李。


这是个简易站,站台上连个遮阳棚也没有,就是个小广场,我们这节车厢正对着站门。站门外有一辆公共汽车停着。


我知道,这车是在等火车下来的旅客,不会像大城市那样到点就开走。“大哥,您能不能再帮我把行李送到汽车站?”“当然可以!”于是他马上扛起两件行李飞跑而去,那妇女仍是一抱一牵地拉着孩子肩跨细软不慌不忙地走向站口。这工人又飞快地跑回来,扛起剩下的两件再次奔向汽车。等他再次跑回来时,还没来得及上车,“呜”——一声长鸣,列车启动了。


“开门!开门!”他本能地边追火车边喊。这怎么可能办到。列车运行制度森严如山。


“躲开!躲开!危险!”我们车厢的列车员通过尚未关闭的车窗大喊,站台工作人员也追了过来,此时列车正在加速前进,旅客们注目着这位逐渐远去的工人,没有人笑。


“请邻座的同志们将自己的行李认出来,”列车员说。我们照办了。他取下了行李架上的一个旅行包,将小桌上那位工人留下的水杯、香烟、火柴等物一并装入他留下的提兜中,又蹲下身把座椅下看了一遍,然后将行李拿到列车员小间。


“他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我问列车员。“当然,不过今天这站没有车了。”“要是他没带车票呢?”“我作证。”“行李怎么办?”“存放在沈阳铁路局,保证送到他手中。唉,都怪我。我还以为他们是一家子呐!”这里我插一句:只有当所有守门列车员发出“本车厢旅客安全上下完毕”信号后,列车才可启动。这就是现在经常说的“以人为本。”


早在2500年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经常检查自己,替人办事尽心了吗?)”那位工人及列车员都是“为人谋而忠”。但后者是忠于职守,前者则高出一个档次——忠于美德。


我引用曾夫子的话并非是厚古薄今。我是今人,我再厚古也变不成古人。其实我根本不相信古代人人是君子,社会也不能无美丑之分。否则,还要教育做什么?


我是厚今的。今人物质丰富教育发达思想独立,英雄模范忠于职守,敬人助人比古人多得多。比如我这个老弱者就天天接受诸位的帮助,否则,我连三天也活不成。对七十年来助我者,我一个也没有忘记,哪怕只是一次微笑与招呼。我也曾因面子问题对朋友的苦口良药包括申斥感到讨厌。事后一想,感觉到人家是在帮助我提高素质,却又不好意思去感谢,所以我不光明磊落。


人类是要求个体发展最强的动物,但同时也是群体依赖性最强的动物,这是好事。正因如此,所以社会才发展到了今天。除婴幼儿及老弱病残生活无法自理者外,人人都有余能,只是多少不同。这些余能与其存放不用,不如送给别人,我把这叫做互送善良。


人民币可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但善良不要存放,存放等于丢弃。


一个老话题:好人是否有好报?在观察了诸多助人事迹后的我认为:“助人本身不是为了回报,而且后果自负。”或者还有人问:“那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的行为总有目的吧?”我的回答是他(她)自愿助人,心里舒坦。基于职业助人者,则是工作,岗位即回报。


文明的奥运


1947年我14岁,初涉英文。有一天我翻看姐姐用过的英文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The Olympic Games。我借助字典查出许多生词,才知道是描述古代欧洲运动会的,但不知道这题目应如何翻译。姐姐告诉我是“奥林匹克竞技会”(后来中文通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当时的感觉只是这故事新鲜有趣以及认识了Olympic这个单词的喜悦。讲给同学听,大家也喜欢。


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文艺及社会管理非常发达,是欧洲近代文明的摇篮。奥林匹亚位于希腊北部,公元前776年在那里举行了第一次运动会。公元前750~公元前200年是希腊城邦时代(正值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几百个小城邦之间经常发生争战,唯独在开运动会期间,大家休战。可见当时这个运动会是多么神圣不可侵犯。


体育比赛的确与战争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必须赛出来个胜负方罢休,对于对手不留情面,哪怕是同胞兄妹也不能手软。至于团队比赛,如球类等,则不但要求士兵(运动员)勇敢善战,指挥官(教练、队长等)也必须有统筹调遣,知已知彼的韬略,而且彼此战略保密,内部则军令如山。但在本质上,体育比赛与战争完全不同,前者是以平等的条件,公开的标准以朋友身份进行的,断然没有因比赛失利而被当作战犯受审的。后者显然不是这样。


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优胜者被戴上桂冠(laurel-月桂树叶,至今代表荣誉),受到英雄般的欢呼与崇拜,而不论此人是否与自己交过战,但从来不歧视比赛落后者。古希腊文明之深邃可见一班。到了公元前520年奥林匹克才改在雅典举行,但名称仍叫奥林匹克。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战败,沦为庞大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种运动会中断了。


但是2000年以后的19世纪,在当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居世界前列的法国,有一位顾拜旦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96年复活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地点是雅典,这就是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不过这种活动已是世界性的了,开幕式时,运动员是按该国或地区正式英文名称开头字母顺序入场的,但希腊例外,除在希腊举行外,永远排第一,东道主国永远排最末。这就是尊重历史,平等待人与谦逊。


近代教育大体上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古代奥运会并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也会有文艺比赛,近代奥运会虽然突出了其体育部分,但也伴随着文艺表演,奥运会是很讲德与智能的。比哪弄虚作假,服用兴奋刘,举止粗野是要被取消参赛资格的,当时混过去了,一量事后查明,冠军马上拿掉。现在的奥运运动员早已不是有力气就行的,他必须具备近代文化科学知识,举止文明,还要经过长期的付出极大劳动的训练。


从举办城市看,它必须具备近代高科技的硬件及人类高度文明的软件。场馆设施,居住交通通讯手段要先进,大气水体环境要达到标准,要尊重参运国的宗教与习俗,对人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要尽量使用人类最通用的语言。其实,在交往中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往往不是他的硬件而是软件。人是习惯于用素质来评价同类的,而素质是文明的综合表现及自然流露,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见多识广的奥运会参与者评价别人素质的能力极强。


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为之欢呼万岁。我国终于有资格主导这一国际文明舞台。五千年来我们有盛有衰,但是做为世界上唯一的从来未被灭亡过的文明古国,在奥运会上我们将再次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我们的古今文明,以及我们广阔的心胸——吸收任何民族的文明,对全人类开放。


奥林匹克之所以能复生并将永存,举办国之所以光荣,就是因为它文明,即永远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文明。难怪,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第一盛会,它源远流长,浩浩荡荡。


(本文历史部分是北京大学徐天新教授向我口授的,我本不必感谢他。但是,如果不说明,则会造成我有这方面知识的假象,这不符合奥林匹克的文明。)


我给小C当模特


小C是北新双职工的女儿,是清华大学环境艺术系的学生。我比她年长近半个世纪,所以她叫我大伯,其实我们还是校友,只是专业不同,我是热力工程系,只研究机器。


前天傍晚,她挎着相机来到我家。“我给您照几张相,而且是黑白的。”“你怎么想起这个来了?”“最近上摄影课。”“这么说是让我给你当模特。”“是这么个意思。”“我服从。“


“我这眼镜要戴上么?”我问。因为我怕镜片反光,我会变成火眼猴。


“要。”


“这拐杖要不要?”因为照相要精神,况且我尚能不拄拐杖站一会儿。


“要。您不是还有一顶旧的粗布软帽吗?”她问。


“这也要?”


“要,那是必要的道具。”于是我妻子马上从衣柜中翻出了那顶我戴了20年的布帽子。


幸好,北新园的地域宽阔,还看得见蓝天、高树、草地、水面,否则,若只是一片机器、厂房,拍黑白片就不太好派上用场了。


首张照片摄于北区东墙下。我戴着眼镜、布帽,拄着拐杖,身后是灰墙和树荫。拍完,她掏出笔记本,记上拍摄日期、时间、天气、光圈、快门、距离、景深处理等数据以及所用胶片品牌、相机型号。以后每拍一张都是如此。


后来我们来到厂区,首选之地是从办公楼到龙苑的林荫小路。“就在这里。”她说。我向西侧身45度站好,背景是那排高树及草地。“这棵树干要照上么?”我指着身边一棵树问。“不要,背景全部模糊。不要动呀,快门2秒呢!”接着是“咔嚓”一声。


“现在来个特写。”“怎么摆姿势?”“凑近这朵红花,弯腰,低头……再近点,眼睛盯着花……行了。”呜呼!我这辈子头一次吻鲜花。我不是美女,在男人中也是倒数的。


当我们往走时,她突然在我身后拍了个背影,说这是“斜阳老树拄杖弯腰布履破冠漫步图”。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起了在700年前写出“古道西风瘦马……”的马致远老先生,或是自发的民族文化?我本以为她就此罢了,没想到一出北新大门,她指着漆黑的镜面花岗岩门墙说:“这里来一张。不过这次您得把帽子摘下来。”于是我把头一低,她顺手把我的帽子摘下来。我不解,她要表现什么?难道要用我那少得可怜的白发映衬这全黑的背景?


我的模特生涯至此告一段落。


黑白照片以内涵感人,拍摄难度较大。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不用彩照。这也许是学校的教学安排。我只能这样理解。摄影是一门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必须从基础学起,要学会抓住客体的本质,否则,不会有创造力,也成不了艺术家。


我必须说明的是:小C不是复古派。她学“疯狂英语”时眉飞色舞,她做的课程设计《幼儿园》也很现代。有一次她和经济管理系一女同学在我家交谈时对我的某些看法提出了质疑。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但当我给她们讲50年前的清华园时,她们全神贯注,似乎对古今中外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这次给小C当模特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师兄妹,这种简单的“血缘关系”太狭隘,算不了什么。我以为当个友谊模特的条件很简单:双方互相信任,服从艺术家,并希望人家成功。这就足够了。


我年老体弱志不坚,干不了什么事情了,能给小C当回模特就算是个好差使了。但是万一由于我没有当好模特而导致她拍摄失败的话,那么我就主动“辞职”。“不孝有三,误青年为大。”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书上没有这样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