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lie),心理学定义为:说话人通过刻意隐瞒或者提供错误信息的方法提供与其记忆中不符的信息。谎言并非是真相的反义词,却是欺骗与虚伪的同义词。因为谎言本身仅仅是事物某一个方面的信息。
善意的谎言(white lie),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也可以借用上述定义来表述:说话人通过刻意隐瞒或者提供错误信息的方法提供与其记忆中不符的信息,但却是一种将事态推向最佳与最完美结局的某种趋向性。
从文字构词来讲,在一个贬义词(或中性词)的前面,加上一个褒义的形容词定语,将会是一种褒义的结果,也就是说走向事物好的一面,或者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亦然。比如“资本家”与“红色资本家”,后者显然是政府欢迎和支持的。再如“war”与“just war”,后者显然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并可以获得人民支持的。
从哲学角度来讲,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意,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内心之善的基础上,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仁爱;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是出于善良的行为动机,以维护他人(或众人)利益为行为目的的一种人性表达。让一种事物拥有不良的结局,显然不是诚信所应该期望的,因为“诚信”是诚实和信用的合体,是期望给与对方最大利益的恩惠。因此,善意的谎言,虽不合法但合理;它合乎中国人的道德思想,却不合乎西方人的法律体系。
善意的谎言,已经不再是谎言,而是一种理解、尊重、宽容或鼓励的美丽言词,是一种出于美好愿望、为了他人幸福、给与他人希望的神奇力量。善意的谎言能让人确信世界上有真爱、有信任、有感动!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患有绝症的患者绝处逢生,能让失落的人重拾自信,甚至还能救活一个即将精神崩溃的人!善意的谎言,也是信念的原动力,促使人坚强执着、努力争取、战胜脆弱,它体现了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因果论表明:善意的谎言,最终表现在善意的结局!
从宗教角度来讲,在上帝(或其它宗教的神)面前,是绝对不可以说谎的。以基督教为例。上帝就是真理的源头,圣经启示祂是那位“无谎言的上帝”(多一:2);上帝决不能说谎(来六:18);祂不是人,必不致说谎(民二三:19)。换句话说,谎话不是来自上帝的,谎言出自魔鬼;魔鬼最大的谎言就是“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魔鬼说谎是没有外在原因的,完全是出于他的本性。上帝的真理是抵挡撒但的谎言的最好武器。从哲学角度来看上帝,上帝也是没有谎言的。
在基督教义中,真理的绝对性使基督徒没有选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撒谎。说谎通常与坏事连在一起,就如诈骗、害人、不法、利己、阴谋等。甚至一些人以为是无伤大雅的谎言,亦可能产生误导或引致不良的后果。因此,基督徒不可以说谎。
那么,基督徒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呢?
基督徒为人处事的准则,是要谨守圣经的教导,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现实的生活里,当面对着难以取舍的情况或权衡轻重时,例如为了保障别人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又或不想将严重的病情告知患病的家人,基督徒也许会选择不说真相、隐瞒事实。博爱、怜悯、宽容的上帝,祂鉴察人的心肠肺腑,必然有公平的定论,未必为人所知。只是上帝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人类所说的是不是“谎言”,上帝要做最后的裁决。因为“善意的谎言”的结局是一种“善”,虽然在当时当地说的不是真相、隐瞒了事实,但在最终结局上,上帝将会裁决你所说的是否是一种“博爱”、“怜悯”与“宽容”的体现。
基督徒对于敌人应该说“谎言”,还是“善意的谎言”呢?其实,与上述所有问题的答案一样,只有一个:出于善意的行为动机,以维护他人(或众人)利益为行为目的的人性表达,就是你应该说的话,无论是“谎言”,还是“善意的谎言”!
可见,谎言是被动的,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恶意”被揭穿而做出的心虚之举;善意的谎言是主动的,是因为希望他人有好的结局而做出的行善之举。最后再强调一下,只要是善意的目的、善意的动机、善意的结局,无论你说什么,都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