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来制造"清华简"

 


"清华简"是前几年轰动文物考古行业的一件大事。学者那时候就关注奥运会了,居然就没注意到,实在是不应该。下图就是"清华简"的照片。




最近8卦夏代史,才发现流失两千年的<<尚书>>古本,居然找到了,就收藏在清华大学,真是让我目瞪口呆。


其实考古发现2000年以前的东西,也不算很希奇。马王堆出土的宝贝,就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不过那里出土的是帛书,基本上还容易读一些。现在清华收藏的是两千年前的竹简,也就是刻了字的一块块竹片,能读懂了还原成一本书,那可是比一般的拼图难太多了。2000多片竹片,要有多少种组合?且不说古代人还不用标点符号。清华的教授,真不是一般的牛。


从"清华简"一公开宣布,学界就有人质疑。最响亮的一个,就是社科院教授,姜广辉。针对"清华简"最初公布的一部分,<<保训>>,姜广辉就提出了十大疑点。


不过正派反派各说各话,不是教授级的玩家还真不容易弄懂。本学者功力不够,就不做判断了。


不过虽说不做判断,做个假设还是可以的。比如说,如果我来做假"清华简",怎么做。


首先,在竹片上刻字不是什么难事。找几个工艺学校的学生用刻刀,或者干脆用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照着模版,很容易做到。有人也许说甲古文一般人不懂,不可能写。这是误解。现在的网上就有自动汉字转换软件,写出简化字来,计算机自动就给你生成这个字甲古文的图片,和古狗的翻译软件一样好使。


然后,就要对付检测的人了。现在权威的检测手段是碳14测定年代。这也不难应付。一个办法是把竹片泡在从古墓里搜集来的烂泥里浸泡一段时间,还可以用机器加压,让烂泥里的成分进入到竹片的纤维里去。这样一来,你找人做碳14好了。既然你不舍得把有字的竹片敲断了测,就拿没字的断片测吧。有可能那断片本来就是以前发掘出来的真古代竹片,那自然年代久远。如果是用烂泥造的古代竹片,你测的结果也就和烂泥的年代差不多。即使不用以上两个办法,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片放到什么放射线里扫一段时间。碳14被轰击以后,自然会变成别的什么元素了。如果碳12变化少,那最后整片竹片的碳14比例自然就低多了。


至于说怎么写出像是古代的文字了,那也不难。四书五经就在那里摆着呢,照猫画狗呗。


总之,如果我来造"清华简",可能的破绽之一就是说的话会有漏洞。毕竟言多有失。就像目前的"清华简"里的疑问,[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对于没称王之前的人物,古代人不说[親耕],说[躬耕]。这个[親耕]就有点漏马脚了。还有,现在人说话习惯了,有可能犯错误。比如说我们说阴阳,都是连在一起说的,太自然了,先秦时候就没人这么说。"清华简"说的[阴阳]如何,就怪怪的。可能的破绽之二就是,文字的片段多数是从已经有的文献里抄来的,比如说,[舊作小人],别的文献里就有谁谁谁[舊作小人]


当然了,本学者要造"清华简",大约要雇个教授级的人物来把把关。国内研究古代史的教授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所以人不是问题。再加上三个两个博士后,有个一年半载的,应该就能做出来了。


具体成本,也不过百八十万人民币,最多三百万五百万的。出手呢,每片最少要卖个万八千的,或者更多,那就是三五千万,或者上亿了。反正最后能报销,价钱高低都不是问题。


本学者有心做套"北大简"出来,有合作意向的和我QQH联系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