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风气不为师
----《蛮子文摘》发刊词
《胡适留学日记》记:1910年,胡适之乘轮船赴美留学,过日本横滨等地,发见当地日人野蛮无教,由是发慨叹中华败于如此岛夷,国之大耻。
1918年胡适之自美利坚归国,再过横滨,俨然现代都市矣。可见明治维新之力。
试问,日人何以在短短数十年间举国现代化之?康南海(有为)已作《日本改制考》,无须后死者赘言。然日本士大夫之开眼看世界,日本士大夫之"始惊、次醉、终狂",这个长期为汉学传统濡养教化的士大夫阶层,转眼间为现代文明所"西化",奈何为我中华所无?答曰:日人崇尚"士魂商才",即有士的理想与担当,兼之以商的务实同实干,经世致用。涩泽荣一击案:"偏于士魂而没有商才,经济上就会招致自灭。且个人不求富,国家何以富强?"
涩泽先生一语中的矣!
观我中华畴昔,当得"士魂商才"四字之人物,有盛杏荪(宣怀),有张季直(謇),复有谁?陈嘉庚,荣宗敬,卢作孚,有财有德而学养不足,眼界受限;李嘉诚,霍英东,田家炳,底层出生的大亨,虽行慈善,犹不足称士大夫。是以读书人、知识人,虽知晓陈寅恪先生"当于学问道德之外,另求一谋生之道,经商最妙"的道理,却无晚近的例子可循。无以立身,呜呼哀哉。
薛公蛮子,开国功勋后裔,少年受教于诸多在尘埃中落寞的民国大家,后由文入商,美利坚"万人敌"三十年,旋而归国,砥砺后生,不亦快哉?正应了张南皮(之洞)赞盛杏荪之言:"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薛先生极热心救助儿童,亦合了孙中山先生誉盛公之语:"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历史的吊诡还在于,盛宣怀即是中华第一个红十字会的创始人兼会长。几近为百年动乱所斩的道统重又连接,存亡断续,不亦宜乎?
张郎郎先生在微博上评薛先生:"书生从商,可成儒商。从商成功后,还爱读书,沉淀过的思想,颇可沙里淘金,在今天的中国,他们拥有了非政府的强势话语权,许多人才会去悉心聆听。如果保持良知的话语者,或可雁过留迹。" 信哉斯言!依着冯芝生(友兰)先生的讲法,一般的商人或是在无名状态做事,而薛先生这般,则是在觉悟状态行事。"觉"字乃万妙之缘。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翻过"唯有读书高"的民族传统观念之高墙,几乎再无华人以经商为耻。然"士魂商才",还需一两代人的过渡。薛先生之微博大计,正是要藉现代科技之瑰丽神奇,常行自教,以一点一滴的努力而收启蒙之全功。其用意,正与《胡适日记》同。胡适之先生未满二十岁便开始做授予后人经验摸索知识感悟的日记,佐之以图片、信件与剪报,不正与今日微博之贴图、链接与转发相类么?想《胡适日记》之浩如烟海,设若其时也能用微博模式将其标注分类,又当是后学之大幸。
薛先生正欲以此微博法,横亘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命、人论、英风、意志、性情、骨气、狂狷、识见、世道、信念、命运、神伤、引风气之先,却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是转发兼评点兼推介兼问世,"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可贵读书史,鉴古在知今。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历史对于个人的意义,莫大于在历史的大座标系中订立个人立身的位置。亚历山大大帝枕《伊利亚特》入眠,乃成亚历山大大帝。考据之业,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研究对象还在世上闹腾,薛先生之于我,恰如陈寅恪之于余英时,无异于在我前行的道旁插了一块霸蛮的牌子,其上大书:"此路可通!"
晚 江左夷吾
二O一一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