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悲鸿的画,阿 Q 地嘀咕一声:咱祖上也曾有过的。
先岔开感慨一下,这两天吵的沸沸扬扬的徐悲鸿天价( 7280 万元)《人体蒋碧薇女士》,竟被揭是一赝品!我十分困惑,是徐悲鸿的水品不过如此,还是那些所谓的藏家让金钱冲昏了头脑优劣不分了?如今的“艺术品”,其价格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实在够恶毒的,要是亚当史密斯在世,他也只能摇头兴叹吧?
徐悲鸿的画作,如果严格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判断,决不会是今天的天价,和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众多的中国文物相比,徐的画也许就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儿。可惜的是,经过那场“为消灭四人帮而发动的文革”(毛新宇语录),家里的宝贝也所剩无几了。
家谱咱没有查过,严格的说,咱家并非世代都是读书人,不怕见笑,咱往上数五代,是个盐贩子。(参见 《 宅院深深,往事如烟 —— “咸”话扬州盐商大宅院 》)别小看了盐贩子,当年盐贩子比今天的烟贩子还阔气呢!所以祖上倒是有些宝贝的,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一些瓷器玉器和金 / 铜制品,当然不知底细,今天也无从追究,而那套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的大宅院也早于我无缘了。
然而,对于和我亲近的外祖父,我倒是比较知道他的底细,包括他的“收藏”自我懂事后都一一过目了。
其实,外公只知道读书写作,从来没有一本正经地收藏过什么,家里有许多别人赠送的书画,他都很随意地塞在某个角落,过不了几年,再让上海的黄梅天一洗礼,那些纸张就泛黄甚至被虫蛀了。
有一次,我在一边看画的时候一边随口提到了徐悲鸿的马,外公不经意地说,其实徐悲鸿还画过好多别的东西,他的马并不是最好的题材。
我追问他怎么知道。原来,中央大学在迁到重庆沙坪坝的时候,外公和徐悲鸿不但是同事,还是邻居,而徐曾请外公为他在中大附中上初中的女儿 lily 辅导英文,作为酬谢,徐曾赠送两幅画作给外公。
那这两幅画呢?外公只是轻轻地脱口而出:大概留在台湾了,也许在美国弄丢了。
徐悲鸿很早就出了名,但他的画作当时绝没有 7 千万的天价,所以一般人不会太在意,加上兵荒马乱,不小心遗失也在所难免。有趣的是,徐悲鸿同时也赠给 lily15 幅画作,小姑娘交给了母亲蒋碧薇,蒋女士去了台湾后这 15 幅画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
其实,对于书画,我是外行,所以永远弄不明白当今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和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有什么联系。如果从纯艺术欣赏的角度看,我绝对看不出一幅复制品和原作在艺术上的差异,换言之,看一部小说的印刷品绝不影响读者对其写作艺术的欣赏,说不定还比看作家的手稿舒服呢,当然,你若是有曹雪芹的手稿,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鉴于这个原因,我不太在乎《兰亭序》的原稿是否还在世,毕竟王羲之的行书谈不上天下第一书,只不过是历代皇帝尤其是唐太宗的推崇,才让王羲之“被书圣”了。
当今的名人,从作家到演艺明星,似乎个个都是书法大家,“作品”动辄上万,稍一炒作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刘德华的字?不提也罢。但是对于毛将军的字,俺还是情有独钟的,那风格绝对独一无二,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只要稍稍运作一下,定为稀世珍宝。但是毛将军要有先见之明,要珍惜自己的墨宝,不能再随处题词了。
名人里,我比较喜欢赵朴初的书法,自然超脱,颇具禅味。可贵的是,朴初先生的作品有内容有思想有佛家的意境,没有故弄玄虚更不无病呻吟。
看看俺淘得的赵朴初作品:
咱也算“教师世家”,本人在国内国外的大中学校都站过讲台,所以这《敬献人民教师》读来倍感亲切。借此,将这一作品贴来向所有曾经或当下的为人师者们致以迟到的教师节的祝愿。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赵朴初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