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健康常识的误区 ---兼谈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注:笔者不是专家,所有观点均来自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很讲究“常识”。年龄越大,知道的常识越多,而知道的常识越多,似乎就越显得智慧。然而我个人发现,常识往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普世”和“正确”,其中往往有很多错误。

 

错误常识之一:吃素有益健康。

这个说法是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据“科学”研究,由于肉类(尤其红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物质,导致胆固醇高,心血管疾病等等。更不必提,现在的肉类由于饲养方法,大量的人工激素的注入,导致这些肉类或多或少都对人体有害。我个人对这些科学研究都是很相信的,因为这些结论都是在严格的科学方法指导下运作出来的。然而我认为,虽然这些结论是正确的,但多数人却不可能服从这个结果而不吃肉。原因是,虽然吃肉有的病的危险,但不吃肉,却又可能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比如一天我听到一个专家这样给我说过红肉的危害:科学家发现,在中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自然灾害时期”(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打引号),极少有人得心脏病,原因就是因为肉食不够,而西方国家的人的心脏病的机率就高得多,因为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中的肉类比例很大。我毫不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但我同时也知道心脏病并非人的生命的唯一杀手。事实的另一面是,“困难时期”虽然很少人得心脏病,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落得黄皮刮瘦,并最终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并且,我认为即使不吃肉不至于死亡,但由于贫血等等缺肉导致的精力不足的状态,也是一种无法享受生命的生不如死的状态。所以,仅仅因为害怕的心脏病而不吃肉,恐怕并不是一个尊重生命的最好选择。

不过,笔者也盲信过素食。曾经刻意地戒掉红肉长达几户4个月,直到把自己本来就是亚健康的身体摧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然,不排除很多人也能够适应素食(尤其老年人),并且活得比吃肉的人更健康,但这并不证明所有人都能这样。我相信人是食肉动物(至少一部分是),这个天性注定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身体需要肉类蛋白质。所以,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正是在我自己恢复吃红肉之后,我的身体才重性开始走上坡路。当然,这个事实被我迷信“常识”的朋友又看成不可思议:什么?吃肉还把你吃健康了?

 

错误常识之二:同样的病,用同样的方法就能治好

这个错误常识,来源于对“病”的认识。对“病”的认识,在现代人的理解中,主要是基于西医的理论。西医的基本认识和治疗方法都是局部的,症状学的(表象的)和机械的,而我认为这个方法却正是非人性的,因为人体功能,恰恰是整体的,非表象的(即非症状的)和非机械的。所以当西医把总结出的一般规律用在每个特殊的个体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很多失败。

比如便秘,同样的便秘症状,原因却完全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因为蔬菜摄入少,导致纤维不够所致;有些人则是因为虚弱,大肠无力所致。如果原因是前者,多吃蔬菜就能解决,但如果原因是后者,少吃肉可能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于是症状更加严重。

我个人因为长期的身体虚弱导致了呼吸系统的症状:哮喘。但由于我不是气道阻塞,而是无力吸气导致的,所以即时有了西医按治疗哮喘病的方法,用器械帮助打开气道,我的身体还是无力吸气。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增强体质。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总之,我认为人的疾病是非常复杂的,并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都不一样,原因是多重的,所以不可能用单一的办法来解决。

 

错误常识之三:身体长期不好多是因为心理不健康。

这个常识又是现代“科学”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发展很快,改变了在心理学出现之前人对心理完全缺乏认识的愚昧状态,这本身的确是进步。人的身心也的确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虽然这两者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是一样的。我认为现代人,包括很多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专家,夸大了心理的作用。

在心理和生理这两者的关系中,我认为生理对心理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这个观点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认识:我们的生理状态是我们生命的基础。只要一个人承认这个认识前提,就应该自然地认可生理对心理的影响大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因为“基础”和“上层”之间的关系,孰轻孰重,不言而喻。所以,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可能心理健康,也可能不健康,但一个身体长期不健康的人,几乎不太会有精神健康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一个心理长期受折磨的人,肯定生理上或多或少地受影响,但总体说来,根据此人的生理条件,他/她的生理状态仍然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状态之上(当然也要看这个人本身的生理基础。另外,主动选择自杀的不属于心理导致生理的例子,因为这些自杀的人身体状态并没有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我见过不少心理病态,甚至患严重忧郁症的人,身体却非常壮实。反过来,一个生理上长期受折磨的人,心理一定是会完全地受损的。比如一个长期在狱中受(酷刑)折磨的人,我很难想象他/她能够随时给人显示一张愉快的笑脸。一个长期受疾病折磨的人,也很难随时保证一个积极的乐观情绪。

那么,现代人为何普遍认为心理健康在人的身心健康中起决定性作用呢?我认为一是来源于人对精神强大的主观需要,二是来源于现代人对“科学”的“迷信”。

首先,人的精神现象从人类历史的一开始就是非常神秘的现象。这个神秘的现象,一方面给人以痛苦,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对超现实的需要:人总希望有一个超越物质的短暂性的永恒的精神性。要使这个精神性达到永恒,自然要把这个精神看得比肉体强大得多。所以,当现代心理学发现人的心理对生理有一定影响时,现代人非常迫不及待地拥抱这个理论,并无形中夸大这个理论。

其次,现代医学在其实践(对人的治疗)过程中,往往把查不出的病都统统归为“心理”因素。其实这个现象的科学(逻辑)基础只有一个:所有的生理疾病都一定是现代医学能查得出来的。所以一旦查不出来,就肯定是心理问题。事实上,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从来没有对心理疾病有一个和生理疾病一样确切的诊断手法,所以唯一的把病人查不出来的病推给精神的理由,就是诊断失败:查不出原因。但很多西医是不愿意接受这个失败的。他们认定了只要是身体的毛病,西医就能查出来。我认为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非科学的。而这个源于西医的非理性的自大心态,却在民间渐渐变成了“常识”。

事实上事,现代医学对人的研究其实是非常局部和表面的,离揭开人体的真正奥秘还差十万八千里(也许人永远都不能揭开这个迷)。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是要否定现代医学的成就,而是尊重人体的复杂性这个客观事实。其实我个人不但不全面否定西医,相反,我非常崇敬西医对人体的敢于研究的精神。但勇气是一回事,真实是另一回事。怀疑西医的权威性,恰恰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体现。

另外我也决不反对心理对生理有影响的说法,但我认为,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在其影响了日常生活的规律后才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比如,一个犯忧郁症的人,只有在其情绪破坏了睡眠,饮食等等的正常运作时,才会导致身体的状态的下降;而如果这个忧郁症患者能够正常睡眠,正常吃饭,那么他/她的身体应该基本保持在正常状态。当然,忧郁症,焦虑症等等精神问题,很可能还有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但这伤害究竟多大,并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人的基本健康,还有待专家的研究。在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之前,我目前认为这些影响是只是在非常局限的范围之内。

 

人体保健的“常识”误区,我认为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综合起来,我认为现代人的误区其实就只有两点:盲信“专家”和盲从“大多数”。专家说和咖啡不好,就不喝,专家说和绿茶好,不喜欢和绿茶也要天天喝。或者“流行病”,大多数人都开始流行吃这样,就跟着持这样,大多数人都开始练瑜伽,自己也跟着练瑜伽。然而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人虽然有大致的共性,但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殊性 - 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不同情况导致每个人的身体功能上的微妙差异。其实我们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多数情况下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所以在日常保健中,最重要的(当然不是唯一的),就是“倾听自己的身体”。

最后我想补充以下,本文并不是要诋毁常识。常识,并不都是错误的,相反,人类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很多常识,大都是可贵的和有效的。然而,“常识”只是事物的普遍性的一面,不能运用于所有的情况,因为万事都有特殊性。人体更是这样。所以如果把“常识”当成绝对真理,盲目地服从,那的确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从这个理解出发,真正的错误,并不在“常识”,而在于对待常识的态度:绝对。世间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