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前脚刚走,万圣节紧跟着来了,万圣节,俗称“鬼”节,英文称作Halloween,现代版的万圣节早巳远离当初的“原旨”。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节日,在北美,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圣诞节。人们在家里准备些糖果之类的东西,送给前来索取的小朋友,是感恩节的余韵。由其适合于儿童。鬼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前精心地摆设着各式与鬼相关装置,有的是血淋淋的断肢残臂,有的则烟雾萦绕寒光四射,甚至还有音响作背景,五花百门,不无梦工场的感觉。更有甚者,干脆把自己装扮得鬼五马六,坐在门前,难辨真伪,待小朋友走近时,突然站立,把孩子们吓个正着,更多的是各自在家门前陈列一些南瓜,上面刻有各式面谱,有笑有哭,手艺极精。是大众艺术普及的典范。
万圣节当晚,小孩子们扮鬼扮马,三五成群,蠢蠢欲动。手提灯笼,挨家挨户地去要糖,收集回来的糖通常可以吃上好几个月。好不幸福。期间,家长们总是一路护送,站得远远,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万圣节实在好处太多,其一,他们的喧哗给萧条的深秋带来无尽生机。其次,小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并体会怎么与陌生人打交道。再其次,这对小朋友的独立活动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还有,万圣节给北美带来经济效益。总之数不胜数。
有些宗教团体极力反对孩子们参加这类活动,认为鬼节是庆祝邪恶。我是站在相反立场的。但凡人类的节日,多与节令相关。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表达与互动的方式。圣诞节正直寒冬,人们祈盼着有一个温暖喜气洋洋的冬天,复活节正好在初春,万象更新。感恩处在秋收时节,万圣节则是入冬前的最后狂欢。在秋风萧瑟寒意迫人的深秋,不无牛鬼蛇神齐起舞的幻象。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万圣节为何物,想来实在有点迂。
在加拿大的第一个秋天就闹了笑话。鬼节那天晚上,家里如常灯火通明,谁知这招来了一帮小孩子,我本以为带上面具与他们打打招呼便了事,于是我打开半扇门,故意压底嗓門说了声Hello,小朋友们满心欢喜地响应道Trick or treat,然后张开各人手中的大袋,用祈盼的目光望着我,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Trick or treat他们再叫道,于是我把手伸他们的口袋里抓了把沙沙作响的小东西,一看是各式糖果,心想,加拿大真伟大,小孩子在万圣节竟然送糖上门,真是名副其实的文明之国啊!我于是连道两声“钉桥”。小孩们两眼直直地盯着我,哑口无声。我不解,我平素不爱吃零食,心想这足够我吃一年的啦。然后说了声“钉桥”Bye bye便把门带上了。就在我关上门的一霎那,我意识到不对板,这世上只有大人给糖果小孩,哪有小孩给大人之理,顷刻间,一张张小孩子惊愕的脸在幽暗的灯光下向我喊道:“还我糖来。”声音渐渐消失在黑夜里。我懊恼地紧握着手中的糖果,一个箭步冲了出去,无耐他们早已消失在黑暗之中。我内疚地回到自己的住所。耳边仿佛听到孩子们暗暗的骂声:“那一毛不拔的中国佬真坏,竟把我们辛辛苦苦要来的巧克力给拿走了。”就在这时门铃又响了,这肯定是另一波小朋友来了,我镇作了一下,带上面具,把大门打开,抢先大声地喊道,Trick or treat,然后很自信地把手中的糖放进各人的袋里,小朋友们非常满意地唱着歌奔向下一个目标。我关上门并即刻把灯关掉,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按我的门铃。借花敬佛仅此一回,这时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好像死后通向天堂那扇大门还没有全部关上似的,顿觉精神抖擞。
隐隐约约地又听到一群小孩在不远处喊道,Trick or treat,不过这回可不是在我家的门口。
2011年11月万圣节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