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和沃茨当年毕业于那个学区不错的学校。若干年之后,就是这两个看上去不太可能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打造了一家今天那个称霸世界的苹果公司。
那么,他们的厉害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答案是:玩!好玩和会玩。
乔布斯不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家伙,在学校也没有好好的读书。沃茨是对一些东西着迷,但是,全面的成绩似乎也不是很拔尖。关于沃茨的故事,后面再说。
美国年轻人的玩,还很有时代特色,和年轻女孩追随时装有点类似,也喜欢追寻“流行色”。
当时,很多年轻人开始流行于玩电子设备组装。对于“聪明”的孩子来说,能够和会玩那种玩意,就是酷的表现,特别是对男孩。和国内当年酷的男孩,都应该会玩围棋和桥牌是一个道理。
乔布斯是一个很喜欢让自己酷起来的人。所以,他特别喜欢跟在年长的孩子后面,学着做,也不管这种做法是不是“应该”和会不会是理性的。
当时,市面上有很多一盒盒的电子部件出售,供发烧友买回去玩组装。和现在能够看到的拼图的消费理念,有点类似。买下部件之后,自己组装获得的,就是“成品”。随后,你就可以继续玩你的成品。很多人还喜欢收集这样的成品——自己从零部件开始做起。每一次玩具的流行,都有着迷的玩家。
乔布斯是喜欢玩,但很难说是非常的着迷。在那个年龄,让他持续着迷而难以自拔的,除了迷幻药外,好像还没有第二个。所以,他是一个比较“功利主义”的玩家,不像沃茨那样迷恋“技术”和“科技”。
乔布斯当年迷上的第一个,就是当时流行的“希斯工具盒”,他可以用盒子里面的部件组装很多不同的电子设备。几年之后,他动员沃兹将自己的发明,也制成一个可以供发烧友玩的电子部件成品,就是从消费者到供给者的换位而已。如果他开始时没有好好的玩过,后来,他也不会知道那种玩的价值和市场潜力。
看来,他的好运之一就是能玩。如果他只能死读书,一切为了高分和满分,那么,他也就没有后来的苹果故事了。
乔布斯回忆说:那种希斯工具盒给予孩子的,还不仅仅只是组装几个电子产品的乐趣。它一方面给年轻人一个动手自己折腾的机会,让你在动手中学习和巩固相关的电子学原理,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它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能干,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干中,养成敢于尝试组装任何设备的胆识。
敢试,你才有试验成功的可能性。很多孩子眼高手低,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敢也不喜欢尝试。不敢动手,你自然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这点上,咱们的应试教育主打模式,在客观上,是在一代代的消灭很多有才华年轻人尝试的热情和创新潜力。
这样的教育环境,很难产生大量的创新人才!
希斯工具盒的两个品种
一个小的电子玩具,和创造力和改变世界企业的打造,似乎是不“应该”有很大的关联,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别,就是在这些看上去细微的差别之处表现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说“眼高手低”,善于批评人们不喜欢动手,但是,有多少人真的深入想过: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不喜欢动手?
从理论上看,无非是几种可能性:无法从动手中获得享受。不能让自己获得乐趣的事情,有多少人愿意去尝试?还有一种可能性:害怕“劳民伤财”!
这后一种,就是乔布斯强调的动手好处的对立面:害怕获得预期之外(相反)的结果。还有就是,狗咬耗子,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动手不仅仅只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胆识的训练。这就像打仗一样:靠教室你是无法训练出战场上勇敢、优秀的士兵的。动手就相当于是上战场,让“士兵”在成败之中尝试,摸索和学习与改进。乔布斯和沃茨后来的成功,实际上就是某种已经习惯了的逻辑的自然延伸,不是什么冒大风险的勇敢结果。
在乔布斯所住的小区,有一个工程师邻居拉里•朗。就是这位,让乔布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父亲也有不懂的东西。同时,也是他在车库折腾电子设备的喜好,将乔布斯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他有了后来经营苹果公司的可能性。
在这里,他无意识中给乔布斯带来了两个新的东西:权威的失去和新兴趣的产生。
就我的感觉,很多人非常习惯于崇拜“权威”,也很喜欢为自己产生“权威”。似乎是,没有权威的世界就不应该是一个世界似的。而且,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希望和需要树立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的理念。
权威感是创新意识的最大杀手!成功创立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创始人,曾经写了一本书来谈论自己成功的经验:第一条,打破所有的规则!
打破权威,忘掉权威的存在,你才敢异想天开,才可能有乔布斯那样的创新潜力。
这位老兄应该是随后,下一个乔布斯人生中的“贵人”了。
有一天骑着自己车在小区玩的乔布斯,见识了拉里•朗在自家车库摆弄的碳精话筒,觉得很好奇,特别是对它放大音量的本事。
回到家里,他还因为这个和父亲有一番争论。父亲觉得,那个机器里面应该有个放大器才行,否则,按照父亲理解的理论和技术,放大效果是无法产生的。最终,父亲很惭愧地认可了自己的误读。从这时开始,乔布斯觉得,自己不应该再继续对父亲像以往那样崇拜了:父亲的知识也有限!
失去心目中英雄的乔布斯,开始挣扎,开始“有病乱投医”来寻找新的英雄替代者,这才有后来的跟随他人吸毒和迷恋迷幻药的历史。
对于孩子,特别是比较聪明的男孩,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也必须有至少一个英雄。很多时候,自己的父母亲和老师,就是开始时的英雄。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智慧的成长,对于英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如果父母亲的水平有限,很难满足孩子的这种“更新换代”要求,在有坏孩子影响的情况下,自己的孩子就比较容易变坏,比较容易形成叛逆的个性。
在这里,所谓英雄,应该是孩子自己认可的值得自己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父母自己自认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自以为是的父母,自恃自我“知识”的高深,足够担当孩子心目中英雄的角色,结果看到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变坏,而自己却无法理解。
碳精话筒又叫碳精式受话器,是爱迪生在1877年就发明出来的一项技术。随后,又正是碳精式受话器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电话中声音的传递变得更清晰,也因此而使电话的真正普有了可能。
碳精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强度声音所产生的不同压力,所导致的炭精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化,带来的流过话筒电流的随之变化,将声音变成电信号。这些拥有一定强度的电信号,无需经过处理,就可以直接在电信网中传输。由此,大大地降低了通信系统中声音传递的复杂性。
在人工转接、步进式交换机和纵横式交换机时代,碳精话筒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传递方式,在通信网中一直使用到1996年,随后,它才逐步被淘汰。它被淘汰的理由是:频率响应差;物理特性容易老化,耐久性不够;体积大,笨重。
每一次,只要有时间,乔布斯就去朗那里,看他玩。最终,虽然自己依然喜爱,但是,朗还是割舍所爱,将那个碳精话筒送给了乔布斯。
除了这,乔布斯还曾经一度迷上了希斯工具盒。工具盒的生产商搞了一个类似于等级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们从比较简单的开始,慢慢的玩更为复杂的组装。这种类似于现在电玩游戏的等级游戏,比现在的电玩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要积极的多。
按照乔布斯的回忆:那种工具盒是一种,用来制作电子装备但需要自己组装的,工具套装。里面有各种各样用不同颜色编号的插件板和零部件,还有解释其使用原理的操作手册。玩它,能够让你在玩的过程中慢慢的意识到,你能够组装并搞懂任何东西。这种感觉真好。在你组装完几个无线电装置之后,就就会在目录里看到电视机,于是,你就会说,这个我也能做,虽然你最终可能没有真的去做。我很幸运,因为,在我的孩童时代,我的父亲,还有希斯工具盒,就让我相信,我能做出任何东西。
我不知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孩子,即使玩到了最高级,他们是不是也因此而获得这样的自信心?是不是就此而获得相关的电子知识,而且,这种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甚至是帮助他们打造一个个改变世界的企业?
很多人喜欢谈智商和情商,谈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情商,结果,很多在父母亲和老师眼里很聪明的孩子,最终迷恋于电子游戏,走到了连大学毕业都做不到的地步。在一个大家都只在乎孩子学习成绩和钢琴等级的环境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如何通过动手来提升自己自信心的能力,基本上不存在了。
我们的教育,所有的都是基于一点:给予,来自父母亲的,来自老师的,来自书本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力,孩子智慧的库存。
聪明才智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超越头脑以及它的界线的状态,一种不属于头脑的觉知,是一种我们都具有的潜力,而它只需要被唤醒。
在这里,乔布斯们就是通过玩来唤醒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位美国学者说:聪明才智并不属于头脑,它是你存在的品质之一,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通过头脑这个工具来体现的。它透过头脑而来,头脑是它表达的工具。头脑本身只是一个生物电脑,它跟任何电脑一样,具有一个记忆系统,你对那个记忆系统输入,头脑就会维持那个记忆,但记忆并不是聪明才智。
聪明才智是一种对事物的洞见,记忆只能在你所知道的事情上发挥它的功能,但生命是由已知的、未知的和不可知的所组成。唯有当你碰到未知的,事先没有任何记忆、知识、或背景资料的事情,你的聪明才智才有表现的机会。
如何训练孩子的聪明才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对孩子获得好成绩的鼓励,并无助于孩子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培养。
所以,有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在表扬孩子时,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努力而非能力。老是对孩子强调“你真聪明”这样的“鼓励”语言,长期下来,不仅无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反倒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对于多数的孩子来说,都有继续保持自己“聪明”记录的强烈动机,为此,他们会选择比较容易做好的事情,来获得父母亲和老师的表扬,借此保持自己依然是“真聪明”的地位。结果,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最终这种习惯就会导致孩子对不可知困难事情的害怕心理。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常见的“眼高手低”和“夸夸其谈”。
而乔布斯玩那个希斯工具盒时,他唯一能够获得的奖励就是组装完成,而这又是努力的结果。任何孩子,只要是付出努力,付出必要的时间和耐心,都能够获得成功!
久而久之,孩子养成的就是尝试和喜欢、乐于尝试的习惯,就是慢慢的敢于尝试更困难挑战性事件的喜好。所以,在一个没有自己可以亲自尝试,而只有老师和父母亲的口头和物质认可的奖励系统中,是很难培养出超越的创新能力的。
乔布斯一再将他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敢于尝试的个性,归结为小时候的一件件小事。归结于父亲的放手和不管、放纵。如果小时候,他的父亲对于他每一次尝试的成功都给予奖励,每一次的失败都给予惩罚,最终,慢慢的,他也会选择少冒险,结果就是对冒险的害怕心理,无形之中,就会有意识的避免任何可能的创新和冒险。
所以说,只是改变你作为父母亲奖励孩子的方式,哪怕你每天都鼓励孩子的努力,你培养出的孩子的创新能力,还是相当有限。因为,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了最重要的一块:自己尝试!自己摸索,自己在失败和成功中学习和成熟!
希斯工具盒是位于密歇根州希斯公司的产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2011年,在停止生产二十年之后,公司决定继续生产。估计也是因为乔布斯的缘故。1947年开始引入市场的“O1 oscilloscope”工具盒,售价50美元,凭借价格上的绝对优势,成为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随后,公司又推出了十几款类似的电子产品。
该公司的产品,至少对两代美国电子发烧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候,公司那么做,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消费者节省成本。因为,购买部件自己组装的成本,比购买组装好的要便宜很多。该公司在1978年推出的电脑组件盒,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82年时,公司还推出了一套可以组装机器人的套装,售价为2495美元。
1980年代开始的集成电路革命,和伴随它的电子部件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的损害了该公司经营模式存在的基础。1992年3月30日,公司正式宣布停止这项进行了45年之久的业务。该消息被震惊的记者,刊登在当天《纽约时报》的头版,由此可见其影响。
在公司几十年的历史上,一次次的被买来卖去,做的也不是很顺当。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廉价劳力的存在,对开发孩子创造力也有负面影响。廉价劳力的存在,让人变得懒惰,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注释:关于乔布斯商战的故事,参阅我的新作《乔布斯的商战》(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年12月版)。这里只谈他的成长,探索的是他个性的形成和初期教育的获得。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作者保留所有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