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钗•张艺谋•你和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大伙儿一拥而上地愤怒声讨张大导演的新作,有几句话不吐不快,为张导讨回一点公道。 

据说,这部电影是花了6个亿,历时4年时间拍摄的“大片”。但是,究竟什么是“大片”,可能定义起来不那么容易,无论如何,大片绝不是用金钱堆起来的,也不是“大牌导演”的片子就是大片。 

因此,我们首先自己把《十三钗》贡在“大片”的祭坛上,把老谋子放在“大师”的神位上再来批判,这是何苦呢? 张导就是和往常一样拍了一部娱乐片,有必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吗?

我同意有位网友说的,自活着之后,张艺谋就死了。那我们有什么必要再时不时一厢情愿地让张大师复活,看到他活不过来我们再对着那具僵硬的身体大吐口水呢? 

其实,张艺谋就是一个摄影师,一个很不错的善于捕捉画面,运用色彩的优秀摄影师。用文学艺术深层次的眼光看,他从来没有活过,把《活着》的深刻归功于他,我们有愧于小说的原作者余华;同样,把《十三钗》的浅薄归罪与他,也是在给严歌苓和刘恒推卸责任。张艺谋从来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他的代表作也就是《英雄》、《黄金甲》和华而不实的映像山水和奥运开幕式了。 

网友们评论的都不错,色情救国也好,妓女思维也罢,都和东方文化的等级观念连在一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于是,妓女救处女,风骚的身躯撑起救国的大旗,再让西洋宗教和大胡子洋人一包装,就成了神圣的人性爱国舍身取义的牌坊了——她们即使死了,也死得其所。 

尤其是,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主线放在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着实会让国人亢奋一下:看无情的婊子也大义凌然,全民同仇敌忾,日寇不败,天理难容! 

可惜洋鬼子大概并不关心历史究竟是如何的真实,所以用绚丽的旗袍、麻将琵琶,再加上扭动的水蛇腰和左右摇晃的屁股,这些或许能“征服”奥斯卡的评委们,这回老谋子若捧回一个小金人也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儿。 

如果抛开南京大屠杀不看,《十三钗》应该是一部不错的香艳商业娱乐片,6个亿砸下去,几下高跟鞋踢踢踏踏的响声和林罗绸缎的婆娑还是听得到的。 

然而30万被屠杀同胞的生命在这样的妓女文化中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这难道是张艺谋的错吗?不是。 

在日本始终没有对二战做出深刻反省,在中国政府也没有对日本的罪行做出实质性谴责,没有为自身对本民族人民所犯罪恶做出忏悔,在全体中国人还没有认真反省过我们历史上所有的灾难和罪恶并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只关心票子房子车子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张艺谋来制作一部有思想有内容的传世经典呢? 

中国至今没有《辛德勒名单》这样的真正的大片,难道是仅仅因为我们的导演无能吗? 

等哪一天我们这个民族有了犹太人那样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精神之后,我们再来质问我们的“张艺谋”们也不迟。 

请放过张艺谋吧,《十三钗》的浅薄不是导演的问题,更不是演员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历史的问题,也是你和我的问题。 

张艺谋作为导演再一次把大场面和色彩运用到炉火纯青,在张导的画面里,妓女已不是叙述故事的载体,而是电影吸引观众眼球,吊起观众胃口与荷尔蒙的主题了。 问题是,没有人逼着你花了银子去电影院受罪,而你看了盗版片再大骂人家导演有些不厚道吧?

当然,张导可以把这部片子拍得再出色一些,其实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的主题并不是不能以妓女作为烘托,我也不以为秦淮歌妓都是应该这样浓妆艳抹装扮华丽的,如果影片淡化妓女的外表,只以平淡的外表,简陋的服饰和不加刻意修饰的举止来描绘这十三个女子,而不是花大力气来演绎粉雕玉琢的肌肤,春情荡漾的眼波,娇艳欲滴的红唇与起伏跌宕的曲线和夸张的臀部扭动,用秋菊打官司的半纪实手法来讲述一群普通妓女、神父或修女、中国士兵以及女学生在日寇刺刀下表现出来的人性、人情,淡化“色”,渲染“情”,是不是会更好?如果让冯小刚这个编剧出身的导演来执导,这个故事能不能更深刻或至少更丰满一些呢?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审视《十三钗》,至少,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认为这就是一部深刻的作品,一部半脱离事实的荒诞,半嘲讽的作品:面对凶悍的侵略者,连无情的婊子都这样大义凌然,中国的军队呢?中国的男人呢?如果连婊子都 这样以身取义,那日寇的铁蹄何以踏遍全中国的大好河山? 

《十三钗》或许会让我们思考:难道中国人只能被妓女和色情拯救吗?


紫萸香慢 发表评论于
回复kingfish2010的评论:
谢谢链接。我看了杜姐推荐的中文版的。还不算是拍得很成功的片子,但中国人里有人开始严肃客观的拍这段历史,总算是个好的开头。二战片也是越拍越深刻,越拍越覆盖的层次多的。这也是对拉贝先生和其他创建安全区的人士的一个最好的纪念,至少也说明中国人不是全部都健忘的,我们也是一个能够感恩的民族。

不过这部片子在中国的影响大吗?没有大把的银子砸下去做宣传,没有香艳的噱头,票房肯定不如十三X。这也验证了楼主说的“这是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历史的问题,也是你和我的问题”。


chong2 发表评论于
喝彩!
殊途同归,虽然我评的视角与你想左,但结论一致,就是有些不针对电影的评论发泄错了对象。痛定思痛,在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展望未来的时候,对死不改悔的战犯及后代,不能不有防人之心,以免重蹈覆辙。
无名男英雄 发表评论于
同情弱势人群,本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走到极致,就是一种病态和变态。 很可惜,这种趋势在中国越来越严重,假如你开车,不小心撞了人,下车后高喊“我爸是李刚”,必定被民众暴揍一顿,反之如果高喊“我妈是金陵十三钗”,没准警察都会放你一马。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变态审美的时代。
无名男英雄 发表评论于
金陵十三钗与国人的变态审美

《金陵十三钗》据说在国内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获得了众多的粉丝,有报道说,其中的一位,居然连看了十三遍。

深究起来,不禁为国人变态的审美观感到羞耻。

国人变态的审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例如在诗歌写作方面,本来诗歌来源于流浪艺人的随口吟唱,和仄压韵是一个自然的属性。但是中国人却将其极致化,搞出对仗和格律,结果是从唐朝起,好的诗歌也就几百首,其他全是空洞无物,佶屈聱牙的垃圾。

本来妇女脚小,比较秀气,走起路来也比较婀娜多姿。但国人却发展为裹脚,并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极致。

人类社会的等级和贵贱本是自然的存在,从原始社会就有。但是49年后,掏粪工人却成了最光荣的职业。其余毒到如今,被张大导演在电影中演绎成妓女最美,她们是南京大屠杀中的真英雄。

因此在南京城中,国军的浴血奋战,成了影片的铺垫,床上的肉搏比战场上的肉搏,赢得了更多同情和眼泪。
temptemp 发表评论于
Thank you,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temptemp 发表评论于
张艺谋tried to copy from movies Shindler's List, The pianist, Saving Private Ryan, and Pretty Woman but he did it all wrong.
老哥XD 发表评论于
《十三钗》的首映式(网上有视频),不像是一部反映民族被侵略的苦难历史背景的影片的首映式,而像是一家风俗大店的开业庆典。导演的是非曲直判断能力被市场经济的银子给烧得上了一个台阶了似的。
老哥XD 发表评论于
《十三钗》不过是严歌苓众多情结猎奇的文学作品中的一部,一个历史背景下的追求读者眼球的侧面的文学描写,却被导演张西土视若巨作,套上大片儿的框框砸钱,是导演看错了原作的属性,把火车站广场上卖春的乡下妹当成了能歌善舞的流莺错拍而已。当年日本鬼子也没占领到导演的家乡,所以导演搞不懂抗日战争的历史应该在镜头中的历史成像定位。给他起个别名叫西土,是因为那儿的人里,太多的脑经络如土,读了几年破书也搭不成型文化的构成。哈哈。原作的作者严歌苓尚且不以为然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但是导演张西土寻死觅活拼老命梦遗也要不拿奥奖不息影呢。
老哥XD 发表评论于
这篇《十三钗》的影评写得好!
“《十三钗》的浅薄不是导演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历史的问题,也是你和我的问题。。。”的确,是一个民族不丢弃造假部不告别虎头蛇尾不具备团结进取的精神。
bj-jj 发表评论于
顶最后三段儿。同样身为非导演出身,我觉得冯小刚更有才,拍出来的东西更好看。
自从李安拿了那个小金人儿后,中国的重量级的导演们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看老谋子冲奥第一片《英雄》时,老公在电影院里打起了呼噜。后来再也没花一分钱去电影院为老谋子捧场。在朋友家里看了第二片《十面埋伏》后,再也没花一分钟去老谋子捧场。后来的所有片子,那个满眼挤奶的;花里胡哨的三枪;还有那个据说是最纯洁的爱情的什么恋的,我统统没看。这次刚有点儿动心想看看,可是看看网友们的各种评论,还有剧照,我觉得我就不用费精力和时间了。
偶然路过的人 发表评论于
其实大家不要指责张艺谋, 这也不是他的错, 他就这个水平,就这个品味。 他也是个苦出身,读的书不多,自己试过的女人也都是那个水准的,你让他描述绝代佳人, 可能他能想到的也就是隔壁的小寡妇和楼上的桃红了。 他只是低俗而已,未必真的是坏。

至于有些人喜欢张艺谋,并且自命清高, 也很自然, 你没瞧见做了妓女,这么凄惨和不幸的事情,有不少还以红牌为傲呢? 何况文学城里的人都受过教育,就算其中真的有些是二奶或小三,和打开门做生意的妓女比,情况还是好很多的,高傲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总之, 大家宽容心吧。
无名男英雄 发表评论于
其实张艺谋这SB拍什么电影都是他自己的问题,对他,大家也没什么期望。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国人的智力。看看文学城,按说比较高素质的人群了,可是对《金》感动的痛哭流涕的不在少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megchen 发表评论于

I have not watched 《十三钗》, so no comments for this movie.

I love 《辛德勒名单》( a black and white movie) and The Pianist. I love the way they protray the cruelty of war and the beauty of humanity. Deeply and powerful!
pach 发表评论于
回复紫萸香慢的评论:


回复紫萸香慢的评论:

"经过张导和陈导的大力推出,以前的妓女已经成了风情万种,奢靡华贵的代名词,搞得现在一个个良家妇女们看了也想从妓了。人们忘记了绝大多的旧时代妓女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不幸女子,同风情,华丽,高贵有很大的距离".

- You said it. 还有那新鲜出炉的台历。 These great artists obviously did not realize just how ridiculous and crazy that is. 笑贫不笑..? 谁在丢中国人的脸呢?
kingfish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紫萸香慢的评论:
给 悟空孙 发表评论:
Florian Gallenberg, 2009, John Ra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Rgsc6U1Ps
紫萸香慢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其实南京大屠杀时我们有《辛德勒名单》式的人物(比如拉贝,还是一个洋鬼子),但是我们中国导演和小说家大概觉得中国观众没有胃口去看几个一点也不香艳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如果影片淡化妓女的外表,只以平淡的外表,简陋的服饰和不加刻意修饰的举止来描绘这十三个女子,而不是花大力气来演绎粉雕玉琢的肌肤,春情荡漾的眼波,娇艳欲滴的红唇与起伏跌宕的曲线和夸张的臀部扭动,用秋菊打官司的半纪实手法来讲述一群普通妓女、神父或修女、中国士兵以及女学生在日寇刺刀下表现出来的人性、人情,淡化“色”,渲染“情”,是不是会更好”

这段话代表了我们这些不喜欢这部影片的人的想法,我们不是轻视妓女,也不是只看到色情,是导演在卖弄色情,轻视人性。

张导和陈导拍起妓女来,要拍就要拍头牌的。经过张导和陈导的大力推出,以前的妓女已经成了风情万种,奢靡华贵的代名词,搞得现在一个个良家妇女们看了也想从妓了。人们忘记了绝大多的旧时代妓女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不幸女子,同风情,华丽,高贵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十三钗是普通的妓女,而不是逃难时也要华服出行,软臀微摇的秦淮头牌,这部片子可能会更有意义些。
turtlebanzai 发表评论于
Good!! I agree with you!! Thanks!
小刺猬9 发表评论于
写得太好了!
张艺谋只是个高级摄影师而已。

他要有良心应该把赚来的钱,捐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慰安妇。
Redcheetah 发表评论于
Agre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