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变迁(56): 铅笔、毛笔、钢笔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记忆中,最早使用的笔,应该是铅笔。从小学开始,所有课程的作业,都是用铅笔。最初使用小刀削铅笔,经常把手划伤;很多年以后,才有卷笔刀。用小刀削铅笔,笔尖很不平,后来姐姐的经验,就是用沙皮纸磨笔尖,很管用。80年代时,卷笔刀的种类越来越多,母亲曾经收集了几十种,有各种动物、水果、车辆、人物等等造型,全部摆在桌上,非常壮观!

 

小学阶段的毛笔字,是一门功课。字帖是学校统一要求买的,似乎也是全国统一的。墨汁是瓶装的(很臭很臭,现在似乎觉得就是来自墨鱼的墨汁),瓶盖很容易粘住,然后就用小刀敲开,经常会把手划伤。毛笔也有不同类型,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不记得具体名称了。大字本叫着“米字本”,可以按照汉字的笔划组成,写在不同三角形的空间内,对了解汉字结构很有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时,觉得哪个字或哪一笔划比较好,就用红色的毛笔划一个圈。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学,还经常参加全校的竞赛。现在学校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课程和练习了,除了一些书香门第的家庭教育可能会有这样的训练之外。相反,日本人很重视毛笔书法,据说在一次中日小学生书法竞赛中,中国学生并不比日本学生成绩好很多。

 

初中时,开始使用钢笔了。那时候的钢笔是用皮管挤捏后,吸入墨水的;墨水有纯蓝、天蓝、蓝黑以及黑色4种。学校似乎要求统一使用纯蓝,但同学们很难做到一致。墨水瓶是要带到学校的,但有的同学会忘记,找其他同学借,这样就会出现作业本上有不同颜色的字。学校也经常举办全年级和全校的钢笔书法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每天要在下课后写钢笔字帖进行训练,为班级争光。我的钢笔字很烂,后来到高中时有些进步,虽没有像样的书法字体,但是很正统的正楷字。

 

那时候没有涂改液或涂改纸,写错了,就只能画墨坨坨。如果用橡皮擦,可能会把本子擦破一个洞。实在难看时,就干脆撕掉,全部重新写。大学时的学生都聪明,用刀片刮;作业本起毛后,再用笔筒按摩一下,就变光滑了,写字时就不会扩散。那时候有圆珠笔,但学校是禁止学生使用的。不过,班干部帮老师批改作业时,都是使用(蓝、黑、红)三色的圆珠笔了。

 

学生时代,钢笔还经常是作为奖品,奖励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除了钢笔,我在学生时代还获得过很多笔记本、新华字典、文具盒、作业本等等,这些印象都很深。那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还使用金笔(笔尖是铱金),同学们很羡慕。现在的金笔就很多了,大多数是作为礼品,送给别人的,真正使用金笔的人,却并不多。

 

80年代末,签字笔、油芯笔和水芯笔等等就开始流行了。儿子上小学,开始也使用钢笔,几乎每星期换一支,都是摔坏的;每天上学,都要带好几支,担心没有墨水。初中时,就开始使用水芯笔了。水芯笔种类有很多,除了颜色有黑色、蓝色、红色之外,粗细长短也不同,适合不同外型的笔筒。此外,笔尖也分类:0.2mm0.5mm0.7mm1.0mm等等类型。

 

在大学期间,因为经常要印刷《绿原》系刊(我在《青春的情,无悔的梦》中有讲),钢板、铁笔和蜡纸就是我的“地下出版物”制造工具。蜡纸放在钢板上,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对自己的汉字字体结构的训练,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比,比如记号笔(用于白板写字的各色彩笔,有水性和油性的两种,也就是可擦和不可擦),还有荧光笔(用较粗、较淡的墨水覆盖文章关键部位来做记号)等等。

 

参加工作以后,单位有一台进口仪器,是电子笔写字的,不过,那时的电子笔写字不多,相当于现在多伦多一些邮局的电子笔签名。后来家里买了一个与电脑配套的汉字手写输入系统,就是在一块电子版上,用电子笔写汉字,电脑可以识别汉字,只是误差率较高,不久就被淘汰了。电脑技术发展很快,很多情况下都是无纸办公了,很多人基本上不写字,除了签名。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汉字几乎忘记怎么写了,实在令人头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