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日了,“情人节”便是最热门的一个。有新闻为证:大家都出来浪漫?情人节当晚北京挤爆了(组图)
那这些出来浪漫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另一条新闻作了解释:中国情人节十大众生态:成人忙出轨 学生忙过节
原来,在中国人眼里,情人节自然是“情人”们的事儿。
其实,“情人节”在西方被称作“圣瓦伦特日”,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甚至和“情人”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圣瓦伦特”就变成“情人”了呢?
说来话长,作为唯一生存下来的象形文字,汉语在翻译拼音文字的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在中国最早向西方打开大门的时候,汉语里出现了“德律风”、“废尔泼赖”、“德莫克莱西”、“赛因斯”这样不伦不类的称呼。这些概念只有“假洋鬼子”们略知一二,老百姓却不知所云。于是,“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汉字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
汉字是亡不了的,几千年的演变,加上近代的白话文、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汉字越发体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沟壑让汉字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而同样使用汉字的日本,因为有了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尽管失去了“根”,反而卸掉了一个包袱,于是中国人也就“借光”,有了“电话”、“民主”、“科学”等等新词汇。
当然,不是所有的西方词汇都是能用汉字准确表达的,“情人节”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干脆就叫作“バレンタインデー”,这是日本的“拼音”,好比中文的“圣瓦伦特节”。难怪日本人一下子就不认中国这个“祖宗”,迅速地把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圣瓦伦特”比较中性,少了不少香艳的成分。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大众节日,不仅仅“情人”可以享受,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都可以互赠巧克力与贺卡,每个孩子都有十几个“情人”!
当我第一次受到办公室异性同时的巧克力时,还真的有些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呢!——都是“情人节”给闹的。
翻译的错误,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中国人在人际关系还没有“熟”到火候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相互“示爱”?于是,“圣瓦伦特”也只能让“情人”们专用了。
其实,英文中还有很多词汇如果细究下来我们翻译的都不得体。例如把美国的“president” 称为“总统”,把“Washington State”译为“华盛顿州”。
汉语里的“总统”顾名思义就是“总体的统领”,是“领袖”,而“president”却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甚至一家企业一个公司的头,乃至夫妻老婆店的“头”都可以是“president”,所以,白宫“私摄影” 官方摄影师记录的总统生活看起来那样的随意,那样的“不上档次”。
至于“state”其实是“国家”,美国就是一个联合起来的国家(united states),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法律,自己掌管自己的事物,所以即使“总统”来视察,小国的“诸侯”(governor)都可以不来迎接,更不必全程陪同护驾,要真见了面,“诸侯”可以指着鼻子和“总统”对骂。
可见,文化的隔阂不消除,语言的翻译就是一个大难题。当然,汉语也有许多句子和概念对于英语来说要翻译是mission impossible:如果你能把“休假式治疗”翻成英语,你就真的Newbili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