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段关于周恩来的文字:“周总理皈依佛门——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为师,对佛教、 儒教研究很深,善以中道、中庸妙理化解政府内部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文革中化解武斗保护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化解派系之间的矛盾。可想而知在文革时 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周总理如果落在双方任何一边搞对立,只会将矛盾更加激化、乱而更乱,将会给国家造成更重大的损失。”
周恩来是否皈依佛教,不得而知。至少,一方面坚信恩来是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无产者,一方面又相信他皈依宗教的人,要么自己对马列一无所知,要么就是逻辑混乱。
无论如何,说:恩来“善以中道、中庸妙理化解政府内部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朝宰相,恩来可谓尽心尽职了,一方面辅佐君王,另一方面安抚下属,当然必要时使些手腕也是必须,可是对于皇位,那绝对是不敢有任何杂念的。
恩来是一个合格的宰相,一个继承了传统文化熟知中庸之道的绍兴师爷,酱缸中泡大的人,谁也脱离不了酱气的,哪怕是恩来。
要充分认识恩来,就必须弄明白什么是中道、中庸。《伦语》中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明确了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样的“道德”要求奉行者在对立的两端采取调和与折中的态度。所以北宋程颐又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
有了这套理论,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才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中华民族长期徘徊不前落后挨打,中庸之道也是罪魁祸首。而且,我们有了大批的乡愿之徒,也就是一批和稀泥的和事佬,没有自己的原则,四方讨好。恩来被指“没有骨气,毫无人格可言”也没有什么奇怪了。所以不管“伍豪”事件是真是假,你只要看看恩来唯唯诺诺,临死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人在他脸上打叉叉,你就可以想象恩来的后半生是怎么“忍”过来的,尽管那个“君”没有使臣以礼,但恩来这个“臣”确确实实事君以忠了。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恩来,看看唐玄宗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宋徽宗时的蔡京、李彦;明朝的严蒿、魏忠贤;清朝的和坤等等,这些呼风唤雨,八面玲珑的宰相们,哪个不是把中庸之道把玩得如火纯青的?面对他们残暴的主子,哪个敢于站出来发出一点点声音?
回到恩来在文革中的表现,许多人都认同“如果没有周总理,文革会更乱”。其实这话只有一小半正确。文革到了后期陷入极端的无政府状态,在谁都不能自保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恩来这个不倒翁的确挽回了一些别人难以挽救的局面,但是也别忘了恩来签署过遇罗克和老战友贺龙的逮捕令,也别忘了恩来扯着嗓子高呼:“誓死捍卫江青同志!”
不倒翁就是这样组左左右右地晃来晃去才会不倒。
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是:恩来在文革之前做什么了?再往前看,长征时期,延安时期,建国初期恩来为何毫无原则地“忠君”?要不是恩来的关键一票,伟大领袖在长征中至少就有两次不可能“力挽狂澜”重握大权。可以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毛泽东。恩来在文革中没有落在某一方搞对立固然值得欣慰,但假如他当年能有勇气和老毛搞对立,中国当代历史还会是这个鬼样吗?
再假设一下,如果恩来的血液中没有“师爷”的遗传,这个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会不会就是蒋总裁的一个得力助手呢?如果那样,以恩来当年在上海对付顾顺章一家老小的手腕,中国历史也就没有老毛什么事儿了吧?
我要说的是,如果没有周恩来,历史就不会给毛泽东什么机会,文革还折腾个啥呢?
无论如何,恩来的个性也是酱缸的产物,纵然恩来是一个能力超凡之人,但是终究摆脱不了历史的宿命,这根本上是那个中庸的乡愿:“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鲁迅《华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