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歌《诗人槟郎之墓》
(南京)朱骅
这首诗歌是我的专业基础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槟郎先生的原创作品,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老师的文笔之精,文学修养之高,文学才识之强。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老师,可是怀着一种不以为然的心情,后来才逐渐转变了印象,原谅女学生的直率哦。在谈诗之前,先要说说其作者。
大概是在这之前的许多专业课的老师总是应付式的教学,枯燥、乏味、照本宣科,所以许多同学心里想的,嘴上说的都是一些对大学生活,学习感到不满的抱怨。当槟郎老师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我与舍友们都在窃窃私语“一个老师穿着如此朴素”——一个一米七左右的长相忒普通的中年男子穿着深色的外套,背着斜挎包,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头看似随意生长的头发。见惯了西装革履、裙摆摇曳的摩登的大都市男女,乍一看老师的行头着实不习惯。也请老师不要介意,实际上只是长得普通、显得朴素而已,并不丑,个子也不算矮,时间看长了也自有一份潇洒呢。所谓“人不可貌相”,是块金子总会发光,在之后的课堂上我才逐渐发现老师的文采伟略,同时我也看到了大学求学生涯中的唯一的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朋友”。
槟郎老师之怪:老师的脾气忒好。可以这么说,做老师的做到这份上也真难为他了。几乎看不到老师发火。记得有一次我们上课的纪律不太好,老师语气不好地说了一句:“谁还在那讲话?”当时我们被吓到了,整个教室瞬间鸦雀无声。我们本以为老师会继续训斥我们,谁知道老师竟然跟我们说:“对不起,刚刚发火了!”我相信一般很少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会是这种反应。老师用心与每一个人交流。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是私下我们和老师打成一片,成为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朋友。我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个平等的交往关系。
槟郎老师之奇:老师极其有文采。老师很爱写作,尤其爱写诗,网上有他的上千首诗歌和二三百篇散文随笔。他跟我们说过,他平时的消遣活动,主要就是读读书,写写诗文。他经常在一些海内外的网络论坛、博客等中发表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的帖子。他说他要让“槟郎”这个名字成为汉语的普通词汇,通过网络的传播,而不是传统的纸质载体,让更多的人来读他的文章。他也常常把他的作品给我们欣赏。老师的学识令我诚服,也看出老师每写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细细斟酌的,每一个用字,每一处用词,每一段用句都精湛简练。
槟郎老师之乐:老师喜欢广交文友。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联系实际的文学讲解、复习提问、课堂讨论与我们交流;在课外,老师与我们可以是没大没小,没尊没卑,没天没地的朋友。在他的许多文章中和他自己的口述中,都能看出老师是一个不拘小节,坦诚随和的君子。老师喜欢与同学交流教学和人生,多方面对愿意与他交往的学生言传身教,希望发展每一段纯洁美好的师生感情。最特出的是,老师也喜欢和同学出去郊游,比如爬江宁大学城的方山,到江心洲、玄武湖、鸡鸣寺、紫金山天堡城等地方游玩,还参观一些著名的纪念馆等等,而且还会毫不吝啬的与其他同学分享旅游参观的照片和心得体会。除了出校郊游外,老师还喜欢邀同学一起在校园内的食堂餐馆吃饭,边吃边随意地与我们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谈未来,完全超越了一个传统老师的界限。槟郎老师是一位新一代的,有个性的,实实在在的良师益友!
下面谈谈近几日又重读的,槟郎老师的过千首原创诗歌中的一首,绝对是优秀之作:《诗人槟郎之墓》。全诗只有五节三十五行:
落了一千年的的黄叶
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
看到一座墓上荆棘丛生
墓碑上千疮百孔字迹锈蚀
诗人槟郎之墓,这是
在巢湖岸边的青山坡上
还是在江宁大学城的方山呢
落了一千年的寂寞的
黄叶知道,这人默默无闻
他的诗稿散逸在网络的旮旯
被人看到却从未收集成册
他的眼泪溢满诗行间
漂流着苦难大众的哀吟
和一颗脆弱灵魂爱的颤栗
枯瘦的荆棘向黄叶诉苦
它的根一直深扎到黄泉
却噬取不了墓主人的血肉
被引向听那条扬子江的潮声
诗人早已火化成灰烬飘散
流布了安徽江苏两省的江面
滋润着两岸绿油油的花草
落了一千年的黄叶寂寞
又寂寞了一千年之后
终于看到一群青年寻到这里
他们兴奋地欢呼然后读诗
打印稿上有槟文书院的字样
又搬来许多石头圈在墓座
一个少女哭得晕了过去
黄叶被那少女发现拣去
一年后被她夹在一本新书里
封面书名是槟郎诗文全集
那一年她神奇地永远失踪了
被豪华商业楼的施工揭了谜底
墓碑折断而墓穴里飞出黄叶
失踪少女抱着本书在里面安睡
先交代一下相关词解。槟郎老师是安徽巢湖人,他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家的小山村便在巢湖边的青山坡山上。他现在在江苏南京的江宁大学城的一所大学教书。方山是在江宁大学城里的一座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槟郎老师的网络主博客的名称是“槟文书院”,他曾将自己的几十年的诗文编辑成了电子书《槟郎诗文总集》,已有六卷,上传到新浪资料网上供人免费下载阅读。槟郎老师也亲口对同学们说过他的“遗嘱”,这遗嘱也写在他的其它诗歌里:他在未来死后,火化成灰,不要坟地,撒入扬子江,肥沃两岸的花草。
诗中的几个意象给我很深的感触。
黄叶象征着诗人不变的执着追求与坚定梦想,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依旧不改最初的模样。岁月可以苍老容颜,可以侵蚀肌骨,但却变不了诗人诗句里倔强的灵魂,也改变不了那种知音难觅的寂寞与失落。但希望总在前方,诗人诗中的精髓终究被人读懂,被人继承,被人传颂,被人发扬。
少女不仅代表诗人久觅的知音,更是诗人精神新的延续。新生的力量将沿着诗人曾经的足迹,继续前进,正如当初诗人折射出所在时代大众的苦难与命运一样,把社会的命运与自己的生命结合,为了心中不朽的梦想而奋斗。
最后一节里,豪华商业楼的施工摧折了墓碑,铲平了墓冢,却挖出了失踪的美少女。意象奇诡,超现实地变形,既很好地服务于艺术永恒与物欲强力的矛盾的主题,也是对当下强行拆迁盛行的圈地运动的不无幽默的讽刺。
诗人还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手法将梦想,传承,执着诠释的淋漓尽致。虽然生命总有陨逝的一天,终究会在死亡中黯淡,但是生命总有其不灭的生生不息的延续。而维系这种延续的正是精神与梦想的传递,一代代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赴后继,为了执着的追求而勇往直前,这不也是生命最美好的一面的体现吗?总而言之,生命虽有必然暗淡的无奈,但也有不灭的传递的希望,将永远相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这也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对生命的热爱!
槟郎老师的这首诗歌我只能做如此简析,其内涵可以不尽地阐释下去,但我们更关键的是要用生命的深处,而不是现实的浅感来体验这首诗的苍茫,恒远的意境和境界。
槟郎老师的诗歌说不尽,槟郎老师的方方面面,千言万语都说不尽。老师的奇特也非只言片语能够道尽的,我只想说:在我即将结束的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槟郎这样的老师是我的荣幸,特别的槟郎让我对人生、大学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我也相信,在与老师的进一步交流中,我会获益更多,受益匪浅!
PS:给老师拜个晚年,愿老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和和美美,顺顺利利!!!另外:过年期间家里太忙,哥哥结婚,姐姐三十岁的大小事一直忙到现在,但我乐意挤出时间写成此文奉献给我尊敬的老师。不好意思打声招呼啦!!!嘿嘿!!!
2012-2-3至4夜0点32分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