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纽约城里回来,在城里又吃了一张罚单就腿发软,回来接着挨了两块砖,还是认识的人扔过来的,哎唷喂,差点儿没被砸得趴下了!:)开玩笑!
本来觉得我的文章说得很清楚,这样看肯定是不清楚,引起与我本意完全不相符的看法,便想再补充几点。
第一: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有二,一是为湾区一位文艺朋友的近两年辛苦的生活经历心痛,我记得那天跟她谈完她的辛苦,我立刻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跟一位做贷款的朋友谈可不可以帮帮这位朋友贷到款;另一件事就是跟我的一位工程师朋友谈怎样可以帮助这位文艺界的朋友,不要让她那么辛苦!我记得当时对工程师朋友感叹:湾区这么多生活还算优越的国人,难道就不能爱护和支持这样的一位受人尊敬的文艺人?工程师朋友说没有人知道文艺人员的生活原来这样辛苦!我回头想我自己不也不是太清楚吗?
第二,在洛杉矶,几家电视台的记者跟我做采访,我们一起吃了个工作午餐,所以有了段闲聊,闲聊是从某个著名电影明星在中国的奢侈和来美之后的拮据谈起的,这样很自然就谈到他们这些文艺界的人员在美国待遇太低,尤其是与中国的同行相比天差地远,我才了解到他们的工资低的令我吃惊!我当时就说我要写一篇文章表达我的看法,这件事一直在我心上,回来之后,才有了那篇文章。
我以为我是为他们呐喊,不想被人解读成“优越感”“居高临下”等,我自己也反省是不是我的锋芒太露?或者用词不当?不管是如何造成的这种看 法,我这里说明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这与不尊敬、贬低根本谈不上!我正因为尊敬这些人,才会为他们心痛,才会为他们呐喊不公!
一件事情一篇文章,会引起不同的解毒,不奇怪,我也不会再介意,本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就不同,呈现出来的图像就不会一样!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这篇文章引起了大众关注,在文学城就有一万多人次读过,万维和海外文轩还有更多的读者,并且绝大多数的读者能从正面解读我的意思,或者更好的解释了各种可能帮到文人的办法和建议。比如,这里的立委的评论,就让我深思且连连点头,他说“好像这也不单是中国文艺人的问题,历来的文艺人的大多数(市场化的通俗文艺的极少数幸运儿不算)都很潦倒。纽约大街上也常看到那些潦倒的街头艺术家。据说北京圆明园附近也集中了一批潦倒的艺术家。理想社会应该是政府来调节市场和纯文艺,保证真正有天才的文艺人能尽兴发挥。。。。”据我所知,欧洲如德国,政府就给文人团体津贴,最近,有一文轩的文友就是组织了一个德国中文作家组织,问政府要求津贴。
文轩的另一位文友,在中国是学经济的,到美国却开始学文学,经过十年的艰苦struggling, 他终于明白靠文学养不活自己和家庭,作为男人他有更多的责任,他选择再回到商界,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文学,今天他谈起这一切,说的话跟立委说的两条腿走路是一个道理。
当然,我不是说让文人都去转行,但是如我文中所说的文人如果挣扎在生存线上,那有那许多精力和闲情去追求艺术的完美?
说到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腰特别疼!知道为什么吗?我曾经也是学文的!来美国改学企业管理,在企业里翻滚了这么多年,人到中年却发现对文学的一腔热爱无法放弃,又回头拾起,开始业余写作,也是正如立委所说 “其实这个“业余”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比那个糊口的“主业”还甚”,我也希望劳有所获,可是,今天给文人付稿费的出版社有几家?如果,我也跟美国中文电台电视台的从业人员一样以文字糊口,也会一样挣扎在生存线上,还可能更惨!将心比心,这怎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的腰可真的比谁都疼!除了腰疼,我心还疼呢!
我之所以用了那个“沾沾自喜”,可能打个双引号会好一点儿,因为,不久前,我才写了一篇文章《谈谈中年职业女性》,里面感叹人到中年的女性特别是有自己爱好的,职业反而有些像鸡肋,弃之可惜嚼之无味。 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经过这件事,尤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著名电视主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梦想做什么什么,就是没想过要做主持人,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惆怅,但是有一天忽然想通了,因为他发现能真正做自己梦想中的事情的人少之又少,今天他能有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还能保持自己的那份爱好(他的梦想中的事情变成了爱好),他应该自己觉得是幸运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也意识到,我能拥有一份饿不死的职业,并且还能有能力继续自己的文学之梦,不应该老是埋怨自己不幸运,唉叹为什么不能辞了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等等,我也应该和他一样,心生感激,老天这样的安排一定有其美意!这大概可以说是我那句“沾沾自喜”的来由!
哈哈,红花,这几段都是针对你那几句话写的。你的这块砖砸得我真疼!没想到一写就打不住,该说得我希望都说清楚了。
不过,没关系,大家伙如果还有看不惯的地方,尽管砸砖,我就当是棉花做的!:)
也转一些万维和文轩的评论和我认为更好的补充:
林玫phoenix:在美国你用中文报道新闻,你说能有多少市场?美国电视台的新闻编采起薪就差不多15-20万,主播更高了,我们州地区ABC主播年薪都是几百万的。现在国内电视台职员待遇也很高,不需要封口费年薪就很可观,普通新闻一线记者年薪就20万以下,制片人都30-40万,总监一级都50-80万,象孟非一级的名主持就更高年薪200多万,还不包括自己出去代言
海云:薪水待遇天差地远,最主要还是对人的尊重。这些人其实在华人中很有影响力,就像我说的那个湾区我的文艺人朋友,工程师朋友很想认识她,可谁都没想到她生活那么辛苦,这种反差令人叹息,所以,我听了就告诉他们我要发出我的声音,哪怕很小声,哪怕没有用,我要说出我心里的痛惜!
融融:美国的作家也很可怜的,除了畅销书或者得奖,很多人靠写专栏来养文学的。想靠文学作品谋生在哪里都一样,十分困难。
海外作家业余写作的也很多,业余有业余的特色,大概只有张翎比较出色。她说,被转为影视作品之前,出版的小说没有赚过钱。
海云:我也觉得业余有业余的特色。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在一种生活的积累基础上加以创造的东西,职业写作为了写而写,反而不如作为一种爱好,因为热情和喜爱而写更感人。
纽约站:很羡慕那些英语流利的华人,有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足以过上体面并有尊严的生活.你说的湾区朋友的际遇,虽然令人觉得心酸,但有一份全工,又能做几份半工,至少也算幸运.而在我的身边,我发现有不少的文化人过着屈辱的生活,连份象样的工作也没有.就像我一样,以自己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找份自己喜爱的兼职的工作也不易,更不论去谋求什么有尊严的工作了.虽然自己算不上文化人,但从这个侧面去探研,你说的电视工作人员,也显得是幸运了?你关注中国文化人在美囯的生存环境,我代那此生活在底层的文化人向你说声感谢!
海云:是的,当人的尊严都谈不上的时候,谈何精神领域的创造?所以,我呼吁为了这些生活在国外的文艺人谋取一份尊敬和合理的收入。
雨林: 也许这样的待遇,不仅只发生在海外的华人从事中文文艺业界人员中。 Harry Potter 的作者 JK Rowling,在出名前的境遇也让人嘘吁不已。 谢谢海云写下这样沉重的话题。 有些社会问题也许长久找不到答案和途径。
但是, 我们在体悟, 在思考, 在设法。
HenrySong:商业社会,就是如此,市场决定一切。
二十多年前,我结识了一批画家朋友,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大牌,在洛杉矶能街头画头像挣点钱已是不错了。当然,也有其实本事不怎么样,可却很会经营的聪明人,消尖了脑袋转身向国内“发展”,自诩个著名留美华人画家的头衔,蒙国内人挣钱。那时候沾点洋气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搞纯艺术在商业社会是很难生存的。中国日益向商业社会发展,纯艺术一定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为中国人公司打工,人家就是欺负你英文不好,别无出路。这是所有中国人公司的共同点。我很痛恨那些专门欺负中国人的中国人,可那些中国人,不欺负自己同胞,又有什么别的本事呢?你让他去欺负老美,他敢么?
我对我所有在中国人公司上班的朋友的建议就是,每天记帐,把所有工作加班加点的时间全纪录下来,最后找机会和老伴算总账。告他违反劳工法,看他还以后再继续欺负中国人。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2-03-04 02:31:47
美国是个市场化发展到极致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一切服务以社会需求来调节。所以,呼吁为从事中文文艺的工作者提高待遇,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中文受众太小,或者说社会需求太小。如果美国有5000万到一亿华人,美国中文电视台主持人待遇一定会高。目前情况,实际美国中文电视根本没啥存在的必要,因为想看中文电视的可以直接收看国内电视节目,内容既丰富,质量也高。延伸一步说,中国文艺工作者根本不适合移民海外,失去了国内读者和观众这个土壤,就算你技艺再优秀,有什么用呢?
作者:gugeren 留言时间:2012-03-04 04:38:32
13579aaa说的是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同意。
博主说的“伸手援助”的事,好像有些个难为了其他华人。
如何帮助呢?捐款?成立基金会?帮一个艺人,还是帮所有有困难的艺人?
作者:mayl 留言时间:2012-03-04 08:12:41
作自己擅长的专业难以维持生计,就只能兼职另谋出路了,比方说,开个店,做点生意?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2-03-04 08:20:22
最好的帮助就是帮他们拉广告。而广告的多少和价位又取决于收视率。收视率的问题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决,从策划到主持。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2-03-04 11:03:25
学学蒋大为吧。人家有加拿大国籍,在中国发展。今年春晚还见到他的身影,尽管岁月已不饶人,嗓音变哑。但至少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大陆政府敞开着门,有能力的文艺人士应该到中国去发展,那儿有资金,有观众,有市场。前几天看了一场电视音乐会,出场的全是八十年代中国第一次青年歌唱比赛获奖者,几乎清一色的外国国籍,几乎一致的在中国寻求商机。
常常看美国影视,华人中出现的以女性据多,而且确实以 Chink 眼据多。所以中国的文艺人啊,如果是女性,有着(或手术)Chink 眼,尚可考虑在此地发展,其余就歇歇吧。文艺界能有龚雪的定性,嫁鸡随鸡的又有几位?
还有一位当初当学生时敬重的关贵敏,一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让多少人如痴如醉。可惜八十年初得了肝硬化,后来选择“神韵”,期望大师帮助治疗,年前听说病逝,至今秘不发丧。如果关贵敏留在中国,情况一定不会如此。
咱万维上也有几位曾经的文艺人,多以记者或其它文字为生。在这嘎哒,当西文记者没门,也只有与几个当地中文小报小刊小坛拉拉关系,弄点耸人听闻吸引当地华人眼球的,或许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
中国文艺人们,如果耐不住寂寞,还是尽快向中国发展吧。
作者:xu3331 留言时间:2012-03-04 12:09:28
...... 很容易被自己的同胞拿一把 ......
的确。本人经验,在海外倒是老外能敬重你,同胞却乘机 --- 拿一把。
这个世界,中国人也许太多,互相争斗、尔虞我诈。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2-03-04 12:21:28
我见过不少美国文艺人也在生存线上挣扎的
相关文章:在美国的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国文艺人 谈谈中年职业女性
本来觉得我的文章说得很清楚,这样看肯定是不清楚,引起与我本意完全不相符的看法,便想再补充几点。
第一: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有二,一是为湾区一位文艺朋友的近两年辛苦的生活经历心痛,我记得那天跟她谈完她的辛苦,我立刻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跟一位做贷款的朋友谈可不可以帮帮这位朋友贷到款;另一件事就是跟我的一位工程师朋友谈怎样可以帮助这位文艺界的朋友,不要让她那么辛苦!我记得当时对工程师朋友感叹:湾区这么多生活还算优越的国人,难道就不能爱护和支持这样的一位受人尊敬的文艺人?工程师朋友说没有人知道文艺人员的生活原来这样辛苦!我回头想我自己不也不是太清楚吗?
第二,在洛杉矶,几家电视台的记者跟我做采访,我们一起吃了个工作午餐,所以有了段闲聊,闲聊是从某个著名电影明星在中国的奢侈和来美之后的拮据谈起的,这样很自然就谈到他们这些文艺界的人员在美国待遇太低,尤其是与中国的同行相比天差地远,我才了解到他们的工资低的令我吃惊!我当时就说我要写一篇文章表达我的看法,这件事一直在我心上,回来之后,才有了那篇文章。
我以为我是为他们呐喊,不想被人解读成“优越感”“居高临下”等,我自己也反省是不是我的锋芒太露?或者用词不当?不管是如何造成的这种看 法,我这里说明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这与不尊敬、贬低根本谈不上!我正因为尊敬这些人,才会为他们心痛,才会为他们呐喊不公!
一件事情一篇文章,会引起不同的解毒,不奇怪,我也不会再介意,本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就不同,呈现出来的图像就不会一样!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这篇文章引起了大众关注,在文学城就有一万多人次读过,万维和海外文轩还有更多的读者,并且绝大多数的读者能从正面解读我的意思,或者更好的解释了各种可能帮到文人的办法和建议。比如,这里的立委的评论,就让我深思且连连点头,他说“好像这也不单是中国文艺人的问题,历来的文艺人的大多数(市场化的通俗文艺的极少数幸运儿不算)都很潦倒。纽约大街上也常看到那些潦倒的街头艺术家。据说北京圆明园附近也集中了一批潦倒的艺术家。理想社会应该是政府来调节市场和纯文艺,保证真正有天才的文艺人能尽兴发挥。。。。”据我所知,欧洲如德国,政府就给文人团体津贴,最近,有一文轩的文友就是组织了一个德国中文作家组织,问政府要求津贴。
文轩的另一位文友,在中国是学经济的,到美国却开始学文学,经过十年的艰苦struggling, 他终于明白靠文学养不活自己和家庭,作为男人他有更多的责任,他选择再回到商界,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文学,今天他谈起这一切,说的话跟立委说的两条腿走路是一个道理。
当然,我不是说让文人都去转行,但是如我文中所说的文人如果挣扎在生存线上,那有那许多精力和闲情去追求艺术的完美?
说到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腰特别疼!知道为什么吗?我曾经也是学文的!来美国改学企业管理,在企业里翻滚了这么多年,人到中年却发现对文学的一腔热爱无法放弃,又回头拾起,开始业余写作,也是正如立委所说 “其实这个“业余”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比那个糊口的“主业”还甚”,我也希望劳有所获,可是,今天给文人付稿费的出版社有几家?如果,我也跟美国中文电台电视台的从业人员一样以文字糊口,也会一样挣扎在生存线上,还可能更惨!将心比心,这怎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的腰可真的比谁都疼!除了腰疼,我心还疼呢!
我之所以用了那个“沾沾自喜”,可能打个双引号会好一点儿,因为,不久前,我才写了一篇文章《谈谈中年职业女性》,里面感叹人到中年的女性特别是有自己爱好的,职业反而有些像鸡肋,弃之可惜嚼之无味。 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经过这件事,尤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著名电视主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梦想做什么什么,就是没想过要做主持人,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惆怅,但是有一天忽然想通了,因为他发现能真正做自己梦想中的事情的人少之又少,今天他能有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还能保持自己的那份爱好(他的梦想中的事情变成了爱好),他应该自己觉得是幸运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也意识到,我能拥有一份饿不死的职业,并且还能有能力继续自己的文学之梦,不应该老是埋怨自己不幸运,唉叹为什么不能辞了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等等,我也应该和他一样,心生感激,老天这样的安排一定有其美意!这大概可以说是我那句“沾沾自喜”的来由!
哈哈,红花,这几段都是针对你那几句话写的。你的这块砖砸得我真疼!没想到一写就打不住,该说得我希望都说清楚了。
不过,没关系,大家伙如果还有看不惯的地方,尽管砸砖,我就当是棉花做的!:)
也转一些万维和文轩的评论和我认为更好的补充:
林玫phoenix:在美国你用中文报道新闻,你说能有多少市场?美国电视台的新闻编采起薪就差不多15-20万,主播更高了,我们州地区ABC主播年薪都是几百万的。现在国内电视台职员待遇也很高,不需要封口费年薪就很可观,普通新闻一线记者年薪就20万以下,制片人都30-40万,总监一级都50-80万,象孟非一级的名主持就更高年薪200多万,还不包括自己出去代言
海云:薪水待遇天差地远,最主要还是对人的尊重。这些人其实在华人中很有影响力,就像我说的那个湾区我的文艺人朋友,工程师朋友很想认识她,可谁都没想到她生活那么辛苦,这种反差令人叹息,所以,我听了就告诉他们我要发出我的声音,哪怕很小声,哪怕没有用,我要说出我心里的痛惜!
融融:美国的作家也很可怜的,除了畅销书或者得奖,很多人靠写专栏来养文学的。想靠文学作品谋生在哪里都一样,十分困难。
海外作家业余写作的也很多,业余有业余的特色,大概只有张翎比较出色。她说,被转为影视作品之前,出版的小说没有赚过钱。
海云:我也觉得业余有业余的特色。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在一种生活的积累基础上加以创造的东西,职业写作为了写而写,反而不如作为一种爱好,因为热情和喜爱而写更感人。
纽约站:很羡慕那些英语流利的华人,有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足以过上体面并有尊严的生活.你说的湾区朋友的际遇,虽然令人觉得心酸,但有一份全工,又能做几份半工,至少也算幸运.而在我的身边,我发现有不少的文化人过着屈辱的生活,连份象样的工作也没有.就像我一样,以自己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找份自己喜爱的兼职的工作也不易,更不论去谋求什么有尊严的工作了.虽然自己算不上文化人,但从这个侧面去探研,你说的电视工作人员,也显得是幸运了?你关注中国文化人在美囯的生存环境,我代那此生活在底层的文化人向你说声感谢!
海云:是的,当人的尊严都谈不上的时候,谈何精神领域的创造?所以,我呼吁为了这些生活在国外的文艺人谋取一份尊敬和合理的收入。
雨林: 也许这样的待遇,不仅只发生在海外的华人从事中文文艺业界人员中。 Harry Potter 的作者 JK Rowling,在出名前的境遇也让人嘘吁不已。 谢谢海云写下这样沉重的话题。 有些社会问题也许长久找不到答案和途径。
但是, 我们在体悟, 在思考, 在设法。
HenrySong:商业社会,就是如此,市场决定一切。
二十多年前,我结识了一批画家朋友,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大牌,在洛杉矶能街头画头像挣点钱已是不错了。当然,也有其实本事不怎么样,可却很会经营的聪明人,消尖了脑袋转身向国内“发展”,自诩个著名留美华人画家的头衔,蒙国内人挣钱。那时候沾点洋气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搞纯艺术在商业社会是很难生存的。中国日益向商业社会发展,纯艺术一定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为中国人公司打工,人家就是欺负你英文不好,别无出路。这是所有中国人公司的共同点。我很痛恨那些专门欺负中国人的中国人,可那些中国人,不欺负自己同胞,又有什么别的本事呢?你让他去欺负老美,他敢么?
我对我所有在中国人公司上班的朋友的建议就是,每天记帐,把所有工作加班加点的时间全纪录下来,最后找机会和老伴算总账。告他违反劳工法,看他还以后再继续欺负中国人。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2-03-04 02:31:47
美国是个市场化发展到极致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一切服务以社会需求来调节。所以,呼吁为从事中文文艺的工作者提高待遇,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中文受众太小,或者说社会需求太小。如果美国有5000万到一亿华人,美国中文电视台主持人待遇一定会高。目前情况,实际美国中文电视根本没啥存在的必要,因为想看中文电视的可以直接收看国内电视节目,内容既丰富,质量也高。延伸一步说,中国文艺工作者根本不适合移民海外,失去了国内读者和观众这个土壤,就算你技艺再优秀,有什么用呢?
作者:gugeren 留言时间:2012-03-04 04:38:32
13579aaa说的是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同意。
博主说的“伸手援助”的事,好像有些个难为了其他华人。
如何帮助呢?捐款?成立基金会?帮一个艺人,还是帮所有有困难的艺人?
作者:mayl 留言时间:2012-03-04 08:12:41
作自己擅长的专业难以维持生计,就只能兼职另谋出路了,比方说,开个店,做点生意?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2-03-04 08:20:22
最好的帮助就是帮他们拉广告。而广告的多少和价位又取决于收视率。收视率的问题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决,从策划到主持。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2-03-04 11:03:25
学学蒋大为吧。人家有加拿大国籍,在中国发展。今年春晚还见到他的身影,尽管岁月已不饶人,嗓音变哑。但至少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大陆政府敞开着门,有能力的文艺人士应该到中国去发展,那儿有资金,有观众,有市场。前几天看了一场电视音乐会,出场的全是八十年代中国第一次青年歌唱比赛获奖者,几乎清一色的外国国籍,几乎一致的在中国寻求商机。
常常看美国影视,华人中出现的以女性据多,而且确实以 Chink 眼据多。所以中国的文艺人啊,如果是女性,有着(或手术)Chink 眼,尚可考虑在此地发展,其余就歇歇吧。文艺界能有龚雪的定性,嫁鸡随鸡的又有几位?
还有一位当初当学生时敬重的关贵敏,一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让多少人如痴如醉。可惜八十年初得了肝硬化,后来选择“神韵”,期望大师帮助治疗,年前听说病逝,至今秘不发丧。如果关贵敏留在中国,情况一定不会如此。
咱万维上也有几位曾经的文艺人,多以记者或其它文字为生。在这嘎哒,当西文记者没门,也只有与几个当地中文小报小刊小坛拉拉关系,弄点耸人听闻吸引当地华人眼球的,或许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
中国文艺人们,如果耐不住寂寞,还是尽快向中国发展吧。
作者:xu3331 留言时间:2012-03-04 12:09:28
...... 很容易被自己的同胞拿一把 ......
的确。本人经验,在海外倒是老外能敬重你,同胞却乘机 --- 拿一把。
这个世界,中国人也许太多,互相争斗、尔虞我诈。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2-03-04 12:21:28
我见过不少美国文艺人也在生存线上挣扎的
相关文章:在美国的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国文艺人 谈谈中年职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