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变迁(78): 公交车、地铁、出租车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老家,公交车的第一次出现大约是1972年左右。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公交车与现在的没有什么不同(前面2轮,后面4轮),分前门和后门,车门都是右侧开关,因为车站在右侧,车辆右行;启动很慢,但刹车还是很快。有一次,我在公路上踢足球,就从公交车前面跑过去,吓得司机一身冷汗,紧急刹车!我却没有感觉。这件事,现在还印象深刻。

 

80年代以后,加长的公交车出现了(前面2轮,中间4轮,后面4轮),后面4轮的一段是加长的部分;右侧一共3个车门,不包括司机的左侧车门。前面一段中间的连接是类似人体关节的,可以转弯。但因为不是全密封的,经常有乘客掉东西下去。90年代中期以后,就有空调车出现了。

 

70年代的公交车票是5分钱一次,后来改为5分钱3站;80年代以后,价格上调的顺序是:1角、153角、5角、1元。在1元的价格时(90年代),开始有一段时间是通票,也就是上车1元,无论乘坐到哪里。空调车开始就是2元,后来是4元,现在似乎又涨了。当然,21世纪之后,都是使用刷卡付费,节省了时间。现在的付费方式,在中国和日本,大部分城市都是按照乘车距离(车站多少)来计费的。不过,在中国有些城市、有些线路,还是上车后一次性付费,无论乘坐到哪里。在加拿大则都是一次性付费。

 

90年代中期,城市出现了大量的中巴车,几乎都是私营的,上车1元。开始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但后来竞争激烈,拉客现象严重(一些中巴为了多拉客,总是在几个路口转悠,耽误乘客时间),甚至超载超速(与公交车抢乘客),随叫随停,导致乘客或路人死亡事故不断(有一次我骑摩托车就被撞倒),再后来就被取缔了。

 

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里面还有一种人力三轮车可以进行载客运营,我们称之为“麻布的士”,因为与公交车和中巴相比,总是显得比较破旧(顶篷像麻布一样),但是很方便,也相对安全。价格开始是1元,后来也涨到2元、3元、5元,但总比出租车便宜。与此同时,电动的“麻布的士”也有载客运营的,但比较少(因为油价问题)。不过,摩托车载客运营则是违法的。由于当时下岗职工特多,很多身强体壮的男士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只能借钱买摩托车,干起摩托车载客运营的违法事情了。好处就是提供很便利、很便宜、很快速的服务(1元一次),坏处就是害怕看见警察,经常开快车而导致伤亡事件。生存不容易啊!

 

城市的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的乘坐情况是这样的:第一次乘坐无轨电车(儿子说是辫子车车)是在武汉;第一次乘坐有轨电车是在大连(因为大连曾经被日本人占领,资料显示第一辆电车开始于1909925日;后来在香港和日本也乘坐过);多伦多的有轨电车叫着“Street Car”,与中国、日本的都不一样,很笨重,但很稳当,像火车(或地铁)一样。

 

第一次乘坐地铁是在北京(1988年),后来在国内的香港、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也都有地铁。还有一种就是城市轻轨,北京、武汉、香港以及日本、加拿大都有。对于地铁和轻轨总的印象就是噪音较大、空气难闻。当然快速、安全是主要优点。日本神户和大阪的地铁都安装了安全门,那时候,北京和上海都没有这样的安全门,香港有些地段有安全门。

 

在付费方面,最初北京地铁是临时购票(一次5角、一次1元、一次2元等),立即进站,等候上车。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的地铁则都是磁卡付费的。后来上海和北京也开始使用磁卡付费了,即磁卡刷卡,但都是一次性消费。磁卡是要回收的,乘客不可以私自收藏。相比之下,多伦多现在还是使用买票(纸质)或者买Token(金属的代币)来付费,显得相当落后!

 

10多年前,在日本乘坐地铁时,当时的磁卡按照价格分为几种(好像是100020005000等),自己根据乘坐次数和车站多少来购买。如果使用到最后还欠费,可以自己在自动售票机上再买补票。使用完的磁卡,可以放进入站口的一个纸盒子里面,便于回收利用。但遇到我这样的“磁卡收藏爱好者”,那就经常一扫而空。现在的收藏数量估计也有几千了,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有世界各地风景,也有人物和动植物,非常漂亮!

 

月票,似乎自从有公交车就有了,因为有优惠,适合乘坐多次的人士。国内的月票从纸质到塑料,经过了很长时间;多伦多的月票,现在都是塑料的,但对于多伦多大学(以及其它两所大学)的学生,要比普通市民更加优惠,对于多伦多大学的职员也有优惠。渥太华的月票,除了上述情况以外,同时给司机或地铁入口处检票员看的,还有自己的照片,以防止有人“冒充”。“渥太华的原则”是自己的月票自己使用,不可转借给他人。我就经常在公交车上被警察检查照片(尤其在国会山附近),毕竟是首都啊,防止一切可能的恐怖分子!

 

出租车,总觉得就是高消费。第一次乘坐出租车,是在广州上大学期间。后来参加工作后经常出差,出租车就是每天的交通工具。一般来讲,每次出差1个月,出租车票就有大概300500元。出差办事讲求效率,不能等公交车和地铁,有时候还包车去办事。如果当时国内有汽车租赁业务,也许会节省费用,但如果那样的话,汽车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湖北早期的出租车起步价是2公里2元、3元等等,10公里以后是多少等等;以后经过多次调价,现在起步价是2公里10元、12元、15元等等,但各个城市不一样。小城市似乎还是2元、3元,因为小城市的大多数人不可能乘车10公里以上。有一段时间,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增加营运时间,车主可以雇用23个司机,24小时开车;为了拉客,还专门雇用漂亮姑娘坐在副驾驶的位子,吸引乘客,似乎这样就可以增加舒适感?

 

80年代出租车行业开始时,公司不多,车辆也不多,人们过马路可以不用走过街通道;到了90年代末期,人们过马路不得不走过街通道或天桥或地道(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小城市的很多地段是根本没有过街通道的,在加上很多地段的过街通道要走很长的距离,人们懒得走,所以就会出现行人于车辆抢车道的现象,谁不怕谁就优先。香港和日本一些城市的过街通道,有些是有自动电梯的(并非24小时启动,而是人工手动或者红外线自动启动),还有遮风挡雨的棚子,很欣赏!

 

湖北的出租车有几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也许中国其它城市也一样):司机可以随意吸烟、听广播、使用传呼机、临时停车购物等等;宰客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绕道行驶(借单行道、道路维修、车祸等理由)、不提供发票(借发票更新、打印机维修、打印纸张用完等理由)、故意弄错目的地(比如去武大,司机送你去湖大);只载长途乘客,拒绝短途乘客;黑车也多;出租车公司的电话没有人接,导致物品丢失无处报案等等。

 

如果说武汉的出租车公司有50家,多伦多的出租车公司就只有5家。还是北美这个地方人少、私家车多的缘故。了解多伦多的出租车行情,对于生活在多伦多的人来讲,很有必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