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你不可全信

我的书,你不可全信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依此说来,孟子的书,你不能全信;孔子的书,你也不能全信。既然圣贤的书都不能全信了,我的几本小书,你就更不能全信了。

 

据说现在出书的人比读书的人多,这就决定了任何人出书都有风险。这种耗时费力的事儿,何苦要折腾呢。好在我不是靠出书吃饭的,我去年折腾出的三本书,我就当是精神减肥了。

 

我的书虽然渺小,但对我的家人来说,却是极其宝贵的,因为我记录了我真实的美国生活。一位亲友拿了我的书之后,我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他的心情。假如谁想读他手中的书,他会一本正经地嘱咐对方,去,去,先把手洗干净了,再来读陈晚的书吧。

 

我不奢望我的所有读者都会如此珍爱我的书,但从我的述说中,如果读者能获得一些启发,这却是我求之不得的。我一直认为,懂点儿写作,实在是件天赐的好事。于我而言,书写的最大益处,不是出书出名,而是可以把我的心情和经历变成文字。在文字诞生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魔术师一样了不起。因为我具备了自娱自乐的一点儿小本事。人活着,不就是要时时给自己找乐吗。

 

能够准确地用文字表达自己,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位来美探亲的叔叔,对此体会更深。这位叔叔因为生活的磨难,特别想用文字述说点儿什么。但工科出身的他,却苦于不能表达自己。有一天,他忧伤的眼神,强烈地刺激着我。听完他的苦闷后,我一口气写了一篇>的小说,算是回应了他的部分情感。

 

今晚做饭时,我正在给孩子们炖牛肉。炖着,炖着,我忽然想吃北京烤鸭了。于是我丢下炒锅,对孩子们吆喝着,听着,孩们,妈妈今晚想吃烤鸭,你们的晚饭妈妈已经给你们做好了,你们自己好好吃吧,妈妈要出去吃烤鸭了。想什么,就要干什么,只要条件允许,同时又不伤害他人,我是经常这么做的。友人曾善意地把我的这种行为叫做“艺术性发作”.我的很多文字,就是这样“发作”出来的。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我的几本书,既不是宝钗,也不是明镜,它只是书海中的半滴水甚至是更少。出书与否,对我的心境和生活没有丝毫的影响。我依然故我,随时给自己找乐。如果你喜欢我的书,我深深地感谢你;如果你讨厌我的书,那也没关系。喜欢和讨厌,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只要你付出了情感,我的书活在世间就不枉然。

 

谨以此文感谢为我筹划出书的所有编辑和支持我的所有读者朋友们。

3/20/12  11:16PM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这才是写书的目的和享受!
3021 发表评论于
o(︶︿︶)o 唉,哟哟。。。我可真信足你的【美国妈妈这样做】,真在学你的那套呢,心谈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