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军人大本营?马里、海底叛乱领导均受训美国
2012年04月
来源:世界新闻报
也许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现代政体在非洲都显得脆弱不堪。从今年1月开始,马里北部图阿雷格部族发动叛乱,要求自治。面对叛乱,马里总统杜尔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但这一态度却被军方指责为软弱。这种对政府“不作为”的强烈不满情绪,最终导致3月21日马里发生军事政变。
虽然在推翻现政府之后,政变军方迅疾成立了“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但还是陷入了马里国内一片混乱。在首都巴马科,士兵抢劫造成包括汽油在内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出现短缺,油价大幅上涨。在北部,图阿雷格部族叛军趁着政变在战场上大举推进。政府在北方的军事要塞岌岌可危。
面对危局,马里政变军指挥官、“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主席萨诺戈走上前台,大声呼吁维持稳定与和平。在他的敦促下,首都街道安静了很多,政变士兵不但本身有所收敛,而且还抓捕了一些趁乱作案的平民。
但即便如此,出于反恐需要每年对马里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的美国还是对政变表示了严厉的谴责,并宣布支持遭废黜的总统杜尔。
美国此举除了战略利益权衡之外,还有一番难言之隐,那就是这位起兵政变的马里军方领导人萨诺戈曾参加“美国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在美国接受了专业的军事训练。一个在全球民主发动机接受过训练的人竟然回国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总统,这对于美国来讲着实不是什么光彩之事。
实际上,作为军中的精英人士在美国接受军事训练,继而在回国后推翻民选领导人,建立军事政府的兵变者可谓大有人在,号称“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更是深陷这一祸乱的泥沼。而其中,天灾、人祸肆虐的海地更是这一长串名单中最令人扼腕的一个。
美国眼皮下的海地,除了空气之外,几乎万事都要仰仗美国,或是与这个毗邻的超级大国脱不开干系。作为海地军队中的一员,比昂比与弗朗索瓦先后前往美国接受军事训练。比昂比曾在1980年与1985年在美国佐治亚州的本宁堡军事基地接受步兵训练,而其之后军事政变的搭档,弗朗索瓦曾在1983年先后前往美国马里兰州的阿伯丁军事基地以及伊利诺伊州的瑟瓦纳兵站接受轻型武器以及武器装备的修护训练。
历史充满了风云际会,“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时代的大潮可能将真正的英雄打入谷底,也可能使鸡鸣狗盗之人粉墨登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在本宁堡军事基地汗流浃背的比昂比和在瑟瓦纳兵站混迹于油污之中的弗朗索瓦仅仅在几年之后会给他们的祖国带来如此的祸乱。
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国家着力培养的比昂比与弗朗诺瓦都回到了国内。在军队势力极大的海地,这两个人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晋升速度。随着手中权力的急剧膨胀,这两个人的内心开始了异动,在有着长久频繁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政治恶劣传统的海地,看着孱弱的民选政府,他们开始觉察到了什么。
1990年12月,海地举行首次民主选举,阿里斯蒂德以绝对多数当选总统。这位曾作为神父在海地长期布道,深知海地苦难以及弊端所在的总统上台后马上着手改组军队,撤除反对民主进程的军官,废除军人任政府部长的制度。这些措施召致军人强烈不满。
眼见手中的权柄正受到现任总统的致命威胁,当时已担任陆军参谋长的比昂比与海地警察局长弗朗诺瓦迅速走到了一起,但他们深知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都不足以成事,因此依附于当时的陆军上将塞德拉斯。
随着阿里斯蒂德总统改革的逐渐深入,这罪恶的三人小组也抓紧了军事夺权的密谋。1991年9月29日,在比昂比和弗朗诺瓦的大力协助之下,海地将领塞德拉斯发动政变。次日,政变部队攻陷总统府,逮捕了阿里斯蒂德总统。虽然兵符在握,但这些军事强人还是深知其中利害,因此在美国和法国的干预之下,阿里斯蒂德总统于10月1日流亡委内瑞拉。
但兵变显然并没有就此结束,10月7日,政变部队包围议会大厦,逼迫议会解除了原内阁所有成员的职务,任命塞德拉斯为武装部队总司令(虽然美国五角大楼没有找到相关记录,但据说赛德拉斯也曾在美国受训)。由此,虽然面对着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但海地再一次进入了军政府统治时期。
在赛德拉斯军政府统治期间,海地以糟糕的人权记录闻名于世,数以百计的前总统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惨遭由警察局长弗朗诺瓦所组织的死亡小组的暗杀。除此之外,在军政府当局的纵容和暗中支持之下,海地的可卡因走私出口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给加勒比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威胁。
1994年,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之下,面对联合国授权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联合干涉,海地塞德拉斯独裁政府终于倒台。混乱之下,三巨头作鸟兽散,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和陆军总参谋长比昂比携带巨款流亡巴拿马,而弗朗诺瓦则远赴洪都拉斯避难。
在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庇护之下,阿里斯蒂德总统重新归国理政,海地又恢复了民主政体。但海地的苦难显然并没有结束。2004年,阿里斯蒂德总统再次被军事叛乱推翻,而令人惊愕的是,这次叛乱的策动者菲利普·盖伊也曾在美国军队受训。(赵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