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随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感于读诗。


            文字是承载人类思想的工具,用来传输和交流。如果一个小说家需要缜密的思维深厚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文字在他笔下该是理智和具有刻画的;如果一位评论家或记者是正义并敏锐的,文字对于他是利剑和盾牌;如果一位诗人需要澎湃的热情和纤细的笔触,他呈现的就是自己的心。

            读诗是用心去读的。虽然心和心总有或近或远的距离,但距离可以拉近,天涯可以咫尺,“没有心”却读不懂诗。似乎是将一条鱼养在花盆里,泥土极力地呵护着,却只加速了它的死亡,它永不会开花。一首好的诗歌定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写完的,(甚至小说和散文也是一样,)读者参与到这种创作之中是思想和情绪的珠联璧合,是彩虹的画圆,令一个作品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否则,缺失了任何一方,诗可以写的洋洋洒洒,它最终却是死的。

           心不是阅读的器官,因此诗是难读的,诗意是难懂的。每个人透过自己的心读着同一首诗,品味着不同的滋味,因为诗歌的再创作恰是读者自己完成的,因此这诗句可以是晦暗的,也可以是朦胧的;可以是激烈的,也可以是震撼的;可以是雾中的花朵,你猜测着花的颜色;也可以是眼前的灵魂,你看得到它的挣扎与呼吸。

            诗歌的产生是吟唱,是为具体的生活添加抽象的美丽。诗歌的发展是抒发,是将欲罢不能的情感凝固却不冷藏。诗歌的魅力是触碰心底最细的那根弦,使它也发出如作者般的颤音。如果一个人不会俯首沉吟,诗歌对于他是无味的鸡肋,他宁愿选择实用和直接。诗人无权埋怨世界对诗的冷漠,因为热情的燃烧需要能量,很多人愿意将这能量用在现实之中而不枉费。

            读诗的确有着比阅读小说散文更多的误区。似乎这其中最大的就是具体和抽象,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交锋。美丽无法用磅秤来衡量,花朵无法用镜子栽培,这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现实,我们都在其中穿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