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章天亮论方励之

高胜寒先生欢迎阁下来到气势磅礴、壮吞河山的〝高胜寒博客〞!夹豪霸之笔,写绝代文章!欢迎指正!欢迎讨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沉寂多年的海外民运分子又找到热闹的理由了。章天亮博士给我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
:


胜寒
:

  以前聼你談起過關于方勵之〝六四〞前後一些事的看法。現在斯人已逝,有很多人懷念他,也有很多人回憶起方教授的生平——在中國從科學家而變成異議人士,來到美國后又從異議人士變囘了科學家。

  在回憶方教授的文章中,我讀到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學者仲維光先生的《方勵之先生的思想與生平》,有很多感觸。這種感觸更多的是針對共產黨這個體制,而不是方教授本人。

  仲維光是北師大物理係畢業的,從科學研究開始,涉足科學哲學,進而產生了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反思和徹底批判。他所持的角度主要是從科學和哲學的角度。 這一點大概和方勵之有些像。

  從仲維光對方勵之的評價來看,方勵之也本來是要做科學研究的,但一再受到馬列意識形態的限制和批判,才不得不反思馬列邪説,並擴充到社會領域。

   讀了仲維光的文章,我感覺方教授〝六四〞前後的選擇大概是出於這樣一個原因:他把自己視爲科學家,而非社會活動家。來美國之後,他仍然不斷做科學研究,在民呷ψ友Y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也聼不到他的聲音。當時他在年輕一代人的心中影響如此之大,引領一代民主思潮,也許不是他自覺的選擇,而是一個客觀的效果。當然這只是我基於有限材料和有限思考的一個猜測性的意見。

   因爲我學過一點大學物理,讀過一點《時間簡史》和科學史,加上我有著從佛法修煉中所理解的一套關於宇宙、時間、空間的概念,所以讀仲維光和方勵之的宇宙觀(從物理研究中發展出來的一套宇宙觀),有很多共鳴之処。當然他們也有很多認識,跟我的不同。

   最感慨的是,共產主義真是一個極權社會。因爲極權,所以要控制各個領域,包括科學。似乎任何領域要走正常或正確的發展道路,都要從否定馬列主義開始,這就是爲什麽我這樣一個不問政治、也不能說在做科學研究的人,走到了共產黨的對立面去。

  也許文中的内容比較晦澀,涉及許多物理和哲學的問題,我還是把它跟您分享一下。至少從道德感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仲維光文章中的内容其實並不難懂。

天亮  201248

 
我即时回了章天亮博士一封信,表达我对方勵之去世的看法:


天亮
:

  我在昨天知道了方励之去世的消息。我在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六四前夕---曾为文严厉地批评他,认为他〝只认拳头不认人〞〝重权轻法〞,根本就不知法律为何物。我在不久前曾写过一篇短文批评过他,认为他虽然生活在美国这么多年,但依然还是不知民主为何物。

  方励之在自己的学术专业领域里有成就,但是在谈论政治时则脑袋像浆糊,完全不知所云,典型的象牙塔书生论证。我从来不跟风,不揍热闹,因而也就不愿意写应景文字。

   我们从世界各国的民主运动历史中得知,没有一场胜利不是由鲜血和监狱促成的,大部分的民主运动经典之作是在监狱里完成的。

  我至今依然认为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运动〞应该是争取中国民主和自由制度的最佳途径。方励之既提不出指标性的策略,亦写不出任何的政治理论,说他是〝苟且偷生〞或许有点言重,但他的所谓民主理论,则确实是些言行不一的高调,甚至于是滥调。

  在方励之的意识形态里,他依然还是一位共产党,最低限度也是一位小共产党。方励之就像那些没有出息的〝六四民运〞分子一样,中国共产党把他们赶杀得鸡飞狗跳,死的死,逃的逃,流亡的流亡,出家者有之,经商者有之,挟民运想当官者有之,长期领台湾国民党钞票者有之,就是没有胆敢把腰杆子挺直,树起推翻独裁暴政的正义大旗,在骨子里,他们的〝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奴才心态,依然一成不变。

   又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前几天由王丹、胡平、王军涛、吾尔开希、吴仁华和项小吉六人发表题为《我们希望回国看看——致中国政府的公开唿吁》的〝联合声明〞,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

   他们哀求中国共产党说:〝唿吁当局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因为政见不同就不许回国的旧做法,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允许民运流亡人士回国看看。〞〝愿意本着公开、诚意的原则,就此问题与内地有关部门对话,讨论具体的解决问题办法〞。我很惊讶这些所谓的民运分子居然不知道Professor Gene Sharp的理论,居然如此这般的公开向中国共产党叩头求饶。

   如果把未来中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寄托在这些没有脊梁骨的人身上,寄托在这些奴态十足的人身上,寄托在这些小共产党身上,寄托在这些争相喝台湾国民党奶水为荣的人身上,那么,中国还有希望吗?

   就像方励之认为他儿子在美国的车祸死亡是中共的阴谋一样,方励之旋风只是未来的中国民主运动中的小丑儿戏。

   他老人家走了,但愿他骨埋虽异域,魂兮归故里,我会为他和他的家人祷告。

胜寒 201249





2012410日 高胜寒 在 美国华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