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苑》总第一百四十八期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与智者交谈(2000

                 沈家庄 / 温哥华

6 4日,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 Jerry·Schmidt(施吉瑞)教授约我喝午茶。

我们已经暌别8个年头,但见面后正如我们10年前初次见面一样――如逢故人,毫无陌生感——“相见无杂言,但道”他的汉学研究。而且他仍然是那样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我们初次谋面是2002年元月上旬,我刚到加拿大不久。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学系陈山木教授把我介绍给他,希望我能够与教授合作进行中国诗学的课题研究。我和施教授通了电话,发现他的汉语讲得十分流利,几乎听不出是加拿大籍美国人。他约我在一家很别致的土耳其餐馆见面,并点了两份土耳其牛扒,我两边吃边聊,十分投缘······

第二次见面是在桂林。200311教授来中国访问,专程到桂林看我。他给我们古代文学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作了一次有关袁枚研究的学术报告。完全用汉语演讲,语惊四座。我记得他谈的是袁枚的“怪”,对在座诸生学位论文选题及选择论文切入角度颇有启迪。其间,我们一道游了漓江,在阳朔乡间金桔园摘金桔,在农家吃土鸡······又一道游览了靖江王陵――我发现了他与别的游客最大的不同点:一个人在王陵正殿附近、无人问津的荒隳陵墓乱岗周围寻寻觅觅,像考古学家一样,想要从一块断砖或半片烂瓦上发现点什么有用的蛛丝马迹······

原来,这正是Jerry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风格(或者说是方法)――尽量发现原始资料,一切论题都是从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出发,从寻找原始证据入手,透过表象,发掘或探寻研究对象的深层意蕴和深层文化内涵,最后得出令人心悦诚服的结论。

不过,真正对先生刮目相看,还是这一次长谈。

先生首先介绍他近期对于晚清贵州诗人郑珍的研究,认为郑珍诚如钱仲联先生所说,是清代第一诗人,他的诗歌成就,当与苏东坡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接下来,先生话题一转,指出,问题不在于郑珍本身,而在于偏居一隅的贵州出现郑珍这个人物的现象很值得人们思索——文化落后的贵州,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出现非常杰出的历史文化人物?——说到这里,先生顿了顿,为我念了一串名字,我已经记不全了。我心下不得不感佩先生研究问题的系统性、深刻性和独到、敏锐的感悟性!

接下来先生给我介绍他前些年出版的有关黄遵宪研究的著作,原著为英文,现在已经翻译成了中文——而且中文版很好销——说到这,他露出了欣喜的笑,为在中国找到比较多的知音而兴奋。他谈到黄遵宪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不满美国政府《限制华人例案》,为居美华人争取人权而做的种种努力。并特别提及黄遵宪委派他的副手、副領事黄锡銓来加拿大参加听证加拿大议会委员会关于中国移民的排华议案,并联络当地的华人,倾听旅加华人劳工的呼声。加拿大议会委员会的排华建议是加拿大政府排华法案的基础——教授认为,这是加拿大历史上很黑暗的一页。在此期间黄遵宪写与黄锡銓关于此事的几封信件完整地幸存下来。从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黄遵宪关注旅加华人劳工生存权利的忧心,可以说黄遵宪是最早关注移居北美华人劳工生存状况的中国政府官员。说到这,先生又为我说起19世纪后期华人劳工来加拿大修建铁路的辛酸史······

交谈中,Jerry感慨中国近二百年的工业文明落后西方,认为情况十分复杂,也很难说得清楚。他认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并不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早就有了例证――洋务运动,是真正的学习西方。不过,朝廷却抵制工业文明,如慈禧下令拆除英国人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清朝廷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修好了还下严令一定要拆除!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正是这个时段,中国劳工却在加拿大艰辛地参入修筑从维多利亚至渥太华、贯通加拿大东西铁路的筑路大军行列,并成为筑路劳工的主力。中国啊,自己不建铁路,很廉价的劳动力,却在为西方国家创造财富――但西方人并不买中国劳工的账。加拿大政府也跟着美国政府,出台排华法案,华人当时在加拿大地位真是极为低下——身上挂一块腰牌,写上名字,注明是中国人,几乎除了做工、领取低收入的权利之外,没有任何普通人的权利,更谈不上人权和公民权了······

我突然觉得,像Jerry 这样一位以中国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汉学家,能够从近代华人移民史的视角触动如此有意义的发现、能够从实证主义的发现看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历史,谈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很能够振聋发聩——甚至比20世纪末名噪学界的许多西方汉学家们奢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眼光和研究路数要独到得多,实际得多,有价值得多!

近两个小时,基本上是Jerry 教授一个人侃侃而谈。他思想的火花,不断与我近期对于中国问题的思考相撞击,我越发感觉到对方的中国文学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视域;我也隐隐感觉到,不久的将来,Jerry的研究成果,一定会突破当今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固有模式或成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耕云播雨,爆出惊雷!

我默默期待着······

 

温哥华是个好地方

 

词:李保忠(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英译:丽叶(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寄调:我的祖国 刘炽曲

 

温哥华是个好地方

紧紧连着太平洋

一城山色半城水

冬天温暖夏天凉

 

远观近看都漂亮

红花绿草满城香

菲莎河水穿城过

蓝天白云好阳光

 

温哥华美景唱不尽

最佳人居美名扬

 

 

 

Vancouver is a good great scenic

 

Lyrics: Baozhong Li

Translation: Juliet

Tune: My Motherland by Chi Liu

 

Vancouver is a good great scenic.

It connects to the Pacific.

One citys mountain halfs water.

Winter its warm and cool summer.

                                    

Sceneries nice and looks beauty.

Red flowers green grass smell whole city.

Fraser river crosses middle line.

Blue sky white cloud good sunshine.

 

Vancouver place we sing endless.

The best environment it is!

 

春 天 里

于佳琪 / 吉林

 

      透过绿叶生长的语言,阅读春天栖满鲜花、鸟语的天地,感触春天温馨开放的语言。沿着冬天的脊梁,走过漫漫长夜,走过冰雪飞霜,激情的与三月对歌,风光旖旎的日子里,欣赏来自春天的问候。绿树,田野,河流,村庄,细腻的内涵,灵魂的交流,成为春天里最纯情的礼赞。

      静静的倾听,春天里一个个生长的故事的亲昵的细语,一个个被春雨滋润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站在阳春三月里,构筑一道亮丽的风景。行走在春风化雨的日子里,细细的思索,生命的真谛,命运的选择,倾听季节更替的独白。

     远离喧嚣,远离烦恼与忧虑,翻印出春天里各种版本的笑语欢歌,掀开春天的衣衫,滚落生机,捧起春天充满希望而又激情的笑脸,坐在三月的村口,欣赏来自春天的问候。站在春天的枝头,守望一片新绿,和犁铧一道,穿进春天的腹部,细细的将春天翻读。

       春天从一片叶子上探出头,蝶舞蜂喧,百花飘香的时节,换上艳丽的外衣,满山万紫千红的春天,接受春风的检阅,接受春雨的洗礼。接受阳光和雨水的馈赠,我看见春天在一片叶子上伸展。春天爬上柳梢,春风拂绿了大地,一切有关生命的故事,在春天里开始鲜活。

润物无声的春雨,穿越三月的天空,抵达某种深度。唤醒了群山,看万里江河,千枝吐蕊,万木竞发。绿了杨柳,红了桃园。在这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时刻。从日渐暖和的天气里感悟,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我喜欢春天绿色的叶子,温润的春风,温拂着醒来的土地,追忆着绿色的的梦。

从南方飞回的燕子,将春梦惊醒。春天从一朵花开始灿烂,暖风打开了久闭沉寂的窗户,打开了花开的声音。一支小小的牵牛花,伏在窗口,欢快流畅的清音,在阳光下流淌。春天是一支牧鞭,鞭挞的声音在我们的头顶上响动,欢快而有份量,辛勤的农人,赶着春天和耕牛,一起在春天的田野上奔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