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生:从白卷英雄到亿万富翁

张铁生,50后、60后都不陌生。这个插队青年因为在1973年的高考中,交了份“白卷”而名噪全国。


这起“白卷事件”因为发生在“文革”时期,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1.很少人知道,其实张铁生并没有交过白卷。


2.他的一封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改变了1973年全国大学招生的路线。


3.一代青年的命运被重写,而他自己也被绑上了一辆无法掌控的战车。


许多大学毕业生达不到中专文化水平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就不可能出现“白卷英雄”,张铁生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实际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后,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告当时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要求“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当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已经成为革命运动的绊脚石,所以“不仅招生制度要改革……教育内容也要改革……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泽东选集》。”


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在1966年停止招生,高考被废除。一时间,正常的教学与管理根本无法进行,教育秩序空前混乱,“教育革命”愈演愈烈。直到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对《人民日报》文章《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作出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据此,七·二一大学遍地开花,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招收。


由于不重视文化知识,很多学生入校后又忙于阶级斗争,所以许多大学毕业生还达不到中专文化水平,最简单的算术题1/2+1/2的答案竟然是2/4!


1973年邓小平复出,在他主持下,国务院批转了《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对两年前开始实行的采取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的规定进行了修订。这一年,高等学校招生除需经过评议推荐及审查、复查外,还要进行语文、数学、理化三科的书面考试。


尽管这次招生对象还只限于知青、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但这对当时农村的知识青年来说,已经是个天大的喜讯:终于可以凭借知识上大学了!叫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顿时失去了大半江山。


张铁生交的不是白卷


1968年10月,张铁生从兴城县初中毕业后,来到该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落户。凭借一向突出的表现,张铁生当上了生产队小队长,也赢得了1973年这次参加大学招生文化考试的机会。然而,在最后一场理化考试中,整张试卷题他只会做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成绩一公布: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虽然成绩比较差,但足以说明他当时并未交白卷。


同样参加过那次考试的,还有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当年报考清华大学(微博)的他,在那次考试中数学拿了满分100,其他科目成绩也相当不错,在他所属的京津唐考试片区排名第一。清华大学还专门派教师到工厂找沈志华谈话。“那会儿我就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沈志华说,结果“白卷英雄”张铁生使择优录取的规则倒了个个儿,“考得最差的被录取了!”沈志华一把火把做过的数理化习题全烧了,决定改学文科,想搞清楚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一封至关重要的信


而让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人物的真正原因是,他在理化试卷背面写的“给尊敬的领导的一封信”。


附:【张铁生写在所谓白卷上的信】(节选)


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谈一谈。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复习功课。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


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白塔公社考生 张铁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原载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得知此事后,将张铁生试卷背面的信作了删改,指示《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另加编者按:“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红旗》杂志转载时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四人帮”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


江青称他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


从毛远新发现他的信开始,张铁生的命运发生巨大转变。


高考结束后,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后又被学校破例发展为党员。1974年3月,张铁生和同学老师们一起奔赴农村,帮助农村进行阶级斗争。有人说下乡“下糟了”,“学不到东西,浪费了时间”,在4个月后的总结会上,张铁生和同学们用实际工作成果予以反驳,他们不但为生产队治疗牲畜疾病,还为贫下中农培训了一批赤脚兽医。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铁生当选为人大常委。8月,上级党委决定调整铁岭农学院的领导,成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新班子,张铁生又被选拔为这个新领导班子的副组长、党委书记,并受到江青接见,江青称他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并说“我要用这块石头打人了”。


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红得发紫的张铁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四处作报告、发表文章,不遗余力地在政治舞台上表演,为“四人帮”大造舆论。张铁生已然成为江青集团的马前卒,被绑在“四人帮”的战车上,再也无法左右自己。


这个有意打造的“造反榜样”,充当了“四人帮”冲击1973年恢复高考制度的工具。“白卷英雄”引发全国对文化考试的批判,“招生进行文化考试”又成往事。


想过普通人的日子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张铁生的政治靠山消失了。不久,张铁生被学院撤销党内外职务、开除学籍,还被逮捕羁押。


1983年3月23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审张铁生反革命案件。在案件审理中,张铁生没有委托律师辩护,他拒绝法院为他指定辩护人。在法庭辩论时,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小将”,在复杂的路线斗争中,犯了应该宽容和谅解的“错误”。然而,法院最终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等罪状,判处他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刑期从1976年算起。


在辽宁省凌源监狱度过的15个春秋里,张铁生由兽医改为人医,曾在凌源监狱卫生所担任医生兼护士,负责全监狱犯人的医护工作,从未出过差错。在他服刑期间,有不少受他牵连的朋友还伸出援手照顾其父母。


1991年10月6日,张铁生刑满获释,接他出狱的是他在铁岭农学院的老同学董礼平,此时她已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一名讲师。不久,张铁生迎来了他41岁生日。11月4日那天,昔日好友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生日晚会,为他定做的生日蛋糕上写着:祝铁生41岁生日快乐!


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张铁生一心想做个普通人。他本想和董礼平悄悄结婚,一如他们悄悄地相爱,可是家里人反对,说董礼平等了他这么多年,悄无声息地娶进门可不行。于是,当年12月22日,张铁生出狱后的第78天,他和董礼平在兴城县城举行了婚礼,出席的只有家人、亲戚和几位同学。


一年后,张铁生在妻子和朋友的鼓励下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1995年,张铁生和另外三人在沈阳成立了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饲料业前10名的大型农牧集团,净资产过亿。张铁生任集团商政总监。


当人们对“白卷英雄”变“千万富翁”的传奇议论纷纷时(新浪财经注:5月17日晚间,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禾丰牧业招股说明书。张铁生持有该公司3200多万股,若顺利上市,张铁生身家估计将超过3亿。),张铁生说:“和我的同学朋友比,我没有一个方面是出色的。这些年拼命干事业,绝不是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过普通人的日子”。 (据《文史参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