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诤语之十二
金融消费
金融消费堪称时下一景,在南方,信用卡消费是时髦,开出个人支票更显气度不凡。虽有人排斥这种行为,以为是“摆谱”消费。然而在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又传出了新闻:推行个人信用消费,三百七十人利用自己的信用,向银行借款购物,于是更让人用金融消费概括此现象。
不管循着“先挣后花”训条活着的人怎么想,接待消费已悄悄流行起来。许多房地产的广告上宣称的“某银行提供百分之多少按揭”的条款让买房资金不足的人砰然心动。按揭即接待,借着银行的钱住着自己的房子,其实很早许多人便进入了金融消费。
消费原本是个人的事,和金融上不该有联系的,不过谁都不愿带着整麻袋的钱出门,因为诸多不便,金融商便提供出金融工具诸如信用卡支票类以便捷赢得消费者。金融行为用于个人消费,的确让人活得轻松。
金融消费绝然不同于高消费,金融开始渗透个体的生活中,并不是鼓励一种超前和无度的消费行为,只是希望个体运用金融手段来使自己的财务更合理,也更能发挥潜力。
金融消费鼓励消费和刺激消费,这一点有悖于国人的储蓄观。虽然目前个人投资方式多起来,但消费观依然是很保守的,总想存点款项,以备意外之事,金融消费带来的或许是一种新的消费观。
在经济界,有一条著名的消费观念,花掉的钱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不会消费的人总是花掉自己挣来的钱堆中浅浅的一层钱,下面的钱便霉掉,社会变少了许多财富。这固然有些夸张,但其提倡了一种消费者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刺激消费,是引动经济回升高涨的兴奋剂。
金融消费应有内在的良性循环约束力,即消费者需是用自己的信用借贷,金融商当然不会傻到把钱借给那些不会挣钱不守信用的个人,明智的赚钱人亦不会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
当然,金融消费流行,亦可能多少引出些“打肿脸充胖子”消费过度的故事,说不定亦可能引发出负债消费陷入绝境而跳楼的故事,所以消费者亦心中有度才为好。
中国金融工具落后,依然是储蓄薄的天下,提款必须跑到银行才可进行,提款机(ATM)的使用少之可怜。但电子记账,广泛使用提款卡必在短时期内在中国花开遍地。这是趋势。相信中国人使用和吸纳先进用具的能力。金融工具的更新在中国金融界是首要课题。
在新加坡开出了第一张个人支票。刚到新加坡时接到别人给的第一张个人支票,对那人甚是崇敬。后来才知开出个人支票来在新加坡是多么等闲。这是亚洲金融中心,自然不足为奇。可是二十多年前的新加坡与中国金融现状颇相似,甚而不如,便对中国充满信心。
唯金融工具现代化才可刺激金融消费,更信这一点。金融消费亦会在未来中国等闲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