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温家宝要下台了,张维迎也跟风。理性客观地对政府批评和挑刺,本是学者的责任,是一个公民社会成熟的基础。谈温家宝两届政府的失误,是每个当今学者早该做的。一个社会多点客观的批评,少点恭维和马屁,为下届政府少犯错误做反思准备,对国家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对发展有好处。
有人说,张和王、周都是一路的。我说,不一定。一家同胞兄弟还不一样呢。王周走官路,张走学路。很多人早就指出温家宝政府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有严重问题,连我等小辈在4万亿一出炉,就憋不住开始讨伐温的“救美国就是救自己”。但一贯强势的总理,根本不把这些人的话当话,加上胡的不干政不作为(长远讲,总统不干政是好事一桩),结果国务院我行我素,致使很多大的经济问题集重难返。
他认为,改革的头20年是观念战胜利益,过去的10年是利益战胜观念。国家要平稳地继续发展,需要新一轮的观念战胜利益、强有力的领导人、以及自由多派的环境。
下面是搜狐财经访问张维迎的摘要:
依靠一派压另一派的强权,不可能建立一个宪政法治的社会
一个宪政法治的社会很少是以武力建立起来的。武力本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磋商的过程,不是一个相互妥协、相互尊重的过程,而是一个强权逻辑,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过程。这个时候,就算武力推翻那个专制政权,获得政权的本身又变成专制了,这是一个基本的特点。民主的过程,宪政的建立,一定是通过相互的磋商,互相的妥协,最后达成这样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就比较稳定。
政府权力就像癌细胞 不加以抑制就会自动扩散
政府官僚系统有一种自然膨胀的冲动。如果我管的很少,理我的人就很少。我可能不在乎别人是否给我送红包,是否贿赂我,但我很在乎别人是不是尊重我。你权力越大,你走到哪里越牛气。为什么中央政府一个处级干部下去,就是前呼后拥,警车开道?因为他手里有权。同样中央部门,有些权力小的部门,下去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有一种扩大自己权力的本能。一旦领导人没有理念,这些政府权力就像癌细胞一样,你没有与之对抗的力量,没有健康的细胞不断的吃掉它,它就不断地扩散。
政府大量投资助长国进民退
你看整体的社会里面,国有企业好像变得越来越神气,九十年代可不是这样的。九十年代国有企业都是烂账、坏账很多的,人们担心这些烂帐导致整个金融崩溃,所以才有后来的改制、处理坏账。这几年是完全不一样了,像一个组织一样,有时候这个人是一把手,但是你发现另外一个人天天在那里说话,比他还管用。你看看我们的非国有部门创造的GDP是60%多,但是整体的话语权在国有企业的手里面,它说出来的好像就是正当的,就好像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国有企业老以国家利益代表这样的姿态出现。
政府官员追逐利益给社会带来负的价值
政府与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差别是,他们的收入来自税收,企业的收入来自价格。价格是自愿的支付,这瓶矿泉水卖两块钱,人家一定认为值两块钱以上,他才会买。但政府收你两块钱税的时候,能给你提供的服务值几块钱,你不知道啊,有可能是三毛,甚至有可能是负的,但它照样能拿到这两块钱。因为他们没有竞争约束,这种权力才变得危险。
四万亿计划加剧了2012年的经济危机
现在经济要下滑,这个问题都是你们当时的措施导致的。但是他们很少这么想问题。就像一个聋子,我本来给你治聋的,结果我给你治哑了;聋没有治好,我现在给你开治哑巴的药;过两天又治瞎了,我继续开怎么治瞎的药。没有09年的刺激政策,当时的一些困难,就会迫使你去调整,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问题。你运用凯恩斯的刺激方式,刺激越强,最后的问题越严重。
企业要做好过冬准备,不能干等政府救援
企业必须做好过冬准备。其中会有些企业并购、重组,有些企业就可能走不下去,如果你没有相当的创造力的话。你不要再寄希望于靠政府的宏观政策来解救你。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就等着政府把水放干了,那你就麻烦了。你还是要练就自己的一身本领。企业始终要靠市场,靠客户。客户也是没“良心”的,他才不会说因为你过去对他好,就永远买你的东西。你必须不断地讨好他。
大家早被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吓怕了,要重新提升民企信心很难
这段时间为什么上面出了很多鼓励民企的措施?就是因为靠国有企业没有办法了,经济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它想到民营企业了。问题是这几年的政策,已经大大改变了民营企业的预期,让大家觉得更不安全了。大家都被吓怕了,不是你简单说两句,人家就会响应。要重新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安全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那你有没有这个耐心?没有这个耐心,最后又要靠货币
改革不是太复杂,就看领导人的决心
邓小平上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教育和科技。他马上想到一件事,就是上大学不能再靠推荐,而是要考试。但当时教育部比较左,从部长到主要的负责人都很左,不是完全能想通,所以他们也会有抗拒的,给邓小平报告就说“高考很复杂,今年根本来不及做。”邓小平就说:“你们做得了就做,做不了我知道谁做得了。”所以改革其实不是太复杂的,就看你领导人有没有这个决心。
中国官员懂特权有特权,不知人权也无人权
法治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我们现在这个制度官员是有特权的,但是其实也是没有人权的。特权保证他今天能得到很多的好处,但是没有办法保证他明天的安全。当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有一个制度,不仅是保证我今天的安全,也保证我未来的安全,这就是法治。只有法治才能使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得到保障,包括官员的安全。
一个没有法治的社会对谁都不好
法治建设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最后都是需要法律的保护。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省的政法委书记出问题了,出问题之前他就知道了,所以他给一个大律师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进去了,你一定给我找一个好律师。”然后这个朋友就脑子里想,“你现在想起找律师了,你当官的时候是怎么对待我们律师的?”所以这些问题,大家都慢慢会认识到的。
语言腐败蔓延,让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
很多年轻人出国留学要写推荐信。推荐信就是讲你对一个人的了解和评价,但在我们国家已经不是这样了。他爸认识谁,找一个关系,请个名教授写推荐信,但这教授其实连孩子都没见过。而且他还说,我们就不麻烦老师了,我知道你很忙,推荐信我们已经起草好了,你签一个字就行。这本是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啊,但我们很多人已经不把这当做一个道德问题来看。
社会救助应有限度,否则一定是个大窟窿
经济学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政府花钱能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世界上还有免费的东西。好比在个人之间,你请我吃一顿饭,看上去我没有花钱,但其实我心里负担很重,感觉我欠你点什么,以后要帮你什么忙,或者请你回吃一顿。但如果是政府请客,大家就没有这个感觉,不吃白不吃,没有任何相互回报的感觉。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政府的钱是免费的。
民主不是简单的投票,不懂自由就不配谈民主
得有一些基本的理念,有些东西是你超出政府,超出任何人的权力范围,比如说个人的生命、自由。我们不能随意剥夺一个人的自由,除非你有什么犯罪,你危害到别人的自由,危害到别人的安全什么的,才应该受到干预。如果我们理解民主就是多数人投票是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完全错了。民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由,不珍惜自由,那他就不配谈民主。
民主建设要循序渐进,100年前就是太着急了
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过程是那么理想的,都是打打闹闹,经过若干年才形成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人犯的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太着急了。辛亥革命之后,刚刚没有几年,议会吵吵闹闹,甚至有暗杀,本来很正常,但我们觉得辛亥革命失败了,所以我们只好重新选择别的道路。如果当时的人们有足够耐心的话,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可能我们就不需要讨论这些问题了。
原文:http://business.sohu.com/s2012/zhangwe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