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谈话当中,我们常常听到“我对不起我妈,我很内疚”之类的话。比如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去世了,他会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能让我妈享到福。”有的时候,男人们会因为母亲活得不尽如意而指责自己没有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婚姻关系上,男子可谓是受尽了“夹板气”,觉得自己左右为难。Elliott Ohannese博士拥有人类学,法学,神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学位。愿他的智慧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启发和帮助。 问题:关于儿子心中对母亲感到愧疚的问题,您的看法如何?Ohannes 博士: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害怕自己的母亲。这种人不光有华人的男子,白人男子也有这种趋向。母亲总是依赖心理控制,她们非常娴熟地运用负罪感来控制儿子。负罪感是个很有效的工具,我看到这种情况都是母亲运用负罪感作为工具来抚养孩子成长的。有的男子成人后对此感到愤怒,就完全对母亲置之不理;但很多高大的男人却会因负罪感没有面对能力面对母亲。负罪感有的时候的确有用,但绝不能用于生活方式。问题:您能举一个例子吗?Ohannes 博士::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人被法庭送到精神病院。结果他在那里仍然不守规矩,反而领着病友热热闹闹地开派对。医院里有一个护士长,平时总穿着一身白衣,说话柔声细语的。事后这位护士长对这个人说:我认识你母亲,你觉得如果我告诉你母亲这件事,她会怎样?结果,这个人自杀了。因为他护士长的话对他是一种心理暗示,他为对母亲那种扭曲的责任而自责,痛苦不堪。他在母亲的负罪感下面瑟瑟发抖。这个护士长更邪恶。当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的母亲是一个孤儿,非常要强,她一直跟我们生活,直到去世。我和太太很好地照顾她,但我也让她明白,她必须遵守生活的顺序,不可以指挥和控制我和太太的生活。我这样做,使她和我太太的关系非常亲密,她反而叫我“魔鬼”。问题:请您解释负罪感从哪里来?Ohannes 博士:我们这里谈的是假负罪感。我们知道人都需要爱。小孩子感觉到被父母拒绝,忽视,他的精神生活中就会留下跟爱有关的创伤。他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以后他就生活在这样心理暗示和威胁之下,内心总有焦虑不安,感到自己处在一个无法预见的,转眼就会失去的负罪中。问题:这样的负罪感对婚姻有什麽影响?Ohannes 博士::这样的影响有两个:第一,毁灭儿子的婚姻。特别是当婆婆不喜欢儿媳的时候。母亲可以用很多心理暗示,比如用沉默,讥笑,讽刺,悲哀的表情,言语等等来控制儿子。第二,男人也无法真正爱母亲。或者其他人。因为他不明白爱的顺序。这是很多造成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即使不离婚,他们的妻子也很痛苦。问题:您觉得男人当如何爱自己的母亲? Ohannes 博士:耶稣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参与犹太会堂大人们的讨论,并且积极发言。如果你读圣经,你会发现,他的母亲对此感到很不自在,同时他母亲也一定感到儿子应该觉得对妈妈感到内疚。因为他的行为让母亲为他担忧。可是耶稣不接受这种负罪感,他对母亲说,你不要干涉我的事情。另一方面,耶稣完全依赖上帝,所以他既不受父母管束,也没有叛逆。 耶稣成年以后有两件事情更让我们明白当如何孝敬母亲。有一回他们一家人去参加一个婚礼,或许因为客人多,主人家的酒不够喝了。耶稣的妈妈认为她的儿子是个神子,解决这个问题不在话下。所以他妈妈要耶稣把水变成酒。耶稣明白地告诉她妈妈:您不要指挥我做事情。我自己知道我该做什麽。换句话说,我的行为是有指南和原则的,你不可以用负罪感来控制我。这个时候他拒绝服从他的母亲。另一方面,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知道自己将要离开母亲,无法继续照顾母亲,他吩咐他的门徒说:我的母亲就是你们的母亲。我把我的妈妈交托给你们,希望你们像她的儿子一样照顾她。我想很多男人在读圣经的时候,总爱看到把水变成酒,或者耶稣复活的神迹,却看不到耶稣如何处理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