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世界观不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充分接触、全面思考和归纳所得出的,而是在很小,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被灌输而形成的。并不是说这种灌输不可取,或者因此就一定是错误的,因为让一个小孩子得到知识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是,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个问题,自己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观念---世界观是被灌输而形成的。我们这个社会评价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怎样的?好学生之所以被称作好学生,只是因为他(她)把这些被称作知识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能够熟练运用。

我不想因此得出这些被灌输而形成的世界观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这样的结论,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并不应该是象牙塔中个别人的专利,而其他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思考过程比结论本身更加重要。有些人的世界观是在学校里获得的,有些人的世界观是在山里听奶奶讲故事获得的,你不能因此就说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因为通常人们也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后代。而且在被灌输这一点上,两者也没有什么不同。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读者去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所谓的开启民智,是要让人们去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称为科学的所谓知识。当然思考远比简单地接受并相信要困难和麻烦得多。现在不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年代,人们不是发愁得不到知识和信息,而是信息爆炸同时伴随的信息垃圾的爆炸,人们面临着取舍的困难。面对大量的信息人们也只能简单接受甚至视而不见,更不要说去思考。况且,任何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哪怕只是皮毛,所以,简单地相信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人无法避免的。

虽然有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仍然希望强调思考与不盲从的重要性。即便选择接受,也要尽量避免盲目性。在本书中,笔者将与读者分享一些颠覆性的观念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在我们脑中曾经深信不疑,被认为坚如磐石,被当作是认识的基础的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可以如此轻易地动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