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为何近年来集体向右转,而美国又是何态度?安倍当选后,中日关系会如何发展?对此,记者采访了本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社国际部高级记者江亚平和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院长陈言。
一.最近日本社会极右势力的声音不断高涨,自民党甚至提出极右倾向的竞选纲领。以日本维新会为代表的“第三极势力”正在站稳脚跟。如何看待日本的集体化极右倾向?
陈言:整个日本社会,最近这些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经济上没有进步,长期处于“失落”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日本民众特别需要一个新的口号、新的国策来应对这种状况。但是,我们看到在过去的20年里,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在经济上都没有出现有成效的效果。他们只能在政治上寻求新的口号。
这个口号出现在今年4月份。4月16日,石原在美国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购买钓鱼岛”计划。打着“爱国”的大旗号召“购岛”,得到了众多的民众支持。也正是有这样的民意基础,也使得民主党在9月11日这一天,实现了 “国有化”的举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民党就需要在此次选举中发出比“国有化”更激烈的新口号。11月21日,安倍发布竞选纲领,打出“修复日本”的口号,声称要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的同时,还提出要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安倍这么一说,那么石原就会发出更激烈的话,这样才会引起民众的注意。
石原是一个长期以来思想非常右翼的人物。他也提出了很多偏激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应该说是非常迎合了部分日本民众的心愿。因为在经济层面,执政党不能够取得新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民众又听不到政治领袖在领土上面非常强硬的口号,以致民众会觉得石原是可以支持的。
所以出现了以下的现象:维新会10月的支持率还在2%左右,但是自从石原加入到维新会、并成为维新会非常重要的政治领袖后,声望马上涨起来,有了非常高的支持率。
如果问是不是民众特别支持他们?我觉得是因为民众看不到出路,所以就对石原有一定的支持。但在执政能力上,维新会可能更在民主党之下。它不可能给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作出新的、有成效的、看得见的成果,所以很快这种支持可能就会被破灭。
二.日本集体向右转,美国是何态度?是略有放任,还是时刻警惕?
江亚平:美国的态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希望日本政府对中国示强,暗中怂恿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踩踏中国的底线,尤其是在钓鱼岛问题上使用离间计,好从中渔利。但另一方面美国也对日本的右翼势力也表示关注,对日本美化二战的侵略历史表示愤怒和抗议,不希望右翼势力走得过远,对军国主义复活也保持警惕。日本极右势力具有浓厚的反美民族主义倾向,未来很可能对美国在东亚的安全利益形成挑战,对此美国一些有识之士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美国是一边打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又一边鼓励日本右翼势力向中国挑衅。这种政策是养虎遗患,是在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最终注定要伤害到自己利益的。
陈言:日本虽然近年来很多言论非常“好战”,但日本到目前为止是有和平宪法的国家,至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理解为想说什么说什么,日本是有很多很下流的政客存在的。
此外,近些年,日本社会有个非常巨大的特点:在经济方面不能取得成效的情况下,政治上更加保守了。而这种保守更体现在强调日美联盟。
所以这个时候美国是非常欢迎日本的保守的。一旦保守了以后,一旦修改了宪法,那么日本就可以出动自己的军队,帮助美国人打仗。过去日本是只给钱,不出人。现在不仅给钱,还出人,美国当然高兴了。同时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经济是以东亚为发展的火车头的,那么在这时候,一旦东亚的经济走得慢下来了,那么显得美国发展得还不错。所以这对美国是有好处的。美国愿意看到这一点。
三, 如果安倍当选,中日关系会如何发展?
江亚平:对于安倍,要看到他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士,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今年10月还去参拜了靖国神社,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上台也给中日关系打破僵局提供了可能性。对安倍上台,我们要进行观察,给予机会,并保持高度警惕。欢迎安倍任何积极的对华反应,同时一旦发现他有右倾言论和行为,要及时给予批驳和反击。
陈言:安倍曾当过首相,他特别知道怎样修复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他会考虑这件事。在选举期间,他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但若真正当选首相,该怎么做他心里应该比谁都明白。
本报记者 钟卉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