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我们该如何反思文革?


孙立平:我们该如何反思文革?

1、文革是历史留给中国的巨大历史遗产,中国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与如何反思这个遗产有关系。近日由于网络反腐的问题,有人又提起文革的大民主问题,认为网络反腐有文革式大民主之嫌。这个问题很需要澄清。但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我这里仅仅根据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思文革的过程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否定和反思文革开始的。但当时的反思是经历了一个转折的,正是因为这个转折使得中国走向了今天。

3、反思是从“伤痕文学式”的讲述开始的。本来,在一场灾难之后诉说苦难,是反思的自然起点。但这种以诉苦为载体的反思,有一个注定的弱点,这就是,尽管可以说文革的受害者实际上是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但一般地说,上层人物的苦难(主要是作为开国功勋的老一代革命家、老干部和著名知识分子、文化人)更具有讲述性,而普通人的苦难则不太具有讲述性(其实,论苦难的绝对程度,应当是地富反坏右这些所谓的黑五类)。更重要的,当时的现实背景是:文革已经结束,华国锋等文革温和派在执政(后被称为凡是派),许多老干部还没有平反。在这种情况下,对文革苦难的诉说,与平反冤假错案和老干部出来掌权的要求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对文革苦难的诉说,在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上层人物苦难的诉说。而且,在这当中,已经隐隐约约潜含着一种的要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一下当时“三子”即票子房子和儿子的说法,也可以查找一下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

4、但尽管是如此,这样的反思仍不可避免地开始向文革背后深层的体制原因方向延伸。有两个因素也许对这种延伸起到了作用。一是数以千万计的陆续回城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他们中许多人既有与现实接触的感悟,又有逆境中的阅读与思考。二是恢复高考后在高校积聚起来的以百万计的77、78、79大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又有在理论上较深入地思考。这样,对文革的反思,就逐渐接近“专制与极权”的体制问题,他们反思的不仅是文革,也包括文革前的17年。这也是思想解放与启蒙运动的先声。由于两个原因,这种最初的反思被默认了。一个因素是,当时执政的文革温和派比较软弱,已经自身难保。另一个因素是,相当一部分老干部还没完全掌握权力,也需要借助这种势获得绝对优势。于是当时的气氛就是,人们畅所欲言,改革开放启动。

5、在所谓凡是派下台,老人控制了权力之后,对文革的反思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文革被视为对文革前17年正确路线的偏离,并开始将文革视为“大民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79年11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取缔“西单民主墙”。12月6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通告,禁止在西单墙张贴大字报。1980年4月8日,由邓小平提议,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同意中共中央建议,取消《宪法》第四十五条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权力”的条文。

6、这个反思的转折点很重要。只要经济体制改革,不要政治体制改革,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个基本原则,官倒,弱势群体成为改革的受害者,权贵体制的形成,稳定压倒一切,都是由这里出发的。

7、我觉得,在今天,仍然存在对文革的两种反思。尽管在感情上有人会觉得很难接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对文革的反思来自两个力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思。一种是主张改革的往前走的进步力量的反思,强调的仍然是文革的极权特征。另一种是想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指文革是大民主,暴民政治。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却很容易引起歧义的说法是:毛泽东是利用大民主搞个人独裁。而在现实中,一些反思也很容易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说法。你一说现在腐败,他就说文革的时候更腐败。什么意思?反思文革成了对现在腐败的辩护?你一说现在贫富差距大,他就说,文革时候贫富差距更大。什么意思?反思文革成了对现在贫富差距的辩护?所以,如何反思文革,是个大问题。



庞士清 发表评论于
感觉阿留的卓见不仅合情理而且易实践,网络即为普通人的思想、文字、情感、记忆提供了硕大的显现平台,正是此举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阿留 发表评论于
侃兄、庞兄和“灵隐”(飞来寺)兄的看法我非常赞同,上周还在万老的“万友会”发了一个类似的评论,也是建议先还原历史事实,和各位仁兄所见略同。

困难的是,除了当局不愿解密以外,有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恐怕早已被销毁,而当事人大部分都故去了。所以像杨继绳先生那样抢救挖掘历史事实的工作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中国历代的历史都是官方写的,而现在资讯这么发达,老百姓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家的故事,用千家万户的讲述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百姓的历史。如果结合现代统计学的一些方法,也许从这些老百姓的讲述中更会有意外的发现。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侃一侃说得对,解密档案是关键第一步。真相大白于天下,何谓实事求是,何谓理性对待,就有了依据,“吃百堑,不长智”的空间自然会被缩小,于国家于百姓肯定有利。只不过此举对当权利益集团而言,无异与虎谋皮。难!
庞士清 发表评论于
谢谢侃兄、阿留的回复,虽非英雄所见略同也是乐事一桩呀!
侃-侃 发表评论于
回复阿留的评论:

那是因为"人民"手中没有任何 bargain chips。同时,您指出的那些现象倒是"正常的"。没有制度约束,掌权者只可能自觉自愿地"为人民币服务"。

昨日偶然看见央视才女柴静新书《看见》首发仪式视频,刚巧听见她讲一个小村修路,全村公议项目方案,前后反复五次,最后大功告成,无人有怨言。中间有些机制设计非常有意思,如第一版方案通过后,任何人在五天内都可以反悔,要求重新全村开会改变方案,但是反悔者需要负责重新开会的费用,以避免不负责任的任意行为。这些都是村民的自发行为,未必有"西方"民主制度的直接影响。真是智慧在民间!
侃-侃 发表评论于
回复庞士清的评论:
对的。其实只要开放真实历史档案,当年何人、何时、何地、说了/干了何事都一一列出,学者/平民得出什么结论都是可以讨论的,用不着担心谁反思对了,谁反思错了,谁反思过了。只要是基于人类共同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对具体的某些事件或人物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接受。而隐瞒事实、扭曲历史才是阻碍国人进步的最大问题。"吃百堑,不长智"才是吾国吾明近代以来的最大悲剧。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庞士清的评论:

赞同,庞兄新年好!

“与国际接轨”大多也是择其利官宦者而接之,其利百姓而不利官宦者则弃之。取舍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统治者,而非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骨子里还是要当老爷。
庞士清 发表评论于
党国对文革是揭一部分捂一部分,因前者始有改革开放缘后者问题堆积如山,人可更新换代,党始终伟光正本身就是个死循环。
打酒的 发表评论于
孙立平 与 孙立人 有关系吗?
杨子 发表评论于

孙立平同志的观点很不错,说到了目前所谓右派们的矛盾实质。

只有理性地对待文革的时空,才能避免极左的灾害,才能避免极右的翻天过枉。目前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腐败 + 贫富差距,这是共产党最大的危机所在。造成这些矛盾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对文革反思的偏离方向。

现在,是该反思改革30年的问题的时候了。否则,当前的社会大矛盾无解,并且只能更恶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