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析抗战历史(2) - 卢沟桥事变

对兵法的运用,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对伟大人格的培养,股市和球场一样提供了训练环境和搏击战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1931年九一八日本占领东北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一步步蚕食华北,并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从军事部署上看,日本是计划由北向南步步为营。只是没想到后来的淞沪战役蒋介石如此不堪一击。 1932年1月28日由日軍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變爆发。 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國三国公使介入调停。 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所以蒋公相信西方列强是可以控制日本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國國軍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战主力國軍第十九路军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日本压迫蒋中正惩办抗日军队。 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进攻关内,熱河省会承德陷落。蒋中正即令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29军宋哲元率部抵抗,并派中央军第17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 3月,長城戰役。到5月19日,四万日军击败20万国军。 1933年5月,日軍向察哈爾進攻,並一度佔領察北重镇多倫。 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塘沽协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协定等于中国默认满洲国和日本占领热河合法,也丧失了部分华北主权。 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将领在察哈尔组织了人数约10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 7月12日,在吉鸿昌的指挥下攻占重镇多伦,并将日军全部逐出察哈尔,保證了長城戰事穩定。南京国民政府派遣军队进逼张家口,威胁同盟军的后方,同盟军被迫解散。 1935年9月,日本制造“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民国继续分裂。 1933年12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在福建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6年6月,兩廣事件爆發。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的陈济棠粤系联合抗蒋。后达成妥协。張學良、楊虎城與中共籌組西北大聯合,后因兩廣事件和平解決而作罢。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的三位一体联盟被蒋中正收編瓦解。張學良被扣押,楊虎城被害,东北军被调往兰州、河南、安徽等处,被完全拆散。红军从陕北南下,占领了西安附近地区。 蒋中正开始加速进行抗战准备,包括上海至南京一带修建三道国防工事,进口大量德国装备武装其嫡系部队。在蘇州吳縣、福山鎮之間構築吳福線,無錫、江陰之間構築錫澄線,另有乍浦、平湖鎮、嘉興之間的乍平嘉線。 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华北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在7月底占领了平津地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事变发生后,华北的中国军政最高长官第29军军长宋哲元在天津与日军谈判,试图以妥协换得事变的和平解决。 7月19日,宋哲元向日军妥协,准备将北平守军撤往保定,并承诺阻止中央军北上。 24日,宋哲元收到中国政府关于日军增兵的情报,了解到全国的抗战呼声和南京政府的抗战意志,才开始准备抗战。为时已晚。 蔣中正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布「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8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放弃之前的“不扩大”方针, 24日通过了动员案。日本陆军随即向中国大规模增兵,海军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 9月4日,日本以议会开幕诏书的形式代替正式的宣战诏书。 11月,日本成立了往常只有在战时才能设立的最高统帅机构“大本营”。至此,日本确立了战时体制。 8月21日,中國與蘇俄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时间内,对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援助……”,通过该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 1937年11月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先后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志愿人员在中国战场牺牲。 虽然中日两国都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但双方都已经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为什么中日两国都不肯正式宣战? 日本为了得到美国的物资,不能宣战。老蒋,正在进口德国的军事装备,德日有轴心联盟,也不能宣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