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为金融机构,虽然是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但其机制和社会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禁止厘霸的伊斯兰银行体系虽然是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金融体系,但金融与宗教的渊缘由来已久,朋友之间借钱不计利息也是常有的事情。
泉,在中国古代,就是钱,就是货币,取其流通不竭之意。《康熙字典》对泉的注释为:“又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货币处于价值储备功能形态的时候被称为“泉”,处于流通价值交换功能形态的时候被称为“布”。《周礼》是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经典,而周公旦是三千年前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府,掌管国家财政。内府,掌管皇室财政。《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以泉府同货而敛赊……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买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国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后予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泉库,即外府钱库,即银行。“掌以市之征布”,征布就征税,“掌以市之征布”即管理交易税收,泉库即是税务局。“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这是国家调控经济的职能,在于增加商品的流动性,商品滞销的时候,泉库收购,商品缺货的时候,泉库投放市场,如此平稳商品价格,加速商品流通。“以泉府同货而敛赊”,赊,就是放帐,敛,就是收账。同货而敛赊,泉库收购滞销货物的时候,不一定给钱,可以敛账,记在帐上;泉府向市场投放紧缺物质的时候,不一定收钱,可以赊账。这就是泉库行使银行实物和货币的储蓄借贷的功能。“买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国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后予之”,赊账要有抵押担保,要知道他的主人和所属单位,以便以后敛账。“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赊和贷本质都是借钱,不同的是赊不收利息而贷款要收利息。赊账实质就是没有厘霸的贷款。祭祀赊账十日。国人到了都城赶集,第一件是就是祭祀,这和藏人到了拉萨第一件事就是到大昭寺上香一样,这是朝拜,教徒人生头等大事,但刚到都城的时候身上还没有钱,先赊账祭祀,过几天手上的货物卖出去了再还账。这是消费贷款,没有厘霸,不收利息。“丧纪无过三月”,办丧事是大支出,而且很多时候是意外忽发事件,这时候要容许赊款的人有较长的时间筹款还账。“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贷款是要还息的,“民”在古代就是奴仆,民没有财产,自然没有钱,没钱怎么还本还息?服役。用服国役还本还息。从《周礼》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金融体系,而且有没有厘霸的金融行为:赊账。
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的时候,发现了乌鲁克时期的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3100年的29块红庙契形文字泥版,根据破译,这些泥板记载了一个农民向神庙祭司借了一些银子买芝麻,立了一个字据,待来年芝麻收获季节给字据持有者还定量芝麻市价的银子。注意,祭司没有固定还钱的数额,而是吧换钱的数额用来年芝麻市价来计算,要的芝麻市价等价的银两。我们可以推测这和祭祀有关,可能是这个农民朝拜红庙给神上芝麻油灯,祭司要求还的是耗掉的芝麻。按照这个字据,如果是农民买芝麻种子的贷款,来年遇到灾害颗粒无收,那农民非得自杀不可,而且,祭司有期货投机赌来年歉收之嫌。神庙善意的农业借贷应该是收成分成,和农民共担风险;一般的不承担风险的贷款也应该还银子本息就算了,不要夹入高杠杆的期货权利。所以,红庙泥板记载的事件更像祭祀贷款而不像农业贷款,和红庙祭祀耗费的芝麻油有关,除非神庙有金融投机倒把行为。泥板还说把银子还给字据持有者。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写完以后也得制干,不容易携带转让,但是,这个字据写的是可转让的票据,还钱时认票不认人,估计放贷的祭司可能把字据留着庙里,以防来年自己有事离开神庙可以把字据卖给新祭司,让新祭司有芝麻油祭祀用。《周礼》讲了祭祀赊款,红庙泥板讲了祭祀借芝麻钱,如果我们去过西藏,就知道朝拜对于某些信徒是人生最大的开销,因此金融与宗教有渊缘就不足为奇了,寺庙为巨额的朝拜费用融资。
典当行是中国传统融资借贷机构,起源于公元四世纪的南北朝的佛教寺庙。典当借债应该和拜佛无关,应该是民间老百姓遇到为难到寺庙里求神拜佛,寺庙排危解难行方便创造的典当机制,以解困难急需。寺庙成为金融机构,可能与其具备的信用有关。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神庙兼营借贷业务的现象。这又使得金融与宗教联系了起来。寺庙的信用天然地成为银行业务的基础。
《马可福音11:15》:“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了殿,就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这教堂为什么会兑换银钱呢?信徒们不远万里到耶路撒赶在冷逾越节了却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朝拜,自然要给神做大贡献,所以教堂殿堂里买的牺牲和放生的鸽子和市场一样熙熙攘攘,所以有耶稣掀翻那么多摊贩的桌子。但是,教堂里卖东西不收印有凯撒头像的银币,因为摩西十戒中规定崇拜偶像是死罪,教堂使用没有凯撒头像的教会垄断的银币,“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是两种货币,所以要兑换。这个圣经故事,道出教堂兼银行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兑换货币。兑换货币有时候是银行的唯一业务,如鸦片战争时期来的中国口岸的外国银行往往冠之以“汇理银行”的名称,因为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兑汇。宗教战争也是银行的起因之一。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忽然有了大量的货币兑换市场需求,于是在公元1157年就成立了威尼斯银行,主要是兑换货币业务。
禁止厘霸不仅仅是伊斯兰教的教义。事实上,很多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道德思想。如莎士比亚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反对厘霸的戏剧,对放高利贷的商人深恶痛嫉。而朝拜消费、寺庙信用和朝拜旅游的货币兑换,都是宗教活动导致银行建立的历史原因。
(唵啊吽版权声明:此系列唵啊吽版权所有。欢迎出版界联系出版。欢迎非盈利性互联网转贴,转贴必须包括此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