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列奥尼德•柯岗简介(Information from web)
列奥尼德•柯岗(Leonid Kogan,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学派新一代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在苏联中央儿童音乐学校、莫斯科音乐学院学琴,194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学生时期就与管弦乐队合作举行音乐会, 引起人们注意。1947年在布拉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再获一等奖。
演出曲目广泛,包括西方、俄罗斯和苏联作曲家的主要小提琴作品。曾在欧、美及远东各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并与钢琴家吉列尔斯、大提琴家罗斯托罗波维奇组成三重奏团经常演出。他在演奏中力避虚饰,技巧惊人,处理得当,既富有气魄,又深情优美。
柯岗父母都是摄影家,父亲还是个很不错的业余小提琴手。柯岗很小的时候就被小提琴不同寻常的样子和它所发出来的声音所吸引。5岁时,他就试着自己拉 琴。当对小提琴初有兴趣的柯岗上了三节课便因畏难而想打退堂鼓之际,他的父母采取了强迫的措施,这与今天国内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并无两样,当然我们还是要 感谢其父母,不然这世上可能少了一位卓绝的小提琴大师。然而小柯岗头几个月的感觉与一般孩子并无两样:“拉不到五分钟便想停,左手象灌了铅,头比手更重” 可见就算天纵英才,也非生而知之,柯氏有日后的成就,与他付出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他7岁上,父亲给他请了一位老师,菲利浦•杨波尔斯基。这位老师是 奥尔的学生,给柯岗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10岁的时候,柯岗全家迁到了莫斯科,这样,他就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附属儿童学校,来到阿布拉姆•杨波尔斯基 班上。这位杨波尔斯基是苏联闻名遐迩的小提琴教师,也曾从师奥尔学琴。但与前面的杨波尔斯基并不是亲戚,只是偶然的同名。柯岗在杨波尔斯基门下一学就是 17年。因此可以说,是杨波尔斯基一手把他造就成为一名艺术家的。
柯岗在1941年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举行了首场正式公演,曲目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他还未入大学部就读,却已是知名的 小提琴家了。1947年,他首次出国比赛,在布拉格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51年,柯岗赢得了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 比赛的一等奖,是继1937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一举摘冠后苏联人再获此殊荣,并且顺理成章地与大卫一起成为苏联小提琴演奏的两大代表,此后一发不可收 拾,他的足迹遍及欧、亚、美、澳,所向披靡,一跃成为当代巨匠而与西方诸大师比肩而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他人生又一个辉煌时期,既演出,又当国际 大赛评判并兼任教学工作。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幸辞世后,他更责无旁贷地成为苏联小提琴的首席代表,与同事们一起支撑起整个苏联小提琴学派的传统,直至 1982年11月17日在在玛蒂沙火车站的一列火车上心脏病发作逝世 。
柯岗第一个在苏联演出了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他和钢琴家吉列尔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组成三重奏组,进行了广泛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娶吉列尔斯 的妹妹伊丽莎薇塔为妻,伊丽莎薇塔也是位小提琴家,两人经常同台演奏供两把小提琴用的作品。柯岗最喜爱的小提琴家是海菲茨。题献给柯岗的作品主要包括克尼 佩尔(1898-1974)、赫连尼科夫、卡拉耶夫和布宁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哈恰图良的协奏狂想曲和列维亭、瓦因伯格等人的小提琴奏鸣曲。柯岗使用的是一把1726年制作的瓜乃利•德尔•吉苏小提琴。
作为苏联有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柯岗的成就与地位仅次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6O年代之后,柯岗体弱多病,演出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名声的传 播。他的唱片大多数是在苏联国内录制的,进入CD时代以来,这些唱片多由法国丑角唱片公司发行,较难买到,更使一般音乐爱好者无缘亲聆柯岗的琴声。
柯岗是技艺全面精湛的小提琴家,揉指紧凑严实,音量不很大但很劲道。论起纯技巧,其实是胜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只是气魄上稍逊,也不如大卫•奥伊 斯特拉赫那样富有温暖的人情味。柯岗最好的演奏都是大刀阔斧、淋漓痛快的。他录制的《费加罗广板改编曲》(泰代斯科取自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卡门幻想曲》(瓦克斯曼)、《巴斯克随想曲》(萨拉萨蒂)锐利严整、晶莹透剔,都足以和海菲茨一争高下。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充满热情浪漫的异国情 调。柴科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直把俄罗斯民族心灵深处的忧郁气质展示出来。这种心灵间的感同身受是别国音乐家一般体会不出来的。理 智上理解了,感情也不一定表达得出来或者表达得这么透。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民族性使然吧。柯岗的哈恰图良协奏曲比较温和舒缓,这倒是有点出人意外。肖斯塔科 维奇的协奏曲他也录制了唱片,很精彩。在经典曲目中,他的勃拉姆斯3首小提琴奏鸣曲评价很高,认为把勃拉姆斯晚年秋风萧瑟的心境,体味得很深。其实,柯岗 演奏中早就孕育着一种悄然辞世的别离之情。
1957年1月20日传奇般的音乐会演出,就像是预告了他一生多病之秋的早早到来。这场音乐会实况现在已经翻制成CD唱片,使我们有机会一睹其盛年风 采。一上来,肖松的《音诗》就散发出梦一般徜徉的迷离,像是一个羁旅之人,在迷雾般恍格的密林中寻找出口。维尼亚夫斯基的《传奇曲》如同是给这位小提琴大 师献上的一曲挽歌,真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之感。维尼亚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本来是为了修炼技巧而写的炫耀之作,柯岗硬是从里面挖出 了哀婉的深情。圣•桑的《哈瓦涅斯》就像是柯岗刚从古巴旅行归来带回的一只哈瓦那雪茄。实际上,这场音乐会的主人就像是一位旅人,是从冥冥之中到尘世上来 走一遭的旅人 .